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起自倒自收束--写字你要“听毛笔的话”_【今日爆点】

 巴翠 2018-01-14

一、“自起自倒自收束”如何解释?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处耳。过此关,即右军父子亦无奈何也。”书法有如此重要的笔法,学会了这一招,即便是书圣王羲之竟然也无奈我何,这简直就是“必杀技”!但董其昌又说这一招难以实证,这样看来,想学会这一招有些困难。仔细阅读老董这一段丹髓之语,可知重点在于那个“自”字,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如果知晓了这个“自”是谁,问题肯定会迎刃而解。

我们通常认为“自”当然是作为人的自我,但这正忽略了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理念,即认为万物与人并作,都是有生命、甚至是有意志的存在者。明乎此,或许你已经意识到董其昌所谓的“自起”、“自倒”的“自”应该是我们手中的那支毛笔。

毛笔是工具,之所以能够自己起来、自己倒下、自己收、自己束,一方面是在于作为动力来源的书写者的操纵,一方面则是在于毛笔自身的性能--弹性。后者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书写过程中,书写者的手所要做的动作仅是让毛笔的性能发挥出来而已,这和一般意义上的掌控毛笔“拉”线条是不一样的。“拉”线条主要体现为人的主体性,是人在拉,线条是人拉出来的,毛笔就变成了仅是人操纵的工具,没有任何的发言权。

在“自……”的书写方式中,毛笔是主角,人是配角,在起笔时或许还有一丝人为的意思,一旦完全进入书写,书写者的手只是跟着毛笔一路运行。所以,这样的一种书写似乎很难完全在技术动作上加以界定和说明。苏东坡说他的书写是“浩然听笔之所之”,听毛笔的话,要到哪里就跟着到哪里,所言正是这种书写状态。

二、王羲之“最听毛笔的话”

王羲之就是这种书写方式和状态的发现者和第一个掌握者,王字格调被称为“逸格”,“逸”字之意是跑、是运动,但“逸格”所指向的则是那种自然、无为之态的美,逸笔草草,总之,是人为痕迹很少,淡化人在其中的作用--既淡化在书写时人之大脑的思考和掌控,也淡化多余人为动作的添加,包括人为要掌控毛笔的意识都要淡化。

这样的典型当然是王羲之本人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意不在书”的手札。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在这方面都有高超的理解。在唐人则是《淳化阁帖》中收录李世民的常被人误以为王羲之书法的一组手札,虞世南的《积时帖》,欧阳询的《卜商帖》等都能感受到这种用笔技术。当然,这个技术最为本质的理解者是张旭,他以草书的形式理解并化为无形,好在他将此法传给了颜真卿,最终还是在行书中展现了一把,《刘中使帖》最为明确。五代的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亦是这一路用笔的巅峰之作,不可不察。

这样一种需要有高超理解能力的用笔在唐以后能够掌握者也不是很多,苏轼明白其中奥秘,董其昌最能得三昧,需要提起的是清代何绍基,赵之谦虽然看似远离了王羲之,在这一点上真是右军的正宗嫡传,所谓心传正是如此。而米芾和赵孟頫这两位功力精湛者却正是这种书写方式的反面教材,米芾的具有千钧笔力的线条中,人为的因素太多,太想掌控毛笔了,与“自”字诀虽差之毫厘,但却谬之千里。赵孟頫笔笔到位,但笔笔都不是毛笔自己要写的,是人带着毛笔不得不为之,所书愈多,功力愈深,与“自”字诀却渐行渐远。

四、董其昌还暗示了具体技法

回到“自……”结构上来,或称“自”字诀,会发现董其昌还告诉我一些书法的具体技法,就是那些“起”、“倒”、“收”、“束”。起的反面是提,倒的反面是按,收的反面是聚,束的反面是绞,“起”、“倒”、“收”、“束”都是毛笔在运行中自然产生的状态,“提”、“按”、“聚”、“绞”都是人为添加的动作,可以说,书法之高明与否全在于这两种用笔方式的区别中。

1、王羲之《行穰帖》

2、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法帖》

《神仙起居法》是杨凝式书写的古代医学上一种健身的按摩方法,文体近似口诀。后纸有宋米友仁 ,元商挺,清张孝思题记及无名氏行书释文5行。卷前右下角有明项元汴“摩”字编号。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绍兴”、“内府书印”,明杨士奇、陈淳、项元汴,清张孝思、陈定、清内府等鉴藏印。

此幅小行草书是杨凝式七十六岁时的作品,似随意点画,不假思索,用墨浓淡相间,时有枯笔飞白。书字的结势于攲侧险劲中求平正,且行间字距颇疏,在继承唐代书法的基础上,以险中求正的特点创立新风格,尽得天真烂漫之趣。此书是杨凝式行草书传世作品的代表作,对宋代书法影响较大。

3、董其昌手札

董其昌以古为师,以古为法,他的书法成就一方面得力于自己刻苦勤奋,善于深刻地悟通、反省,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其与大收藏家项元汴的交往,得以饱览许多书画真迹。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董其昌在仕途上的通达,不是明代前几位书家所能比拟的。到了清代,康熙又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清代著名书家王文治《论书绝句》曾赞曰:“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