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在满洲建大清国,号太祖,建元天命,天命汗钱 并铸满文“天命汗钱”。面文为初期无圈点老满文,字迹清楚,四字按左右上下序读,光背无文。此钱体形硕大,铜亦而润。径2.7~2.8厘米,重5.4~6.4克。老满文天命汗钱为清朝第一代货币。 铸造背景外形种类满文天命通宝:面文为无圈点老满文,素背,钱径大于汉文天命通宝钱。基本版别有昂命与降命两种,又可细分为长字,中字,阔天等版。 汉文天命通宝:面文为四字楷书天命通宝,素背。读法与满文天命钱不同,顺序为上下左右。钱文粗犷豪放而不失精致,字体古朴,仔细品读别有一翻韵味。基本版别有降天昂命和降命版以及昂天类。又可细分为小天,双点通,长人命,象鼻通等版. 满汉天命通宝钱材质均有两种,红铜质与黄铜质,从出土量看黄铜钱少于红铜钱. 铸造地点发行量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天命汗钱铸造的时间短暂,发行量很小,而且流通的地域非常有限,仅在女真人入关以前的统治的辽东地区时有发现。 价格清代 钱币价格表(参考价) 天命汗钱 满文小平光背 40元 评价同时做为一种少数民族政权发行的货币,显得非常珍贵。 历史意义鉴别天命汗钱的正样,沿用比较传统的说法—标准 器。 其必须具备这样几个基本特征: 1.钱体较为规整,字正廓圆,正背穿孔对称适中,钱体鲜见铸痕或流铜; 2.笔划流畅,字口较深,特别是每一字的最后一笔笔锋细腻有形; 3.字与字间位置相对固定,整体感强,视觉美感突出、强烈; 4.存世量大。 后金“天命汗钱”的铸造史书记载满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明朝后期,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女真族由此发展成为满族。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被尊为“英明汗 ”,定国号“金”,年号“天命”。 另《中国北方民族货币史》(150-151页)记载:1617年努尔哈赤开始于赫图阿拉铸钱,其币值仿造明朝,为银、钱平行本位制。钱币分满、汉文两种,满文钱为老满文,排列顺序:由左及右、由上及下,满语读音:“阿卜喀、夫冷阿、汗、几哈”,通译汉文为努尔哈赤钱,背郭无文。汉文钱,平钱,汉文楷书直读 “天命通宝”四字,背郭无文。时努尔哈赤初创汗业,未设钱局,试用小炉铸钱, 故形制组烈,内外郭多不齐整,轻重厚薄不一。及天命六年迁都辽阳,始正式铸造汗钱,并广为流通。 热门评论写评论 热门评论 对词条的感想、疑问或建议 请写在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