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支气管哮喘都用它,你知道吗?

 台湾伴手礼 2018-01-1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用法]

  麻黄10~20g、杏仁10~15g、石膏20~100g、甘草5~10g。上四味,水煎,分三次温服。

  [方证]

  剧烈咳嗽,或喘息急迫,痰黏稠,汗出有热者。

  [现代应用]

  1、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

  2、化脓性鼻窦炎;

  3、暴发性结膜炎、泪囊炎;

  4、痔疮;

  5、睾丸炎;

  6、遗尿;

  7、夏季热。

  [经验参考]

  关于本方证的条文,《古本康平伤寒论》所记载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与宋版本有区别,分别为“发汗后,喘家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喘家,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两个条文都多了“喘家”,可见,本方是以喘为使用目标的。“汗出而喘”是与麻黄汤的“无汗而喘”相鉴别。今西一郎说,用本方的标志是喘息特有的苦闷、口渴、头汗,但激烈的干咳是其要点(《中医经方在日本》)。《伤寒论》中关于“无大热”的条文有6条,“无大热”,可能是一个固定独立的词组,有其特指的内涵,不能简单理解为没有大热。《皇汉医学》说“《伤寒杂病辨证》中以为有无大热者,大即大表之大,非大小之大,故谓大表无显热,非全无热之谓也云云。故虽有发大热之资格,但现在于体表无大热之谓也。”方中行说:“无大热者,郁伏而不显见也”;张令韶说:“无大热者,外无标阳之热也。”(《伤寒论译释》)。《腹证奇览》越婢汤条说“大热,乃表热也。皮表煦煦不甚热,其热伏于肌肉之中,故曰无大热。”樊天徒说,所谓“无大热”,应与“无热”有所区分。无大热不是不发热,不过不是壮热罢了,这仅是指汗出以后的情形而言。汗出以后,其体温仍高于常人,可见其内热正鸱张。假使汗不出,其体温便一定会大大地高起来,这是可以想象的(《伤寒论方解》)。编者以为,“无大热”或许和“往来寒热”“潮热”等一样,也是张仲影笔下的一种热型。关于本方的结构,《经方例释》说“此还魂汤加石膏也。法自麻黄,白虎二方合用来,以外无热。故用麻黄汤而去桂枝,以内无烦渴,故用白虎汤而去知母。各有精义,以此方视越婢,主治大同。但此喘则加杏仁,彼不喘自无杏仁”通过类方比较,对理解本方的功效是有帮助的。后世用本方加桑白皮为五虎汤,用于咳嗽、喘咳、呼吸困难。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矢数道明治疗关某,24岁,女,未婚。初诊1978年6月16日。体格、营养、面色均普通,主诉2岁汗始患哮喘至今,易感冒,感冒后又引发哮喘,迄今未能根治。易出汗,口渴,但咳嗽及痰均不多,呼吸困难并伴有喘鸣。患者曾翻阅杂志,自行试服小青龙汤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皮肤易粗糙,几年前起脸上又长白斑,同时脚底又长鸡眼,手指尖则生湿疹,不能作沾水的工作,十分困扰。腹部平坦,脉偏弱,血压110/70mmHg。根据哮喘而有呼吸困难,但咳嗽及痰不多,多汗口渴者,可用麻杏甘石汤的经验,投给了麻杏甘石汤提取物粉末剂1.5g;对皮肤粗糙另加薏苡仁粉末0.5g。服药后,哮喘有明显好转。鸡眼外用紫云膏,对颜面白斑外用石膏的醋溶液涂搽,不久均好转,白斑很快消失。其后,又患过敏性鼻炎,喷嚏及鼻涕增多,患者又购小青龙汤提取物粉末剂服用,仍不见效,而改服麻杏甘石汤提取物粉末剂后,却明显见好。自服用后方以来,既不常感冒,哮喘也未再发作(《汉方临床治验精粹》)。

  后世医家应用本方已经远远超出《伤寒论》原文。姚芳蔚将本方应用于多种眼科疾病,如天行赤眼、角膜溃疡、化脓性角膜炎等。应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眼部症状剧烈,具有红、肿、痛、羞明、流泪等刺激症状;病人身体一般健康;舌淡白尖红,苔微黄,脉浮数或浮紧;多伴有头痛,发热恶寒,或但热不寒,口渴,小便短赤;烦躁等全身症状。而且某些眼病刺激症状减退,而因风热并未消除者也可使用;只是眼病无表证,或无里证,皆非本方所宜;心力衰竭、营养不良等体质衰弱病人尤为禁忌;青盲内障绝不可用;绿风内障(急性青光眼)外症虽剧烈,但如误用本方,危害很大,所以也要慎重(广东中医,1958;8:19)。大塚敬节用本方治疗痔疮疼痛也取得奇效。43岁妇人,一周前患感冒,频繁咳嗷。也许与感冒有关,痔疮又疼痛,很难受,前来求诊。仍然咳嗽,说每次咳嗽都引得痔疮疼痛。食欲、大小便无异常,也无恶寒和发热。诊察发现痔疮为拇指头大的外痔核,发红,肿胀欲裂般。用手指稍加触及便有痛感。投与麻杏甘石汤治疗,三天的药尚未服完,咳嗽已止,痔痛消失,痔核也缩小了(《汉方诊疗三十年》)。门纯德用本方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渊):杜某之子,15岁。患儿自述:鼻窍经常阻塞不通,嗅觉不灵,常流黄涕,气味腥臭,前额闷痛。诊其脉象略滑,舌苔薄黄。投以麻黄5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炙甘草6克,辛夷12克,细辛1克,水煎饭前服。三剂后,诸症大减。随又处以: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15克,炙甘草3克,辛夷12克,地龙9 克,水煎饭前服五剂,令其隔日服一剂,半月而愈《名方广用》。福建省人民医院五官科用本方加地龙干治疗鼻渊11例,经服药4~60剂,治愈3例,显著好转4例,好转4例《中医名方异用指南》。

  [注论精选]

  胡希恕: 麻黄伍桂枝攻表邪而发汗,伍石膏清里热,故反治汗出。今于麻黄汤去桂枝,倍用麻黄,增量甘草而加石膏,故治汗出有热喘而急迫者。(《经方传真》)

  尤在泾: 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其邪不在肌腠,而入于肺中,缘邪气外闭之时,肺中已自蕴热,发汗之后,其邪不从汗而出之表者,必从内而并于肺耳。故以麻黄、杏仁之辛而入肺者,利肺气,散邪气,甘草之甘平,石膏之甘辛而寒者,益肺气,除热气,而桂枝不可更行矣。盖肺中之邪,非麻黄、杏仁不能发,而寒郁之热,非石膏不能除,甘草不特救肺气之困,抑以缓石膏之悍也。(《伤寒贯珠集》)

  王晋三: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治寒喘也。今以麻黄石膏加杏子,治热喘也。麻黄开毛窍,杏仁下里气,而以甘草载石膏辛寒之性,从肺发泄,俾阳邪出者出,降者降,分头解散。喘虽忌汗,然此重在急清肺热以存阴,热清喘定,汗即不辍,而阳亦不亡矣。观二喘一寒热,治法仍有营卫分途之义。(《(绛雪园古方选注》)

关于医景堂学苑

医景堂学苑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啦!医景堂寓意像仲景一样的大医研究疑难病的殿堂,医景堂学苑就是秉承这样的宗旨,将古代及当代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展现在平台上,供将来想成为中医名家的大夫们和中医爱好者学习借鉴,提升中医思维观念,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