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伤寒论详解347~349

 无名老熊 2018-01-15



原文

347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为亡血,下之死。C361

这一条论述厥阴病血虚致厥的脉证及治疗禁忌。

这一条和.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的意思相同,不过提到了亡血的问题。不但阳气虚的不可以下,亡血也不能下。

厥证在临床时有用下法的,是实性热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汗之,必口伤烂赤。.热厥者必有便秘、尿赤、腹胀疼痛等一些阳热内结的症状,是可下的。如果既不结胸,肚子也摸着软,脉还虚,这种厥是一种虚证,有气虚、血虚、阳虚,就不可用下,一下就虚其虚,愈后不良,甚至可以致死证。张仲景再三叮咛,厥证有可下的,有禁下的,凡是虚证,不论气虚也好,血虚也好,阳虚也好,都不能泻下,只有阳气阻隔于里的热厥,才可以下。

不结胸,就没有心下硬,疼痛拒按的症状,肚子不是硬的,而是软的,说明没有实质性的瘀结,没有水热的凝结,这些都除外了。.脉虚,复厥者.,厥属于本身阴阳气血不足的虚损,所以.不可下..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就是指着虚人说的,为什么下之死?因为气血已虚,所以他脉虚。若误以为是热厥、是实性的厥逆,给他泻下,那就虚其虚,更伤中焦、下焦之气。同时,汗则亡阳,下则亡阴,不但伤阳也伤阴,不但亡气也亡血。这一条和.诸四逆厥者,不可下.意思相同,但是这一条指出了血虚的亡血问题。不但是泻下能亡血,就是人的手足厥逆也有属于血虚的。


原文

348

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C362

这一条论述厥阴病厥热下利的难治之证。

病的发展趋势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了厥逆,是不是热厥?不是热厥,是阴邪盛于阳气。这个病是从外感来的,先有发热,在发展当中忽然间就手足厥冷了,这是阳证变阴寒证。阳气虚,所以就手足厥冷,没有热深厥亦深的问题,只有厥冷了,是阴邪胜阳气。这个厥延迟到了七天就下利了,就是说寒邪逐步地升级,逐步地发展,阳气逐步地消减,逐步地虚衰,所以叫阳退阴进,阳虚阴盛,为难治。

这一条对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凡是治病,不论什么病,皆是用阴阳寒热纲领来说明道理,不论看什么病,要看它的发展,要看正邪的关系,什么病都有正邪的问题,都有发展趋向的问题。医生要辨出方向,是邪气占上风还是正气占上风?在病邪发展变化中是有利于正气还是不利于正气?什么叫顺?什么叫逆?什么叫正气恢复,什么叫邪气进展?要把这些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心里就知道了这个病是好治还是不好治。

拿寒热阴阳来做比较,实际上每一个病、每一个证候无不具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很好的理解,很好的运用,用这种思想来分析问题。譬如阴虚和阳虚,阴虚病脉见细数,舌红少苔,心烦失眠,咽喉干燥,于是就给以滋阴的药如生地黄等,并不立竿见影,反而腹泻了,不大吃东西了,脾又不好了。阳虚就得补阳,一吃了牙疼,阳虚对啊,那怎么一吃就上火了?因此阴虚的时候还得考虑有热,阳虚的时候还得考虑有寒。如果阳虚有寒,以寒邪为主了,你得先祛其寒,后扶其阳;阴虚有火,你得先祛其火,后治其阴。为什么六味地黄丸还加知柏啊?知柏地黄丸证就有相火,火动了,不用点儿知母、黄柏,光六味地黄丸就不行,加上点儿知柏就行。睡不好觉的心烦、不得卧寐,不加上点儿黄芩、黄连,你就不能把他的火杀下去。因此正气虚是一个原因,随着正气虚,邪气又发生些问题,这些东西都得考虑进去。


原文

349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C363

这一条论述阳虚脉促而厥逆的可灸之法。

脉促,就是脉搏跳得很快,有数脉的意思。促脉属于阳,有两种情况,脉促有力为阳实,脉促无力为阳虚。如果脉促无力而手足厥冷,这就属于阳虚,不属于实热,有亡阳的危险,要积极地用灸法,灸大敦,灸太冲,灸气海,灸关元,回阳通阳,来预防其亡阳之变。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