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伤寒论详解344~346

 无名老熊 2018-01-13




原文

344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C358

这一条论述厥阴病阴极阳亡的死证。

先是厥而下利,后又出现发热,阳气来复,这是阴病见阳证,是好现象。阳气恢复,厥和利都随之而解。也有相反的,先有发热,而后出现厥逆下利,或者说是下利厥逆,这就和先下利厥逆而后出现发热不一样。这是由阳变阴,见阴寒之证。另一方面,发热的同时厥逆下利又止不住的,为里寒外热。里寒,一个是脉微,一个是下利厥逆,这就是格阳,阳气浮游于外。这种发热从阳转阴也好,或者说是下利厥逆而出现发热也好,都属于阴寒很盛而阳气虚微,这个病就很严重了。如果在这样的严重的局面下,又出现了.躁不得卧.,躁是四肢躁动不安,.不得卧.,也不能睡下。躁是一个证候,不得卧是一个程度,是说躁到不得卧的程度了,这是躁的非常之重,反映阳气已绝,阴气无偶,所以阴就要躁,躁不得卧,这是个死证。

发热有阳复和阳亡的不同。阳复的发热是好现象,厥和下利必自止。亡阳的发热是下利厥逆不止,这是里寒而外热,如果又出现躁不得卧,那就是阴气独盛,阳气已绝,阴不得阳气之偶。这种躁叫阴躁,无阳了,是死证。所以,厥逆怕躁,见烦躁就是恶候。



原文

345

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C359

这一条论述了阴盛亡阳而下利至甚的死证。

.伤寒发热.不是阳气复,而是阳气外越,也就是里寒外热的外热,这个热是无根之阳。阳在外,谓之无根之阳。里寒太盛,阴寒格阳,所以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是说厥利还发热,这是死证。.下利至甚.,一是反映阴寒到了极点,二是反映脏气不固。.厥不止者.,手脚是不停的发凉,一点儿温热感都没有。厥不止,就是不还了,不止和不还意思是相等的,也就是说阳气不续了,活人长了个死人手,一摸总是冰凉的,这就是死证。少阴病篇的里寒外热不是也有这个证候吗?最后用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治疗,.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那不也很严重吗?那条还轻,还可以治,这条一个是.下利至甚.,一个是.厥逆不止.,更重。

亡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亡失,一种是灭亡。阳气亡失还可以治,用四逆汤;阳气灭亡了,就没法治了。这里的亡阳就是阳气的灭亡。这一条提示我们,临床看见脉微,手足厥冷,下利,还有阴盛格阳的现象,就已经有亡阳的危险了,是格阳、戴阳的危险证候。



原文

346

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C360

这一条论述阴盛亡阳汗出不止的死证。

.伤寒六七日,不利.,六七天前还没有下利,六七天以后出现发热和下利,就是里寒外热的意思,发热属于格阳,下利属于里寒,对这样一个症状的概括,叫做.便发热而利.。本质是里有寒,发热是假象,是阴盛格阳,阳气无根而浮游于外,如果这时候.其人汗出不止者,死.

在临床上观察,有人临死的时候出了一身的汗,叫泄尸汗,因为亡阳了;也有人临死前排大便,因为大气下陷了;也有人一喘就死了,因为阳气上越了。.不知其生,焉知其死.。这一条告诉我们,凡是格阳之病均怕出汗,一出汗就有性命的危险。我学徒的时候见过一个老医生,他在看病的时候,属于老人阳虚的,就问出汗没出汗,有的时候用手摸一摸,他最怕病人出汗,为什么?出汗亡阳。就得用参附汤、四逆汤、六味回阳饮,赶快保护阳气之根,使阳气不要飞越。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涨知识】

张仲景六经辩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