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觅食(restaurant_hunter)的第163篇文章 上海最欢脱的严肃美食博主 ↑置顶就不会错过更新了↑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美食摄影师 @张张无忌 文末福利,是人肉背回来的 全世界我最爱的乌冬面 🍜 提起秋田,你会想起什么? 《忠犬八公》热映后,大概是常常和柴犬傻傻分不清的 秋田犬 吧!你或许还听过 秋田小町 这种名字非常可爱、远销欧美的美味圆粒米。 ▲ 秋田机场Baggage Claim 的超萌秋田木雕 比邻青森,距离东京约一小时航程,在去往秋田之前,我也和你一样,连秋田到底是个县还是市都搞不清楚(其实两个都是,就像纽约一样!),却惊奇地发现我最爱的 稻庭乌冬面 竟是秋田名物,体验过 雪国海景清酒专列,去深山里一间 挂满大根的小黑屋 一探究竟,在清酒厂里偶遇一只 勃艮第蒙哈榭的橡木桶,在四线城市郊区吃到 一家专业用心的意大利菜,还碰到了一位84岁高龄还镇守吧台的 高龄 Bartender ... 时至今日,仍在想念一条让秋田人民集体打call、名叫鰰的本地小鱼。 差点忘了,这一路上,我还喝了37瓶清酒。 自带主角光环的稻庭乌冬 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面条?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意大利的手工Pappardelle,和日本的稻庭乌冬。 对稻庭乌冬,我绝对是一见钟情。几年前去东京,在银座胡乱逛到一条小巷,两家面馆门对门都在大排长龙,一家中华风面馆,另一家,则是做稻庭乌冬的老字号 佐藤养助。 仔细观察了一下,佐藤养助门口多是上了年纪的本地老人,而中华面馆则是年轻游客居多……毫不犹豫选了老人家这一边。 与赞岐乌冬、名古屋棋子面并列日本三大乌冬的稻庭乌冬,光洁幼白的扁平面身,怎么看都不像我们熟悉的乌冬那么浑圆粗壮,吃口也极端不同,爽滑之余极具韧劲,而且久煮不烂。冷食为佳,按照喜好将萝卜泥、小葱与酱油拌匀,如荞麦面一样蘸食,吸溜入口嚼之神清气爽,百食不厌。 热汤面也可以,在广州朗豪的明阁,就遇过一碗以稻庭乌冬为底的馄饨面,上桌后顿觉,后厨师傅眼界甚宽。 回美国逛日本超市又找到了它,稻庭乌冬便从此成为我的常备口粮。 秋田第一晚,在秋田市内首屈一指的和食小馆 Sugawara,再次吃到稻庭乌冬,方知它竟是本地名物。明明在 Low Carb Diet 的我,只顾一时爽,吃了个精光…… 稻庭乌冬起源于江户时代的秋田稻庭地区,曾是当时进贡藩主的贡品。它最大的特点,正是面身中隐藏的微小气泡,据说只有手工反复揉搓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稻庭乌冬劲道的独特口感就是归功于此。 都说吸引力法则,越是爱吃,口福就越好。秋田之旅的最后一日早餐,我意外得到了一盒有编号的限量版稻庭乌冬。 制作稻庭乌冬,不仅对原材料要求极高,而且只能手工制作。工艺也很繁琐,需要一整个团队协力完成。但佐藤养助的第八代传人,打破传统,仅凭一己之力完成一系列复杂工序,制出这份独特的乌冬。我吃到的是他独立完成的第七十六盒,也不知道这位大师有生之年能做出多少盒啦…… 以神之名的本地小鱼 _________ 叉牙鱼,秋田人唤作'hata hata',学名霸气得很,鱼字旁加一个神字,鰰。据说是因为它只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时才会大批出没,被认为是代表雷神的鱼。 秋田第二日,恰逢叉牙鱼上市。清晨去 秋田市民市场 选购买便当时,鱼摊上铺天盖地都是它的身影。本地人对它极其狂热,熬到开渔一窝蜂地跑去鱼市抢购。仅在周末营业、农夫市集 style 的 八森观光市场,因为比邻叉牙鱼捕捞圣地八森渔港,成为了第一时间尝鲜的绝佳去处,市场内还贴心设有烧烤专区,游客或是馋到等不及回家开火的,现买现吃也不是不可以。 P.S. 市集里的鱼丸汤也蛮好喝的。 八森渔港附近、一家由老夫妇一起经营的 石冢料理店,是吃hata hata 的好去处。让秋田乡民如此疯狂的冬季限定小鱼,当然是好吃的啦!个头与肉质介乎小黄鱼与昂刺鱼之间,其貌不扬却有惊人鲜味,肉质细滑幼嫩,炖汤和盐烤两相宜,最逗的是母鱼的鱼子,团成一团几近撑破鱼腹,粘腻拉丝如小粒纳豆,也是有趣。 除了hata hata,石冢的 渔师饭 也很出名。盖满在地鱼切片的 随意丼 ,不拘小节却足够新鲜大份,这里的 盐烤虾姑 也是一绝,超级下酒! 有人爱吃母鱼,也有人喜欢吃公的,白色的精囊虽不及鳕鱼或河豚白子般壮硕,但口感也是很独特的……甚至还有店家会专门把男孩子们挑出来,专供有甜甜糊一嘴癖好的人士享用。 ▲ 全部都是男孩子! 以hata hata酿造的鱼醤,也是传统的秋田调味料。与泰国鱼露颇为类似,需要熟成一年以上,口感和鲜味则更近似樱花虾酱。机场有卖,带回家拌个面炒个蔬菜,正点。 不过,最让我大跌眼镜的,要数在Google Map 都不知道在哪儿的四线城市郊区,不仅有家颇为正宗的意大利菜馆 Giueme,还吃到了一份超妙的 hata hata pasta! hata hata 的鱼肉与鱼子,用酸甜开胃的番茄与酸豆提鲜,与 al dente 的自制手工意面,是道令人刮目相待的本地化洋食,如果一定要找出类比,大概是小龙虾意面的创意水平吧! 叉牙鱼这么好吃,却多少名不见经传,大约也是因为日本选择实在太多,又或者……都被秋田本地人吃完了吧! 一间挂满大根的小黑屋 _________ 从纽约回国两年,没怎么见过雪,几乎都忘记了自己在比邻加拿大边界的”雪城“读过书,见过连下五个月的大雪纷飞;来秋田三天,总算唤醒了记忆里对雪的怀念。 众所周知,全世界的北方人民,真的都很会用各种方法保存食物,烟熏火烤抹上盐埋起来,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不把东西好好保存起来,在颗粒无收的冬天,是会饿死的…… 秋田名物就比较有趣了,GAKO,秋田方言,泛指腌菜。其中,又以横手市山内陆区的 烟熏萝卜 最为知名。这里的乡民,至今用最传统的方式生产烟熏萝卜,开头的小黑屋,就是这么来的。 大雪间歇,喝口小酒配萝卜,雪城与雪国,别来无恙。 不过,时下日本最流行的吃法,却并不是单吃或者配粥,而是用烟熏萝卜搭配奶味甘香的 cream cheese,在 Sugawara 吃到简直回味无穷。想想也是,浓郁烟熏味和奶油的组合,北欧人民在三文鱼里早就玩得666,把主角换成大根,异曲同工呀! 最后,我们来聊聊37瓶清酒的故事 _________ 日本的清酒,真的不是只有 Dassai 或者月桂冠! 熟悉日本清酒的人,听闻秋田会手动点赞:秋田的米,早已盛名在外;而因为无甚工业污染,秋田本地的水质亦是格外出众,特别适合酿造清酒。只不过相对封闭,宣传做得不够好,外界耳闻甚少。 清酒,和葡萄酒一样,其实主要目的都是 下饭下菜;这次去秋田,主人方面定得目标,就是为了喝光辖内37款清酒,还要配上相应的本地美食! 听来难度不小,执行起来倒是干劲十足。心思十足的主人,第一天晚饭 Duang 地祭出一个木盒,是从秋田各地匠人及艺术家手里搜来二十枚形制各异的清酒杯,漆器、竹制、陶器、琉璃,直教人眼花缭乱。作为诸位受邀 Blogger 里唯一的女生,我自始至终基本都盯着第一排左起第三个粉红色的杯子……恩,还有几大纸箱,满满当当都是准备3天之内喝掉的清酒。 这样疯狂的旅程,普通人当然办不到啊……不如让我告诉你,秋田县内几个喝清酒的好去处吧! 清酒海景列车 在火车上大喝特喝清酒是种什么体验? 附带一节清酒专车的 Resort白神 (Shirakami),大约就是酒鬼们的终极幻想。 On Tap 的各色清酒,想喝多少有多少,微醺之际,凭栏远眺窗外无限量供应的美景,尤以夏季日落时为胜,真是一年四季皆宜。 另一个 Pro 级玩法,是带上自制的便当,吃个痛快、喝个舒心啦! Wine Bar 一样的清酒吧! 在民风淳朴、略显保守的秋田遇到这家 美酒王国秋田Sake-Navi ,和在四线城市吃上正宗意大利菜馆一样,简直让人喜出望外! 原本也是家普普通通的清酒馆子,经营多年的老板本打算隐退,一群热爱清酒的常客挺身而出,将本店传奇延续至今:店内不设座椅,可以品尝来自秋田县37家酒厂及全国其他地方100种以上清酒,其中不乏稀有酒款,堪称库存强大! 在这里,我就喝到了一款来自新政酒厂的特别 贵酿酒,在制作酒醪的最后阶段,用清酒本身代替酿造用水,最后的成品不仅口味甘甜、香气出众,质地上也较普通清酒来得厚重…… 恩,我第一次喝到贵酿,就是被列为甜品酒的! 在脑中的味觉库里快速检索一番,若是拿来搭配首日晚餐的这款盐渍无花果果冻,简直是天作之合。 而 使用葡萄酒杯 而非传统清酒杯(让酒客更好地认知香气),提供兼具教育和娱乐意义的tasting flight ,并推崇包括西班牙火腿在内的“非常规菜品搭配”,都很明显地“投年轻一辈所好”,宛如一间现代 Wine Bar,令传统的日本酒,多了分平易近人的亲和感,也算是业主地方文化传承的一种贡献吧。
国民食堂永乐,一位妈妈带着四个女儿的五朵金花组合,满墙清酒多到挑花眼,除了秋田本地37家,还有全国各地诸多名酒,据说很多电视节目拍摄需要,都会顺藤摸瓜来这里取清酒的景,也是盛名在外了! 反正我还是没敢喝福岛的酒…… 白子最好吃的季节,当然要多几种花样换着玩;油炸纳豆,也无外乎甜甜糊一嘴。PS,你猜下面这张是什么? 清酒厂里的橡木桶 来清酒大县观光,当然要去看酒厂!1901年创立的 山本合名会社,,至今已过百年,最特别之处是它酿酒的水源,全部使用附近白神山的泉源,是日本唯一始终使用泉水酿造的酒商。所出品的白瀑纯米大吟酿,清冽怡人,拿来搭配 hata hata 烧,可谓极品。 酒厂老板颇为与时俱进,不仅自行栽培并严格选控酒米,开发出能够体现酒厂周围风土的自然酵母(山本酵母)进行发酵,在制造以外,也使用酒瓶加温杀菌及低温瓶储藏等,彻底把关酒的鲜度和品质。 离开时发现两件很有趣的事:一是老板在酒厂里贴了Beatles 的海报,二是在院子里发现一只来自勃艮第Montrachet的旧橡木桶,估计是老板在做实验,拿一般不能熟成的清酒来过桶玩…… 虽然暂时没听说哪家成功了,但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还是值得手动点赞! 不一样的日本,不变的乡情 _________ 被秋田之物博所深深震撼,体验与都市截然不同的,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这里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和他们淳朴的坚持。 坚持做了几十年烟熏萝卜、看到我们怕冷就现煮了热汤给我们取暖的欧巴桑;自昭和39年创业的 Cocktail & Whisky Lady 店主,至今仍坚守在吧台前线、84岁高龄的秋田 Bartender 第一人;即便不在大城市,也依然不改对意大利菜热情与忠诚,并尝试与本地元素相结合的 Giueme 厨师店主;还有因为语言障碍却依然通过翻译与我们努力交流、知道我喜欢热爱稻庭乌冬寻来特别版的主办方同事…… 最后一晚,我们住在一家名为ShareVillage的古民宅。 日本人口负增长愈演愈烈,一群秋田本地的年轻人,面对没落的乡村,将主人去世而面临失修拆毁的空置古宅加以改造,保留下极具本地特色的茅草屋顶和古朴韵味的内饰细节,添置现代浴室、厨房,令它变得适宜现代人居。 在这里与同辈们协力生火、做饭、喝酒到天明,度过其乐融融的一晚。不是因为有村庄才有村民,而是因为有人才有村庄。参差多态的生活乃是美好,城市化不是单线的进程,以一己之力保护自己成长的村庄,又何尝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坚持。 突发奇想发个福利吧 买回来本来打算自己吃的佐藤养助 送一包给也爱吃的你~ 文:喜北 图:喜北、张张无忌 回复合集,获取所有历史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