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弹琴的人心里有一朵小花

 风吟楼 2018-01-14


有琴人


🌸


弹琴的人

这个栏目记录的是各种各样的“有琴人”,他们喜欢古琴,传统文化,且热爱生活。虽是不同的年纪,不同的职业,来自不同的地方。


不过,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就是——古琴

在当今生活的快节奏中,用漫长的时间与专注以琴立心,因琴有“乐”。


所以我们决定:与有琴人,弹谈乐趣事




弹琴的人

笔名:都好

职业:文字工作者(记者)

初识古琴在厦门大学古琴社


透过古琴丨感受自然




初学古琴,老师一再告诉我放松说弹琴是很自然的事。怎么会自然呢?小蝌蚪五线谱,每个指法都有讲究,背要直,划弦手指也会痛、右手自然会变形、轮指自然会散架……总想跟老师确认某个细节怎样处理或对不对,怎么有那么多事情需要注意,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手残脑残志不坚。




弹过一年,每周上一次两个小时的课,法定节日课程暂停,平均每周自己在家练习不超过两个小时。某次就那么无知无觉地弹着,老师和同学开始说我弹得好听了,自己恍然发现忘了工作中的杂七杂八和感情上的纷纷扰扰,弹着弹着宁静喜悦盈荡。


渐渐地,练习就是我自然的状态,心静下来,精力集中起来,手指正确地动起来,一遍一遍,错了重来,时而停下来琢磨琢磨,我不知道其间脑子想了什么,似乎什么都没想,但有些平时一直犹疑不决、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忽然就有了明了的答案,似乎那根本就是不用想的事。




老师说每首曲子都有自己的意境,在曲子的意境里下面坐了多少人都不关你的事儿。这我可不行,2017年在英语俱乐部圣诞PARTY上算是我第一次演出古琴,弹《卧龙吟》整首曲子手指都在抖,且不要说音准和连贯、节奏。到了《阳关三叠》放开了,弹了一叠,唱了一遍古曲,小伙伴们围着我一圈,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高中生竟跟着唱了起来。这么小小的年纪,他也听过这个?还会词?还很陶醉?

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啊,学的人好好学,教的人好好教,自然就能够打动切合者的心。拨动心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习琴之初,无从判断老师道行深浅、观念和技巧对错,浸淫久了,与其他琴友交流多了,有了对比也就有了伤害。昨天见了从杭州出差到福州的同学,同读中文同学琴,感觉小激动,弹起聊起古琴,她说:古琴不是给别人演奏的,怎么能在KTV里表演古琴。古琴大部分是主观的感受而且细节老师教不了全靠自己体悟,所以考级没意义,自己要练上三年才打算去考级。

我心想右手声音都没发出来,轮指满天飞力量全散了,再闭门造车练上三年错的,还一直以为别人层次不够欣赏不来,这是掉了多大的坑啊。她很关心我学的哪派传承买了什么样式的古琴。在古琴班里,我一直不算投入时间多的,但就“自然”这原则,我也有自己的感知和判断了,很多时候标准不用别人告诉你,慢慢自己就能发现怎么顺,怎么美,就像孩子生来就会感受来者善或不善,谁都会听一段音乐好不好听、有无情致。




是不是科班,有无音乐基础,人文的、理工的、做生意的……在古琴面前,以正确的方法练下去,众生平等。古琴作为一种乐器,首先是人间的,这是自然的一部分,哪门乐器你经年累月的学下来,一首曲子还不能演奏出来给人听呢?


放两个麦克风在纳音处扩大音量,KTV门一关,大家安静专注下来,跟焚不焚香,有没有琴桌琴椅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找好位置关系,能弹不就行了?想起一个笑话,一群博士在群里讨论由于重力加速度,水落下来会不会砸死人,一个文盲弱弱问了句 “下雨砸死过人吗?”就是这么讽刺。古琴是乐器,弹琴的是人。然后再说古琴的特质,这就是自然。



与有琴人

做快乐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