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60《红楼梦》第三期

 燕__过无痕 2018-01-15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文学常识往往是同学们最容易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一大块儿内容,它与中考其他知识点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它能帮助我们学习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辅助我们形象地来鉴赏诗词,理解诗歌表达的意象、人生、情趣、哲理,便于我们进行现代文阅读,领会文章的时代特色,了解文章所表现的地域、风土、人情。


现在跟着小鱼老师一起开始玩转初中文学常识吧!


小试牛刀

21. 曹雪芹家道中落,陷入“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境,但是他创作《红楼梦》却是倾尽全部心血,经过“ ______________”,终于成为后世敬仰的古代现实主义巨著。后世《红楼梦》在中国乃至世界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就是“_______”。


22.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  一举成名却抛弃“温柔富贵之乡”遁入空门。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_______是终生凄凉孤苦。


23.起诗社时,探春给自己取名_______,宝钗给宝玉取的号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迎春在诗社中的别号是_______,但她生性懦弱,仆人给她起的绰号是      _______ 。史湘云的别号是 _______ 


2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是《红楼梦》的开卷诗。


25.“枉与他人作笑谈”是对 _______的判词。《红楼梦》中警幻仙姑所介绍的乳名“兼美”的在贾府中是        


26. “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 _______下,后被茫茫大士、_______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成就了流传后世的《红楼梦》,原名叫做《________》。


27.秦可卿之父秦业,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当年无儿女向养生堂抱了她和弟弟           。后来因为_______喜欢他,_______就让他们一起到贾府的私塾去读书。


28.曹雪芹在小说中,借“假语村言”(隐含作品中人物 _______),将“  _______ ”(隐含作品中人物甄士隐)。


29.“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四句判词概括了_______ 一生的遭遇和命运,她的本名是_______ 。其中“两地生孤木”是指       _______


30.《红楼梦》的通行本是一百二十回,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_______所作。_______ 评说《红楼梦》时,曾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

 答案 

21.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红学” 

22. 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

23. 蕉下客 ;无事忙; 富贵闲人 ; 菱洲居士 二木头枕霞旧友

24.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5.李纨; 秦可卿 

26.青埂峰;渺渺真人;石头记

27.秦钟; 宝玉 ; 贾母

28. 贾雨村;   “真事隐去”

29.香菱; 夏金桂;  甄英莲

30.高鹗 ;  鲁迅


 知己知彼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颙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第三期 来自初中一站通 06:12



  学霸读后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赚取了我太多的眼泪,可是她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说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而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注定是个悲剧。黛玉病弱的身体、孤傲的个性与自定终身的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欢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注定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可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因此,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黛玉的泪所表达的是世间最贞洁的情感,是对“异端”的崇敬,更是对自身的怜悯。黛玉葬花便是她这一性格的真实写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污,希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于是她用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我感受颇深的是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从小便在荣国府长大,可是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并无影响,黛玉仍保持着纯真的天性从不顾及后果得失,所以很难融入到大观园里去,而且她从不劝宝玉追功求名,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以这种性格在贾府这样声势显赫的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没有好人缘儿。

昨夜红楼入梦里,红楼梦里梦红楼。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严酷现实中香消玉殒,而贾府也最终归结红楼。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

伤怀日

寂寥时

试遣愚爱

因此上演这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点评:本文引用了《红楼梦》材料,概括简洁,并提出了黛玉的叛逆是其悲剧的原因 ,黛玉的眼泪是其质洁的情感的写照的观点,表达了自己对黛玉的同情与惋惜之情。




温馨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