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考点梳理

 xfshok 2018-01-13

虚词梳理

一、作代词

1学而时习(代指学过的东西)——《孔子语录》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

1诲汝知之乎(代指孔子教的知识)——《孔子语录》

2择其善者而从之(代指好的方面)——《孔子语录》

3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好的方面)——《孔子语录》

4渔人甚异之(代指桃花源看到的景象)——《桃花源记》

5策之不以其道(代指千里马)——《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代指千里马)——《马说》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指千里马)——《马说》

8执策而临之(代指千里马)——《马说》

9走送之(代指书)——《<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0心乐之(代指水声)——《小石潭记》

11乃记之而去(代指《小石潭记》)——《小石潭记》

1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都代指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13人皆有之(代指舍生取义的良好品质)——《鱼我所欲也》

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指优厚的俸禄)——《鱼我所欲也》

15昂首观之(代指夏蚊)——《童趣》

16使之冲烟而飞鸣(代指蚊子)——《童趣》

17驱之别院(代指虾蟆)——《童趣》

18复投之(代指骨头)——《狼》

19又数刀毙之(代指狼)——《狼》

20箬篷覆之(代指船舱)——《核舟记》

21石青糁之(代指核舟上刻的字)——《核舟记》

22左臂挂念珠倚之(代指左膝)——《核舟记》

2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指核舟)——《核舟记》

24环而攻之而不胜(代指城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属予作文以记(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岳阳楼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

1肉食者谋之(代指齐师伐我,公将战这件事)——《曹刿论战》

2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

3燕、赵、韩、魏闻之(代指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

4项为之强(代指“昂首观之”这件事)——《童趣》

5观之,兴正浓(代指“二虫斗草间”这件事)——《童趣》

6固以怪之矣(代指鱼肚子里有绢绸写得信这件事)——《陈涉世家》

7操蛇之神闻之(代指愚公移山这件事)——《愚公移山》

8告之于帝(代指愚公移山这件事)——《愚公移山》

(3)悉以咨之(代指郭攸之等人)——《出师表》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

1愿陛下亲之信之(都代指侍中、尚书、长史、参军)——《出师表》

2呼尔而与之(代指人,他)——《鱼我所欲也》

3蹴尔而与之(代指人,他)——《鱼我所欲也》

4公与之乘(代指曹刿)——《曹刿论战》

5公将驰之(代指齐师)——《曹刿论战》

6登轼而望之(代指齐师)——《曹刿论战》

7故克之(代指齐师)——《曹刿论战》

8故逐之(代指齐师)——《曹刿论战》

9孰视之(代指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0妇拍而呜之(代指小孩)——《口技》

11二世杀之(代指扶苏)——《陈涉世家》

12楚人怜之(代指项燕)——《陈涉世家》

13令辱之(代指吴广)——《陈涉世家》

14陈胜佐之(代指吴广)——《陈涉世家》

15亲戚畔之(代指失道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6天下顺之(代指得道的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7跳往助之(代指愚公及其儿孙)——《愚公移山》

18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代指愚公)——《愚公移山》

(4)有良田美池桑竹(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种”)——《桃花源记》

二、作助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结构助词,“的”,有的可不译)——《岳阳楼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

1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2春夏之时——《三峡》

3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4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5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6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7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8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9盖余之勤且艰苦若此——《<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0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1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12览物之情——《岳阳楼记》

13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14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15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16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17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18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

19宴酣之乐——《醉翁亭记》

20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2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22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23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4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25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26则汉室之隆——《出师表》

27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28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29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30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1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32见藐小之物——《童趣》

33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34与厅室之东北角——《口技》

3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结构助词,“的”)——《口技》

36能以径寸之木(结构助词,“的”)——《核舟记》

3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结构助词,“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结构助词,“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9投诸渤海之尾(结构助词,“的”)——《愚公移山》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爱莲说》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

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孔子语录》

2无丝竹之乱耳(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陋室铭》

3先天下之忧而忧(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岳阳楼记》

4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邹忌讽齐王纳谏》

5王之蔽甚矣(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邹忌讽齐王纳谏》

6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狼》

(3)何陋之有?(用在倒装句中,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和定语后置的标记)——《陋室铭》

(4)公将鼓之(用来调整音节、舒缓语气,无义)——《曹刿论战》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三、动词

辍耕之垄上(到、往、去)——《陈涉世家》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一、作代词

(1)择其善者而从之(表示第三人称,他或他的)——《孔子语录》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其”字用法相同:

1或遇其叱咄(表示第三人称,他)——《<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俟其欣悦(表示第三人称,他)——《<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表示第三人称,他的)——《岳阳楼记》

4以彰其咎(表示第三人称,他的)——《出师表》

5必先苦其心志(表示第三人称,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行拂乱其所为(表示第三人称,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增益其所不能(表示第三人称,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望其旗靡(表示第三人称,他的)——《曹刿论战》

9谓其妻曰(表示第三人称,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2)必细察其纹理(第三人称,它或它的)——《童趣》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其”字用法相同:

1安求其能千里也(第三人称,它)——《马说》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第三人称,它)——《马说》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第三人称,它的)——《岳阳楼记》

4可见其顶(第三人称,它的)——《山市》

5不能指其一端(第三人称,它的)——《口技》

6屠自后断其股(第三人称,它的)——《狼》

(3)欲穷其林(指示代词,那个、那里、那些)——《桃花源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其”字用法相同:

1其西南诸峰(那里)——《醉翁亭记》

2其人视端容寂(那个)——《核舟记》

(4)其一犬坐于前(指示代词,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狼》

二、副词

(1)其真无马耶?(放在句首或句中,加强反问语气,“大概”“难道”“恐怕”“怎么”) ——《马说》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其”字用法相同:

1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一、介词

(1)不以物喜(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岳阳楼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

1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3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策之不以其道(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马说》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

1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何以战——《曹刿论战》

3以丛草为林——《童趣》

4以刀劈狼首——《狼》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以天下之所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二、连词

(1)以告先帝之灵(表目的,译为“来”“用来”“以便”)——《出师表》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

1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4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以伤先帝之明(表结果,译为“以至”或“从而”)——《出师表》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三、其他

(1)或以为死(“以为”翻译成“认为”)——《陈涉世家》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

1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2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以为妙绝——《口技》

4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通假字,通“已”)——《陈涉世家》

(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的原因)——《出师表》

一、介词

(1)相与步于中庭(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意义相当于“在”“从”“到”)——《记承天寺夜游》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于”字用法相同:

1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4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5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6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7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动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翻译为“从”“自”“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于”字用法相同: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告之于帝(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愚公移山》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于”字用法相同: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4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所欲有甚于生者(引进比较对象,用在形容词之后,意思相当于“比”)——《鱼我所欲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于”字用法相同:

1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一、连词

(1)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地”“着”,可不译)——《醉翁亭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2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3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2)温故而知新(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于是”)——《孔子语录》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

1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3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4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5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6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3)择其善者而从之(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相当于“又”)——《孔子语录》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

1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2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4)濯清涟而不妖(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却”)——《爱莲说》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2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4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醉翁亭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

1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2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动词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本义是“做”)——《出师表》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为”字用法相同:

1为坛而盟——《陈涉世家》

2陈胜自立为将军——《陈涉世家》

3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2)知之为知之(表判断,相当于“是”)——《孔子语录》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为”字用法相同:

1始悟为山市——《山市》

2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二、介词

(1)不足为外人道也(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替”“给”“对”)——《桃花源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为”字用法相同:

1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

(2)乡为身死而不受(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鱼我所欲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为”字用法相同:

1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动作行为的主体,可译为“被”)——《童趣》

三、助词

夫子和命焉为(助疑问或反诘语气,可译为“呢”)——《公输》

四、连词

为有源头活水来(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观书有感》

一、连词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却”)——《出师表》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然”字用法相同:

1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二、形容词

吴广以为然(表肯定,可译为“对的”“是这样”)——《陈涉世家》

三、代词

人恒过然后能改(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然”字用法相同: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语录》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四、语气助词

满目萧然(形容词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岳阳楼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然”字用法相同:

1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2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5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6尘气莽莽然——《山市》

五、其他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然译为“虽然这样,但是”或即使这样,但是)——《公输》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然而译为“虽然这样,可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岳阳楼记》

一、连词

(1)且壮士不死即已(递进关系,况且,再说)——《陈涉世家》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然”字用法相同

1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五人墓碑记》

(3)臣死且不避(让步关系,尚且,还)——《鸿门宴》

(4)示赵弱且怯也(并列关系,和,一面……一面……)——《廉颇蔺相如列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然”字用法相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二、副词

(1)年且九十(将,将要)——《愚公移山》

(2)存者且偷生(暂且,姑且)——《石壕吏》

一、代词

(1)念无与为乐者(代指人)——《记承天寺夜游》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者”字用法相同:

1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代指物)——《醉翁亭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者”字用法相同: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2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3)以中有足乐者(代指事情)——《<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4)北山愚公者(用在名词后,复指强调,可译为“这个人”)——《愚公移山》

二、助词

(1)卿今者才略(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不译)——《孙权劝学》

(2)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童趣》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者”字用法相同:

1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3)吴广者,阳夏人也(用于名词性主语之后,复指主语,又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陈涉世家》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者”字用法相同: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鱼我所欲也》

(5)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也可以表判断)——《爱莲说》

一、连词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表承接关系,可译为“那么”“于是”“就”)——<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则”字用法相同:

1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3则汉室之隆——《出师表》

4得之则生——《鱼我所欲也》

5有仙则名——《陋室铭》

6则题名其上——《核舟记》

(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却”)——《<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3)入则无法家拂士(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则”字用法相同: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岳阳楼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则”字用法相同:

1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一、动词

呼尔而与之(给予;帮助)——《鱼我所欲也》

二、连词

吾与汝毕生力平险(和;同;跟)——《愚公移山》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与”字用法相同:

1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

三、介词

神情与苏黄不属(介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和,同,跟”)——《核舟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与”字用法相同: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四、助词

轻寡人与(表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吗”)——《唐雎不辱使命》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与”字用法相同: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五、其他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一起,共同)——《记承天寺夜游》

一、代词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示儿》

二、动词

真乃英雄好汉(表判断,可译为“是”“就是”)——《水浒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乃”字用法相同: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3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三、连词

乃重修岳阳楼(表承接关系,可译为“于是”“就”)——《岳阳楼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乃”字用法相同:

1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3乃入见——《曹刿论战》

四、副词

蒙乃始就学(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可译为“才”)——《孙权劝学》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乃”字用法相同:

1乃吾前狼假寐——《狼》

2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五、助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助相反语气,或表明出乎意料,可译为“却”“竟然”)——《师说》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乃”字用法相同:

1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连词

(1)风力虽尚劲(表转折关系,可译为“虽然”)——《满井游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乃”字用法相同:

1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2虽然,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即使”)——《愚公移山》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乃”字用法相同: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虽人有百手——《口技》

一、助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孔子语录》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乃”字用法相同: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语录》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等死,死国可乎(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吗”)——《陈涉世家》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乃”字用法相同:

1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2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二、介词

在乎山水之间也(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翻译)——《醉翁亭记》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中“乃”字用法相同:

1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2生乎吾前——《师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