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场|美军坦克巷战大师竟然不是陆军,而是海军陆战队

 cat1208 2018-01-15


 正文

费卢杰战役中,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步兵利用M1A1型坦克后侧的坦克电话向车组乘员反馈目标状况,这种传统的通讯方式看似很老旧,但实战中十分好用


2004年11月至12月间的费卢杰战役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历史上至今最大规模的城市巷战


其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坦克部队的战斗经历,同时更是成为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乃至美军现代战争城市巷战中,战车部队实战运用的教科书式案例。


在费卢杰战役期间负责掩护美国海军陆战队步兵进城的坦克部队,是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坦克营C连的坦克兵,由美国海军陆战队Robert Bodisch上尉负责指挥。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坦克营,绰号“铁马”(Iron Horse)。而“铁马陆战队”的绰号同样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坦克部队的最初别称

进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坦克营C连,共有14台M1A1型坦克掩护2个陆战队步兵营进城。这14辆战车分别为连直属车组(2辆)3个坦克排(各4辆),而其中第2坦克排对半分拆为Alpha组Bravo组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坦克营坦克车长瞭望视角,在一台M1A1型坦克的同轴机枪射击掩护下,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步兵正陆续前进(红线为推进路线)

C连坦克在进城时主要掩护形式采取“6+8”模式:


·6辆坦克(第3坦克排+第2坦克排Alpha组)掩护第5陆战团3营(3/5)


·8辆坦克(连直属车组+第1坦克排+第2坦克排Bravo组)掩护第1陆战团3营(3/1)


再以每2辆M1A1型坦克为一单元“”,各掩护1支陆战队步枪连2台AAV-7型两栖载具1台D-9型推土机前进。


笔者用红框标出,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坦克营为配合一支陆战队步枪连推进,2辆共编同一组的陆战队M1A1型坦克,正在对一处可疑建筑物的院子实施合围


AAV-7型两栖载具和D-9型推土机主要负责为步兵推除围墙街垒等障碍,而AAV-7型两栖载具同时肩负着往来前后方,运送弹药、伤员和补充兵员的任务。 


由于费卢杰城内街道环境复杂,两三层高的房屋密集而又复杂。加之美国海军陆战队此时所面对的敌对武装势力人员成分非常复杂,而且对付战车的手法异常狡猾老练。


D-9型推土机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坦克营C连坦克的掩护下,对一处院落外的围墙实施清障作业


AAV-7型两栖载具撞倒围墙,以便其他陆战队步兵随其一同攻入院落


譬如首批进城接敌的海军陆战队坦克部队,接敌后首先是被AK型步枪密集射击坦克潜望镜,成功击坏潜望镜后立即龟缩回城巷,吸引坦克追敌探前,最后再用反坦克武器朝M1A1的顶部射击。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坦克营C连坦克进入费卢杰城巷时拍摄到的画面,可清楚的看到街道房屋的密集复杂程度,极其难目视到屋顶上藏匿的敌方反坦克武器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坦克营C连在进城前,特意为巷战准备了破障多用途反坦克炮弹(MPAT-OR),但连内多数经验丰富的车长多习惯采用破甲弹(HEAT)坦克霰弹(Canister)混用的方式,来杀伤敌室内外有生力量。


整个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坦克营C连共消耗主炮炮弹约1600枚,7.62毫米口径子弹约121000发,点50口径子弹约49000发


2004年12月10日拍摄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坦克营M1A1型坦克,在费卢杰战役中近距离主炮射击某建筑物的画面


除配合陆战队步兵进城外,并偶尔在进城在城内作战的美国陆军Alpha特种分遣队(ODA)狙击组炮兵前哨观察员的引导下,对敌隐蔽狙击火力点进行清除。


不禁有读者会问,既然AAV-7型两栖载具或D9型推土机可以执行推墙任务,那么坦克是不是也有负责此类任务。


在确保周围并无敌情的情况下,第2坦克营的M1A1型坦克将炮口朝向侧上方,车体缓速前进推除围墙,为其他陆战队步兵提供迂回道路


答案是“”,但是根据当时的情况,C连连长极其不推荐M1A1型坦克执行清障任务,因为作为较大目标执行这类任务时,难以获得有效掩护,并且容易在推除障碍的同时遭受到集火。


其次推除障碍物或会产生对进城本身就寥寥无几的坦克,造成不必要机械损伤。



海兵豆知识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