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创新教育体系公益项目

 愚然楼 2018-01-14
有志教育的青年都哪儿去了(招募研修生、班级导师、社区导师、工作室主持人、教研院首席策划导师、执行校长和学术校长) 声明:本项目是一个公益项目,由地方教育局全权委托我们托管当地乡镇学校或村小,来进行创新教育实践。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愿意与国内外研究院、基金会、公益机构以及各类学校合作,在推动教育变革和社会进步迈出自己坚实的一步。 一、 社会背景和意义 全世界都已明晰,人类正处于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随着物联网时代(智能机器、云技术和人类创造力的结合,物联网将会成为经济的基础设施,像工业化时代的电一样)的来临,新生代成长起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形态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未来二十年,大量的新兴职业从无到有,日益风行,而很多传统的职业将被自动化软件(机器人)代替,如银行职员、司机、服务员或者护士等。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让全世界瞩目。中国发展工业的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让西方感到吃惊。当前中国需要逐步将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从经济大国到科教强国到文化强国。 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出现,到宋明的书院讲学精神,到1905年清朝政府正式下令废除科举实行现代学校体制,以及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教育体系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几经变化。而今天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大转型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形态也必然会顺应时代的发展而随之变化。 我们的教育系统如果提前做些准备,进行一些试点和探索,将来对社会产生的贡献和影响力也许是今天还很难想象到的。可以说,今天我们所进行的就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那个伟大时刻做准备的。起初从一小部分人开始,慢慢扩展到更多的人。 二、项目框架 1、乡镇校或村小:自然环境优美,水电网通畅,有空间来发展成社区。 2、导师团进驻:托管一所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孵化期3-12年。 3、研修生计划:挑选师范生和有志教育的青年作为研修生和助教,通过考核晋升为导师。 4、政策支持:教育局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如教师不参加相关教育会议;学生除参加升学考试,不参加其它任何考试)。 5、经费支持:孵化期间需投入相关经费(教育局、赞助、众筹或其它形式)支持,用于教学设备购买,研修生培养计划以及导师团生活补贴。 三、项目特点 1、办学理念:①生活即教育,体验即创造。②为自己的成长负责,成为最好的自己。③涵养人性、塑造品格和磨砺灵魂。 2、培养目标:①会学习、懂生活、善行动和勇担当。②内在和谐与圆满,过智慧和有节奏的生活。 3、教师定位:①导师、教练和顾问;②榜样力量、专业品质和人性关怀。 4、管理架构:督导团办公席(设总教练和总校长)、学术校长、执行校长、行政服务中心、文化创新中心、学段办公室和五大教研院(人文社科教研院、数学与自然科学教研院、艺术审美教研院、身心健康教研院和综合实践教研院)。 5、学习形态:半天上课(人文、社科、艺术、数学、自然等学科素养养成),半天社区生活(人格塑造和领导力培养)。 6、混龄教学:原则上两岁一个学段,从学前到高中共七个学段。一个学生从学前班入学到中学毕业,需要7-12年(根据个体差异)。 7、多元社区:挑选10%左右外地优秀家庭进驻社区,孩子父母一般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素养和才华,可作为社区导师参与辅导孩子。 四、导师团研习课程暨导师团导师招募 这个课程是以实战和体验为主,同时这个课程也是给那些有强烈教育使命感和高度教育自觉(也就是“以教育为志业”)的教育人设计的。只要您愿意成为一名行动者、自我实现者和终身学习者,就可报名参加。当然如果您恰好是特别具有多样化表现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非常欢迎! 一、课程内容 1、学习怎么带当地师范生指导孩子成为良好的学习者,生活者,服务者和行动者; 2、每日研习:自主课题、儿童研究、运动修习、艺术精进和静心体验; 3、好好生活,感悟生命,活在当下。 二、课程收获 1、自然环境优美的乡村生活; 2、家庭式的生活氛围、同志般的友谊和激情燃烧的青春年华; 3、公益活动、外出学习和旅行假期; 4、相对稳定的收入和逐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5、持续不断的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 6、成为一名教练式导师(或顾问式导师); 7、学习让自己成为改变世界的那个人。 三、申请方式: 1、个人简历(附生活照) 2、个人自传(结合自己经历,题材、形式随意) 3、问答 1)是什么吸引您决定前来? 2)怎么看待主流体制教育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体制外教育? 3)什么让你快乐? 珍视什么?想过怎样的人生? 4)希望五年或十年后的自己是怎样的? 近期最想在哪方面获得成长(或解决哪些课题)? 为此你做过哪些努力? 5)最宝贵的人生经验是什么?认为自己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6)喜欢(或擅长)什么?最想深入研究和主持的课题是什么?请列出您想成立的工作室。 7)请推荐七到十二本您认为值得看的书(含儿童用书) 。 8)请举例曾经或现今喜欢的几首音乐? 9)请选用一个事物(动物、植物、物品均可)来代表自己,为什么?(此题可选择不答) 10)说说您的期待、建议或要求? 11)申请学段主班导师(班级导师),还需要一份申请理由和实施计划。主要职责是上午的基础学科素养训练,9岁以下的孩子实行两位导师带班的包班制度。 12)申请创建个人工作室(社区导师)或教研院的首席策略导师,还需要提交一份申请理由和实施计划。其职责范围:①统筹本教研院(或工作室)的教研、教学、工作和生活;②学以致用:通过本学科知识,引领学生建设和美化校园及周边社区;③创建和经营:商业机构(如实验农场、林场、健康食品餐馆、茶艺馆、师生作品商店和复印打印店等),出版传媒机构(如报纸、杂志、影视公司和广播电台),文化服务(流动图书室、年鉴图书室、艺术长廊、博物馆和校史馆等),内部金融系统(如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司法系统(如法庭和律师事务所等),俱乐部(体育、户外、戏剧、舞蹈、影视、写作、招贴画、农耕等);④组织各类活动。 13)如申请学术校长或执行校长,还需请提交一份申请理由和实施计划。其职责范围:①负责所在项目点的日常事物。②执行项目工作组的相关计划。 四、申请邮箱 :homeschooler@qq.com (标题注明:姓名 导师团导师申请)。邮件申请后,会电话访谈,通过者会告知具体相关安排和事项。当名额满时,申请邮件可保留到下一期)。 附:五大教研院(人文社科教研院、数学与自然科学教研院、艺术审美教研院、身心健康教研院和综合实践教研院)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原则上一个教研院一层楼或一个院子,有自己的社团、俱乐部、协会、工作室和商业组织等。 ---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威廉·巴特勒·叶芝 诗人、剧作家,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当你把孩子看得和宇宙一样大时,孩子就是你的老师。”---Johannes Matthiesse “对孩子最有害的方法就是让他不动。” “人格并不是由所听到的和所说出的言语,而是由劳动和行动形成的。最重要的教育手段是促使小学生们采取行动。”---爱因斯坦 “我从不直接去演示正确做法,而是告诉他们‘现在你需要做的是解决问题,我相信你能做到’。好老师的共同特征:一是热情,二是创造力。我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密切。”---2011年度美国国家年度教师奖获得者化学教师米歇尔·谢尔女士 “中国的教育传统总是倾向于把生活书本化,仿佛只有进了书本的东西才能登上大雅之堂,而美国的教育传统恰恰相反,那些不能和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的书本往往被束之高阁。”---旅美学者薛涌 “最好的老师常常让学生觉得没有学到什么,而实际上老师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他的学生很多很多的东西。”---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 “是什么造就一所好的学校?这与学生的穷富、特别的课程、昂贵的运动场、巨额的捐赠、名誉校友或是这所学校是否联网无关。而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就是:“他们的 学校是真正属于他们的”。而这种情感来自哪里?文化!”---美国教育学者菲利普·曼纳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将人置身于不断求索的环境中,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卡罗尔·安·汤姆利桑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作为教师你首先要成为一个学习者,成为一个真正足具魅力、自我发现、自我拥有的学习者,否则我们的教育其实就是毁灭了学习。好的老师是教得最少的老师;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有道德的人,使人成为理想道德王国的成员。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全人类的完善和进步,在教育中包含着人类完善自身的伟大秘诀。”---德国哲学家康德 “严格地说任何人是不能直接施教给任何人任何东西,我们能做的只是关心学生的动机和自我、内在的成长动力、自我实现的潜能,珍视他们的世界、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只能 对其学习提供引导、促进和帮助。”---卡尔·罗杰斯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教育的关键不在于传授如何创造人生本来就没有的东西, 而只在于使人生本就有的发扬光大。不管多么熟练的植树者, 只有在草木具备了它的天性的前提下,才能使其茁壮成长, 超此之上是无计可施的。” ---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 “没有什么比‘让别人离不开自己’对别人的伤害更大。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 “教育就是,当一个学生走出校门后,把学校所学的东西全部忘记,剩下的就是他所受到的教育。”---爱因斯坦 “作为成人不应该给孩子一些完备的、僵死的东西,而应给予一些流动的、有生命在里面,活的东西。使之能存活在孩子心里。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杜威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泰戈尔 “教育谁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你是谁?” --- 剑桥大学自1209年建校以来首位女校长艾利森·理查德 要想孩子成为创造者和行动者,我们自己首先就要学习成为创造者和行动者。 “我们对孩子说的话改变不了他们的感情、主动性等,能改变他们身体的是我们的生命构造,能改变他们生命构造的是我们的感情(心理动力)和能改变他们感情的是我们的自我意识。”---卢安克 “对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要时常保持感恩之心,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成就我们的人!”---徐略军 我们追求的并不是人类未来的幸福,我们只是切望在后代的身上培养起一些特质,这些特质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我们人性中的伟大与高贵。 教育:建立个人内在坚强的道德勇气,抵挡外在纷乱的侵扰。让个人能自发地创造出内在的和谐。 教育:涵养人性,培养人的观念;帮助人创造。 教师的职责: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与本质了解他们,并引导其成长。帮助发展个人的天赋与潜能,并且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以便建设与改善这个现存的社会。 我们不教任何知识,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只提供寻找知识的工具、品质和能力。 一种真正的满足,他们变得毫无拘束,并且生气勃勃。创造力的源泉、工作喜悦与生命能量。 《论语·雍也第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