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哪些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名言?

 夜黑心明 2018-01-13

无毒不丈夫

原句本是“量小菲君子,无度不丈夫”,本来是强调男人应该坦坦荡荡、胸怀宽广

现在被说成大丈夫要心狠手辣?


无奸不商

原本是“无尖不商”,意思是古代开粮行、卖谷米都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的时候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让客人下次还来这里买,所以叫“无尖不商”。

但是现在变成了说商人没有一个好人


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大部分人都把这句话理解为孔子在批评女性,其实大错特错了

孔子一贯主张平等、仁爱,孔子极为推崇的《诗经》第一篇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且孔子提倡“为父母守三年之丧”,把父母两人平等看待,怎么会把女人当做卑鄙小人呢?

从语法来看,这其实是对偶句,“女人”和“小人”是近义词,按照“人之阳曰男,人之阴曰女”,其实“女人”指的是“阴险狡诈的人”


狗屁不通

原是“狗皮不通”,意思是狗的皮肤没有汗腺,夏天时,狗只能通过舌头来散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十个皮匠也抵不上一个诸葛亮吧?

原句其实是“裨将”而不是“皮匠”,在古代的意思是“副将”,这下终于说得通了吧,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但因为读音相同,“裨将”就变“皮匠”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来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表示要想抓住狼,就要不怕费鞋子、不怕多跑路啊。因为方言把“鞋子”读作“孩子”,然后就…

用孩子换狼,太残忍了吧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自秦汉以来,对这句话的解释都是“庶人没有资格受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把“下”作“下到”,“上”作“上到”解释。这种解释,与原话的本来意义是违背的。

本来是“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上”其实就有“尊”的意思,“下”也有“卑”的意思,本意是指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免除刑罚,不会因为是平民就不把他们纳入文明社会。

每个人都要严守人所共循的礼制刑法,谁也不能特珠。这句话是与后世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脉相承的。


有眼不识金镶玉

本来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指楚国山上的玉


爱迪生: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老师、长辈总是用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好好努力,

但爱迪生这句话的后半句是“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


黑格尔:存在即合理

长久以来我们都把这句话理解为“存在的东西就是具有合理性的”

但其实这只是旧版黑格尔著作翻译者翻译的小失误。

按照原文的意思翻译的话,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君子应该自强不息”,但原句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啊

“以”在文言文中是“用”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天道的运行是最健朗的,君子顺应这种规律,让自己变得强壮、生生不息”


父母在,不远游。

下半句是“游必有方”。

意思是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阳平),这里的‘为’是动词。

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改进提升自身不足),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


以德报怨

通常将它理解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孔子教导我们,别人欺负你了,要用爱心去感化他,用胸怀去包容他。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原句出自《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直:正直。古义中直为值的通假。

所以,孔子主张的其实是,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别人做了什么让我们怨恨的事情,当事人以客观的态度去给予他相应处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出自《庄子·养生主》,一直被老师们用于鼓舞学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但都忽略了后半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既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