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质疑刘兰芝的身价说起

 三驾马车1966 2018-01-14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休。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刘兰芝初婚失败。然而,兰芝才“还家十余日”,县令、太守就相继遣媒而来,聘礼丰厚,排场阔气。她“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太守的儿子),否泰如天地”,丝毫没有因为是“二婚头”而遭人嫌弃。
  教《孔雀东南飞》时,有学生质疑:就算是在观念开放的今天,一个再婚女子,也几乎不会有这样的身价,更何况是在观念保守的古代,这等美事又怎么可能?学生们因此认定诗作的这部分情节没有生活的真实性。
  针对学生的质疑,笔者作了一番探究,发现这倒还不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笔法问题,而是一个贞节观念变化的大问题。笔者无力对这一巨变的根源作出详尽的解析,却不忍让自己在探究过程中摘录的一些文献史料沦为一叠废纸,故略作整理,赘述如下,以供有类似疑问的师生参考。
  查阅古籍,《礼记》中已有“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的说法,《孔子家语》中也有“礼无再醮(妇女出嫁)之端”的说法。可见,贞节观念早在先秦就已出现。
  相传秦始皇因受母后与吕不韦淫荡之辱,故将贞节观念以法令形式付诸实践。公元前210年,他在会稽刻石宣布,妇女有了孩子再去嫁人,是不能容忍的不贞行为。他还在民间树立贞节寡妇的榜样,予以鼓励褒奖。不过,秦始皇反对女子改嫁,主要是指“有子而嫁”,不像后世要求青年女子无子也要守节,甚至要守“望门寡”。
  汉袭秦制,西汉宣帝曾诏令赐奖贞妇顺女帛,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明令奖励贞节。东汉安帝又诏令除对贞妇给予物质奖励之外,还要在乡里立表树旌,表彰她的品德。一些女教书籍在汉代也开始出现,如班昭的《女诫》,书中就提出了“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女子出嫁)之文”的观点。
  延至宋代,程朱理学中出现了“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把女子再嫁看成是大逆不道之举。
  然而,明代之前,上述贞节观念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却还没有造成多少实际的影响,对于女子再嫁,人们大多仍然开明对待,并不以此为耻。上自宫廷,下至村野,妇女再嫁现象广泛存在,例如:
  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本已嫁给了曹寿,因曹有恶疾,便与曹离婚,后在武帝的支持下,又嫁给了卫青。
  苏武出使匈奴被长期扣留,其妻误以为苏武已死于漠北,便改嫁了他人。
  司马相如的夫人是私奔的寡妇卓文君。
  蔡文姬初嫁卫仲道,卫死后,她又被匈奴掳为左贤王夫人,从匈奴返回内陆后,她再嫁为董祀之妻,前后共嫁三次。
  曹丕的第一个夫人甄氏,本是袁绍的儿子袁熙的妻子,曹军破冀州城后,甄氏被曹丕娶为妻子,并得到曹操的支持。
  在唐代,立后册妃,也不嫌弃再婚女子。如:唐高宗的第二个皇后武则天,本是唐太宗很为器重的才人;唐玄宗的宫妃杨玉环,本是他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在宋代,王安石因其次子精神有病而将儿媳庞氏嫁了出去;范仲淹的儿子早死,他的门生王淘死了老婆,范仲淹便将守寡的儿媳嫁给了王淘;唐氏与陆游离婚后,也再嫁赵士程。
  贞节观念真正统治中国社会,影响中国人的实际生活,则还是始于明代。
  明洪武元年,朱元璋诏令全国,凡民间寡妇,30岁以前丧夫守寡,至50岁尚未再嫁,政府要旌表她的门闾,并免除她家所应承担的徭役。对于守节妇女的最大奖励是为她营建祀祠,其次就是树立牌坊表。这就是说,寡妇守节,不仅是她本身旌表的光荣,她家的差役还可以免除。在这种政策的作用下,哪家还不希望寡妇守节?明太祖还命令巡方督学,每年要上报各地妇女的守节情况。于是,各地就冒出了许多贞节牌坊。
  明末儒学者王相,还将自东汉至明末先后问世和传播的《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四种女子教本一一加以笺注,于明天启四年(1624)合刻为《闺阁女四书集注》(简称《女四书》),成为一套对女子进行封建教育的教材,广泛流传。“忠臣不事两国,烈女不更二夫”、“男可从婚,女无再适”等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些“名言”就出自王相之母刘氏所撰《女范捷录》。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封建贞节观恶性发展,愈演愈烈,并终于深入民心,真正统治了中国社会。发展到后来,夫死不嫁在社会上已不值一提,夫死而妻妾从死也成为一种不成文的道德要求。甚至丈夫从军远行,妻妾也要先行自尽,男人才好坦然出门。根本没见过面的未婚夫死了,女子也要与代表死去男人的小木牌成婚,然后为他守“望门寡”。在明清两代,人们已把妇女的贞节看得比其生命还重要。到清末又发展到政府从经济上周济守寡孤妪,使之老有所终养,子女有所寄托。这种思想麻醉、精神诱骗与经济保障相结合的措施,终于使得守寡与贞节在清末几乎宗教化。人们对妇女再嫁的歧视程度也因此进一步加深,不仅亲朋看不起,本家宗族也会视其为“玷辱门风”,社会上普遍以再嫁为耻。《清稗类钞》中所记“夫死,妇不再适。里有再醮者,乡党宗族引以为耻”,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再嫁的歧视状况。《祝福》中的祥林嫂,不就被鲁四老爷骂作“败坏风俗的”“不干不净”的“谬种(坏东西)”吗?
    看来,对于女子再嫁,明代之前的中国人倒还是蛮开明的,因此,《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后,县令、太守相继遣媒前来的情节还是有其生活的真实性的。
   
(浙江上虞市春晖中学;31235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