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来一坐s话投资: 投资思考:怎样面对业绩的波动? 投资思考:怎样面对业绩的波动? 闲来一坐s话投资...

 瑾瑾马 2018-01-13
投资思考:怎样面对业绩的波动?
 闲来一坐s话投资
(2016年4月30日)

    就像现实的人世间许多人深度患有“势力眼”的毛病一样,在纷纷攘攘的股票市场,市场先生这种“势力眼”的毛病更可以发挥到极致。比如,当下正是上市公司披露年报、季报的时间段,如果哪家公司超预期增长了,市场先生自然要“亢奋”一下,似乎不大涨几个点或者涨停,就对不住这种超预期的业绩一样;与此相反的便是,哪家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先生便立马拉下脸来,给几个点或者跌停的下杀,似乎不作如此激烈反应,也泄不掉市场先生心中的“愤懑”一样。对于这种业绩的追逐,是股市的永恒常态。作为股市中人,对于这个“常识”,当是十分明了的。、
    关键的问题是,当我们所持的公司一时业绩不及预期之时,当如何应对,才是最值得思考的。
    是的,对于这个问题,当如何应对呢?
    1、“立即”检查其基本面。
    我之所以说“立即”,主要是的在网上看到不少投资者,一旦见所持公司发布财报了,于是恨不能以百米赛的速度第一时间做出点评(本人以前便常常如此,呵呵),其实在我看来大可不必。因为自己所持公司的基本面,自己当是心中有数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这么“立即”![俏皮]
    一家公司的业绩增长放缓、下滑,其实原因是复杂的。比如有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有行业周期性发展的影响,有属于同业竞争对手之间较力的结果,有的还是企业本身在主动做减法的原因。原因很多,所以需要自己一一鉴别。
    比如,格力电器15年收入下滑29.04%、净利下滑11.46%,或许它历史上的业绩太过辉煌了,所以让人一下子有些接受不了,于是我们看到当天便有文章出来大呼小叫(甚至所谓的知名人士忙不迭地下个结论),似乎格力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了一般(当然第二天季报出来,估计又让一些人“心安”了一些)。其实,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因为从历史上看,格力电器至少有两次是做减法,一是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之时,格力电器主动叫停海外大的订单,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举很英明;二就是15年面对家电行业整个行业的调整,主动做减法,去库存,在这种情况下,还希求她有多大的增长吗?显然不能。实际上这么一想,有时就会慢慢冷静下来。
    实际上就像一个好学生也难免有考试成绩不佳时一样,一家企业再优秀,也不可能年年保持均速增长的。这也是商业上的常识。关键的问题还是我们要对其基本面的东西进行体检。比如,这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是仍然存在?它的行业地位是否还算牢固?它的商业模式是否发生根本性改变?它是不是有被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与服务、新的经营业态所颠覆的危险?我们的目光还应当“聚焦”在这些定性的问题上来,如此再不至于一看一两个季度业绩不佳,第二天便慌不择路地抛掉本来心仪的企业。如果是这样,我想甚至可能都不适合在这个深度患有“势力眼”病的市场上生存。
    2、站在企业当家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投资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买入一家企业的股权,当这家企业的合伙人,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所以,投资于一家企业,最好的办法有时是需要站在企业当家人的角度来思考一下问题。曾与朋友探讨怎样才算真正读懂一家上市企业的财报问题,或者说读财报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回答说,是真正能够站在董事长的高度看财报,才算达到高境界。什么叫董事长呢?表面上就是你要坐在办公室里,让你的会计师将有关的财务报告送来呈你“审阅”,唯有这种“俯视”境界,或许你才容易看懂一家企业的财报,而不至于成为深陷于数字海洋里的稀里糊涂的小会计(当然当董事长可不这样简单,呵呵)!
    当然,这样说说容易,实际上若真是做到是很难的,不然,岂不人人成董事长,直接去创业便是了!然而,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这种思维视角,作为投资人,自己认为还当是具备或者去努力修练的。
    3、眼光放远些,再放远些。
    投资需要大的视野,这话说一百遍也不过份。正所谓:“远望方觉风浪小,凌空乃知海浪平。”作为投资人,有时眼光即使放不到十年之外,那么也要尽量地站在三五年的这样时间跨度去看问题。如是,才会不为一时“遮望眼”。
    比如,东阿阿胶今年的一季度同样不理想,收入实现3.56%,净利增长3.48%,这其中虽然有上个年度同季度增长基数过大的客观因素,但如此增长放缓,似乎曾经让断定她出现增长拐点的投资人大跌眼镜。然而,如果我们要是从三五年的眼光来观察,东阿阿胶“十三五”再造一个阿胶的目标就实现不了吗?我看未必,至少这种结论下得太草率了。
    当然,一家企业的未来增长确实是不好预测的。即如东阿阿胶“十三五”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呢,我们心中也只能判断个大概。然而,股市投资的挑战性就在这里(乐趣其实也在这里),因为最终还是要比拚的是一个人的商业洞察力。
    4、要抓财务指标,就抓关键的一个。
    正如开头所说,市场先生对每股收益这个指标向来是十分“在意”的。然而,每股收益这个指标有时是个烟雾弹。这是巴菲特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为什么每股收益有时是个烟雾弹呢?抛开财务作假因素,抛开有的依靠所谓重组收购“增加”每股收益的虚增长,即便有的企业每股收益在财务报表上真的表现为年年增长,其实有时也并不是真实的增长,甚至是伪增长。理解这一点,就需要理解格雷厄姆、费雪、巴菲特等投资大师所提及的“受限制盈余”这个概念了。关于这一点,自己以前的帖子中曾经提及,不再重复。
    所以,自己曾经反复地说过,如果要弄明白一家企业的财务报表,无论如何也要先弄明白一个指标,即它的长期ROE水平,比如连续地保持ROE15%的水平,当是我们选择优秀企业的“金标准”。通俗地讲,这个指标可以视为类似于我们股东投资获取多大回报的真实尺子。
    长期牛股之所以成为长期牛股,其中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而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的长期ROE的高水平能够保持。如果说财务指标中还有点“玄机”的话,自己认为这就是。
    死死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或许我们就不会为一时的业绩波动所动揺。
    按:转载、复制,请注明作者。
如何计算自己的投资回报率?https://xueqiu.com/3491303582/67568736
ROE是选择长持企业的金标准https://xueqiu.com/3491303582/53753672

@今日话题 @旁观者-木鱼 @静逸投资 @恭自厚 @糊糊糯糯 @邓普顿的投资 @诗安 @两条腿的书架子 @林奇法则 @被解放的mogwa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