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很高兴又跟大家见面啦。相信大家应该都还记得上次讲座的内容,后续有很多家长都在问讲座中提到的一些具体方法,在这里我先说一下:作文是一个框架,我所讲的方法在同步作文课程里都有讲到,而且讲地的详细。作文不仅只是学,而且是要学以致用,有兴趣的孩子呢可以去看一看。 在上次的讲座中,我给大家分享了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这四大类作文在习作时的一些注意要点。这就跟在画画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构思,马上要动笔了一样。但这时孩子们又遇到了一个问题:文章写得很干瘪,只会一些简单的话语,不具体。 今天呢我给大家提供四种方法来把文章写具体: 主题:《用描写让你的文章变得有血有肉》 (形式:PPT+音频) 1 学会观察 想要文章写具体,我们首先需要做到心中有数,要知道写些什么。所以首先,学生要学会观察。我在做同步作文课程的时候就看到很多孩子后台留言说不知道写什么,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不会观察。 简单来说,观察可以从五官出发,运用五觉法。视觉,眼睛看到的 ;听觉、耳朵听到的;嗅觉,鼻子闻到的;味觉,嘴巴尝到的;触觉,手、脚、身体接触到的。 比如说写景文,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观察一下景物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等等。 当然,除了观察身边的这些人、事、物,我们还可以去观察一下别人的优秀作品。比如说在同步作文有一个美文欣赏的环节,就是通过观察,去发现范文中的方法。像这个人写事的时候用了内心独白;那个人写景的时候用了动静结合我也觉得不错,赶紧仿写一个小段落,不知不觉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这是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第一点,学会观察。 2 学会提问 观察到了我准备写什么,我们就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提醒自己把文章写得具体详细。
比如这一句话:周一早晨,太阳升起来了,阳光洒满校园,同学们站在操场上准备升旗。这句话完整, 但是具体吗?不具体,这时候我们可以来进行提问: 通过这样的提问,我们可以把刚才的那句话写成: 这么一添加,原本普普通通的话就被写得具体了。对于文章的重点,注意一定要多用怎样和什么进行提问。 3 学会分解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材料,我们要学会分解:有些材料是“线形”的,比如说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我们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进行分解。在经过部分,还可以按发展阶段进行分解。 那还有一些材料是面形的,比如写拔河比赛,就一个场景,一个画面,怎么办?中高段的孩子应该都在同步作文里面接触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在讲拔河比赛、篮球比赛中都有详细讲到。 最后还有一种分解,就是对点形的材料进行分解。比如一个踢足球射门的动作:他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了网底。 这样的描写还算可以,但是对文章的重点部分来说,这点描写远远不够。我们再来看看分解后的文段: 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回忆当时的场景,将进球的动作分解为接球,颠球,晃过后卫,避开守门员等动作。分解完成后,再稍微添上些具体细节,把这一连串动作连起来,就成了一段非常具体、精彩的动作描写。
所以,不管是线形、面形、还是点形材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要一笔掠过。 4 学会描写 第四点是最重要的一点,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骨架,还要有血肉。刚才我们用观察、提问、分解的方法,可以说给文章搭建了一个还算不错的骨架,这时候再用描写,给文章填上血肉。 人物描写要具体生动,好的人物描写要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主要描写方法有以下四种: 我们首先来看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的容貌、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进行描写。 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通过外貌描写,往往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就是我们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去写。 小学阶段很多孩子忽略了这一点: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只要碰到写人,就是他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一头乌黑的长发的等等。这是写人物外貌千篇一律的表现。 我们来看这段外貌描写: 很明显这是对猪八戒的一段描写:因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九齿钉耙,这都是猪八戒的外貌特点。 所以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的个性,写出他的特点。这个人不可能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黑不白的,肯定有一个突出的人物特点。 外貌描写还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这段描写是不是让我们觉得这个小姑娘的性格是有一点怕羞,但是更多的是比较调皮,天真,活泼呢? 这一段话是一位老奶奶的外貌描写,通过比喻,把过年时候,这位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非常幸福高兴的心情表达了出来,非常地传神。 所以,描写人物的外貌,只去写外表是不够的,还要以形传神,展示人物的内在性格和情感。 ![]() 接下来是语言描写,我们先来看一段话: ![]() 这段话很有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那是因为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思想,说出来的话自然也就不同。 下雪了, 秀才是读书人,语言讲究文采,他说,大雪纷纷落地;而县官是当官的,不忘为皇帝歌功颂德;而财主不愁吃穿,认为下雪是一件乐事。 所以说,语言描写要讲究个性化,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特征、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 在进行语言描写时,我们还应注意,形式不能太过单一,要多样化,谁谁说,谁谁问这样的提示语可以放在前,放在后,还可以放在中间。 语言描写应当结合其他的人物描写,从多个角度综合描绘语言。比如说教室的门坏了,班主任来追责。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小天说没看见,我们可以写成: ![]() 加上人物神态,我们不仅听到了这个人说的话,甚至还感受到了说话人的表情、语气。语言的表现力大大增强。 ![]() 我们再来看一下动作描写。相信大家都有过吃辣的经历,如果让你写一个怕吃辣的人吃辣椒的动作你会怎么写?很多人肯定想到了:满脸通红,浑身冒汗发热。很好,那动作呢? ![]() 作者用了舔、缩、皱、张、吊,这样的动词,让我们感觉身临其境。 所以我们在动作描写时,首先要抓住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来写,再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 最后是心理描写,学生在写心理描写时的毛病是常用概括性的抽象叙述来代替具体描写。比如说我伤心、我紧张、我害怕,一句话就完事了,读起来就干巴巴的,文章不够具体生动。写心理描写,我们可以运用内心独白法,幻觉描写法,还可以用景物烘托法等。 我们来看个例子: ![]() 这一段话把一个考砸成绩的学生内心的伤心写得非常具体。 天气阴沉沉的,刮风。这是景物烘托法,用景物去折射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看着卷子傻了眼,这居然是属于我的?怕是看花眼了吧?这是在对自己说话,是内心独白法; 而后作者感受到天、草、花都变成了魔鬼,张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这是真实情况吗 ?不是的,是作者的想象,所以属于幻觉描写法。 这些描写都结合具体情境,写出了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变化,成功反映出了人物的感受、特点。 那以上呢就是这次讲座的内容了,还记得第一次讲座的时候我所提到的观察-积累-运用吗?如果你想获得更多方法上的指导和讲解,可以去看一下我们的同步作文的课程。 最后,想要跟大家强调的是,我们这次讲座的知识点,方法很多,是一点一点分散的,但在习作时,孩子可能需要学着综合运用,才能完成一篇好的习作。 |
|
来自: sunjinxi > 《子女教育经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