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 天眷堂 整理。部分图片和信息源自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清国,建元天命,开铸天命钱为清第一代货币。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古老的少数民族,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以祖上十三副遗甲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天命汗钱铸造的时间短暂,发行量不多,而且流通的地域非常有限,仅在女真人入关以前的统治的辽东地区时有发现。 据《清史稿》记载:太祖开始铸造的天命通宝钱,有满文和汉文两种,满文一品钱径较汉文大,有一种背圈的满文天命非常稀见。满文天命按丁福保《古钱学纲要》释为“天命汗之钱”;左为清语“阿铺开”,乃汉语“天”字;右为清语“福灵阿”,乃汉语“命”字;上为清语“汗”,乃汉语“王者”;下为清语“几哈”,乃汉语“之钱”。此处的文字是满族开国初的老满文,是没有圈点的满文,与当今常见的满文书籍、资料等的新满文不同。钱文可能出自额尔德尼之手,他创制了满文,并且一直是努尔哈赤的近宠文官。 汉文天命通宝仿照明钱形制,直读。铸造粗犷,版式多变,旧谱曾见过天命通宝天启手(改天启通宝的启字为命字),铸造精整,却一直没有见到开门到代的实物。 天命钱多数为青铜质,偶尔也能发现有铜色发黄的天命钱,比较少见。另外还有一种铅质的满文天命钱,字口犀利,现在多认为是样钱性质。 根据已出土的天命钱范来看,天命钱是范铸工艺,和关内的明钱铸造工艺有明显差距,由于是范铸,也造成了天命钱的版别多样化。与同时期的崇祯钱相比,天命钱钱体厚重,相反,明朝末年,因内乱外患,经济每况愈下,反映在货币铸造上,即通过偷工减料来增发货币以弥补财政开支的不足。 相传,努尔哈赤的军队开战前将天命钱置于帽中,可以刀枪不入,其实这是一种战前的激励手段,它反映了满族士兵的勇敢和铁甲坚固。明末大科学家徐光启曾对比明清士兵装备说:“清军铁甲精坚,枪箭锋利,然明兵盔甲既差又少,除胸背之外,其余部位都暴露无遗,清兵于五步之内,专射面胁,每发必毙,不能抵挡。”这是清军在军事上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