(蜡烛的眼泪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古往今来,尊师重道,代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道德观念。而在当下的学校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有些学生家长为鸡毛蒜皮之事动不动就到学校来找校长'高谈阔论教育本真',或找班主任讨教'教育千万个为什么',或找科任老师'兴师问罪',更有甚者当着学生的面赤口白舌、拳脚相加。面对突发情况,怎奈'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很多时候老师只能忍气吞声的就范。为处理家校矛盾,学校变成了'法庭',校长变成'庭长',各部门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都参与到'法庭辩论'中去协调矛盾,防止事态激化。面对挑事家长苦口婆心,说通了,道歉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好运气;不依不饶的,莫衷一是的,事情搞大了,媒体介入,闹得满城风雨,教师背负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惶惶不可终日——无心教学。殊不知,'家校矛盾的背后真正受害的是孩子们。就像白岩松在谈到医患关系时说:'今天你揍了医生,医生表面上是吃亏了,其实真正受害的是将来的病人,但谁又敢说你不是将来的患者呢'。这是教育的悲哀! 基于社会舆论压力,地方教育'官老爷们'为了'避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守住地方教育一方净土,绞尽脑汁,制定了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一旦有家长越级造访,立马就会在当地教育系统内通报批评:某某学校因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家校矛盾,家长大闹局长办公室,严重影响教育办公秩序,有损学校形象,现令学校限期整改,加强师风师德学习......如此等等。 有样学样,学校没有了保护依靠,为了学校名誉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管理者也纷纷开启'自保'管理模式,教师被成为了'佛系'教师,人人都抱着与其惹是生非,倒不如'看惯秋月春风'的心态对待工作。学生不交作业不敢说,怕说了打击学生脆弱的心理,承受不了而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教师难辞其咎;学生学习成绩退步了不敢辅导,因为有家长说了,课后你留下来写作业你就要对他的安全负全责;学生上课打瞌睡了,你得温柔的提醒,不得动怒;学生骂老师了,你得忍,不得大声训斥,堤防他告你伤了他的自尊心,得请心理医生抚慰;学生课间你得陪,上厕所你得监管,体育课你得防范,否则摔伤了你要负责任......长此以往,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慢慢少了,哪怕学生犯了错误也只能笑脸相迎,甚至视而不见,理由很简单:谁都不想玩火自焚。 学校一旦形成这样的局面,不但降低了学校管理效率,而且丧失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的孩子——中国未来的希望。这是多么尴尬的事情! 我们该反思了,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何在?是教育管理者的无知,是学校教师责任心的泯灭,是社会舆论导向的错误,还是整个社会为学校管理推波助澜的结果? 尊师重道是道德观念,更是传统美德,需要整个社会去倡导,去传承,更需要政府立法定规,树立尊师重道良好的社会风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