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韬导师带教组

 zzs7506 2012-04-06
初中文言虚词例说
发布日期: 2010-04-11 20:48:51
 

初中文言虚词例说

上海松江李塔汇学校  冯韬

 

要读懂文言文,不但要正确理解实词的含义,还要了解虚词的用法,二者缺一不可。

文言虚词虽然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比实词更为灵活,语法功能比实词强,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从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虚词的解释和用法,主要是体现在课内外文言句子的翻译中,因此,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应把虚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辨识和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识记和梳理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体会语气,确定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这里把初中语文教材中常用的 “之、其、而、以、何、于” 六个文言虚词作一些介绍。

一、之

“之”是最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

(一)作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其实“之”的本义应该就是动词。

如:辍耕垄上                                 《陈涉世家》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                         《陈涉世家》

吾欲南海,则何如                             《为学》

(二)作代词,相当于他(她、它)”“ 

常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它大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后面,形成动宾(+)或介宾(+)的格式,但具体指代的内容,略有不同。

如: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狼》

  公与                                    《曹刿论战》

  者谁                                    《醉翁亭记》

  陈胜佐,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

      彼竭我盈,故克                             《曹刿论战》

太医以王命聚                               《捕蛇者说》

另一种大体相当于这件事

如:肉食者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属予作文以记                              《岳阳楼记》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                       《陈涉世家》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相当于“我”或“你”。

   如:君将哀而生                              《捕蛇者说》

(三)作助词,具体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1、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如:山间四时也                                《醉翁亭记》

   而不知人                              《醉翁亭记》

   览物                                  《岳阳楼记》

   予尝求古仁人                         《岳阳楼记》

     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陈涉世家》

2、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翻译。

    如: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悍吏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

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四)作句末语气助词,凑足或调整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翻译。

    如:,目似瞑,意暇甚                         《狼》

        公将鼓                                《曹刿论战》

    怅恨久                                《陈涉世家》

   “之”还有两种特殊的用法,一是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可不译。

    如:何陋                                 《陋室铭》

        宋何罪                                  《公输》

二是用在具体事物和它的类属之间,大体可解成这种 

    如:公输盘为楚造云梯                        《公输》

 

二、其

(一)作代词(这一类较多)可代人、代事物,但具体的含义略有不同。

1、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如:百姓多闻                                《陈涉世家》

屠大窘,恐前后受                              《狼》

   心志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                      《岳阳楼记》

   乡人曰                                   《曹刿论战》

   旗靡                                 《曹刿论战》

地之出,竭庐之入                      《捕蛇者说》

2、作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这)、那些(这些)

   如:复前行,欲穷                           《桃花源记》

       公问                               《曹刿论战》

境过清                             《小石潭记》

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利三世也                           《捕蛇者说》

3、作指示代词,表示“其中”“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蜀之鄙有二僧,一贫,一富               《为学》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一端           《口技》

一犬坐于前                                 《狼》

(二)作语气副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可要等,或省去。

  : 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马说》

        安陵君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三、

(一)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而”字前后的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泉香酒洌                              《醉翁亭记》

       黑质白章                              《捕蛇者说》

玉质金色                              卖柑者言

2、表示递进关系。“而”字后面词语的意思比前面的词语意思更进一层,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邹忌八尺有余,形貌       邹忌讽齐王纳谏

3、表示承接关系。“而”字前后两个都是动词,表示动作的一先一后,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尉剑挺,广起,夺杀尉                  《陈涉世家》

有卖油翁释担                         卖油翁

扁鹊望桓候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孟论学》

一鼓作气,再衰,三                《曹刿论战》

4、表示转折关系。“而”字后面的词语意思对前面的词语意思有一个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如:然得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

      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                      《爱莲说》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5、表示修饰关系,“而”字前面的词修饰“而”字后面的词,即“而”字前面的词语作状语,可译为“地”,也可不译。

  如: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

      不去                                       卖油翁

       吾恂恂                                  《捕蛇者说》

(二)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作主语,译为“你”,与“尔”基本相同。初中教材暂无例句,姑且引两句。

如:某所,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四、以

(一)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什么身份”等。

如:虽不能察,必                             《曹刿论战》

乃入见。问:“何战?”                     《曹刿论战》

     刀劈狼首                                         《狼》

       杓酌油沥之                                 《卖油翁》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径寸之木,为……(用)                     《核舟记》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有时“以”后面可以省略宾语。

如:分人                                     《曹刿论战》

       屠惧,投                                       《狼》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

(二)作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                      《黔之驴》

        余始循                                  《登泰山记》

2、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如:激怒其众                               《陈涉世家》

杀之应陈涉                             《陈涉世家》

攻宋                                     《公输》

        属予作文记之                           《岳阳楼记》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狼》

告先帝之灵(来)                         《出师表》

伤先帝之明(以致)                       《出师表》

 

3、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如: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

         物喜,不己悲                     《岳阳楼记》

扶苏数谏故                           《陈涉世家》

(三)作动词,可解为“认为”。

     如: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

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通假字。

如:怪之矣(通“已”)                《陈涉世家》 

(初中课本中只此一个)

 

 五、何

(一)作疑问代词。

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翻译时,要后置。

如:                                  橘逾淮为枳

作定语,可译为什么”“

如:然则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问今是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二)用作副词。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如:徐公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忧令名不彰邪                              《周处》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

如: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

 

六、于

  “于”在文言文中一般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如:荆国有余地而不足民(在……方面)                 《公输》 

      子墨子闻之,起齐(从)                             《公输》

此所谓战胜朝廷(在)                     《邹忌讽齐王纳谏》 

苟全性命乱世                                     《出师表》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我也(对)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对)                       《出师表》   

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到)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畎亩之中(从)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欲报之陛下也  (向)                             《出师表》

忧患,而死安乐也(由于)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公与之乘,战长勺(在)                         《曹刿论战》

今六十岁矣 (到)                            《愚公移山》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如:皆以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苛政猛虎也                                   《捕蛇者说》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如:受制   (成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真正掌握文言虚词,主要还是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