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一坦克仅重9吨身扛6门106毫米炮,是出了名的打完炮就跑!

 漫步之心情 2018-04-08

解决火力与机动性之间的矛盾是装甲武器发展的永恒课题,二战期间苏德两国的重型坦克很大程度上都选择了牺牲机动来提高坦克车辆的直接战斗力,但美军却不同,美军多数主力装甲车辆都自带“装完B就跑”的属性,其机动性至上的取向在那时就已经深扎于美军的战术思想之中。

美国一坦克仅重9吨身扛6门106毫米炮,是出了名的打完炮就跑!

二战之后,美军对部队机动能力的追求更上一层楼,为陆军开发出了很多10-20吨级别、可由运输机空运的轻型坦克或自行反坦克炮,之后在越南战争中大显身手的M551谢里登坦克和M56蝎式自行反坦克炮等皆在此列。

美国一坦克仅重9吨身扛6门106毫米炮,是出了名的打完炮就跑!

M56蝎式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介绍过裸奔狂魔M56蝎式自行反坦克炮,这个小车后来获得了美国空降部队的订单。

M56刚刚装备不久,美国陆军表示他们同样需要这样一款能够由运输机运载的自行反坦克炮,但是不能是M56这种没有任何防护的坑爹货,他们要求以M56的底盘为基础发展一种新设计,当然,新设计的战斗室必须是封闭的。

美国一坦克仅重9吨身扛6门106毫米炮,是出了名的打完炮就跑!

M50自行反坦克炮

于是没多久,一款在M56底盘上加了封闭式战斗室的自行反坦克炮诞生了,其车身内可容纳3名车组人员,战斗全重9吨,车身装甲最厚的地方为15mm,它就是日后与M56蝎式一同战斗于越南战场上的M50“盎图斯”自行反坦克炮。

美国一坦克仅重9吨身扛6门106毫米炮,是出了名的打完炮就跑!

M50相较于M56并非只是增加了封闭战斗室,其最大的改动点是用6门106毫米的无后坐力炮替换掉了M56的那门90毫米反坦克炮,同时还在战斗室顶端加了一挺M1919重机枪作为副武器,可以说无论是在火力上还是在防护性上都要胜过M56。

美国一坦克仅重9吨身扛6门106毫米炮,是出了名的打完炮就跑!

M50所搭载的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是美军的一种经典反坦克武器,发射破甲弹时射程在1100米左右,发射榴弹是射程可达3300米,鉴于越军当年拥有的坦克并不多,所以M50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虐步兵,6门无后坐力炮齐射的威力可想而知,对于以密集队形进攻的越军轻装步兵来说,M50齐射时的威力不啻于一把铁刷子,刷过之处一个人头都不会留。

比如在1968年的溪山战役初期阶段,美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团就依仗着2辆M50打退了2个师的越军的一次冲锋,还成功击毁了一辆PT-76水陆坦克。

而在更加惨烈的顺化巷战中,在M50的掩护下步步为营的美军以119人的伤亡代价杀死了4000多名北越士兵,其中凡是扎堆死亡的,均是M50的功劳。

美国一坦克仅重9吨身扛6门106毫米炮,是出了名的打完炮就跑!

另外,M50的车载机枪也让其在对阵越南游击队时比M56更有优势,M56因为没有副武器只能由坐在外边的车组乘员用随身武器反击,可没少在林子里吃游击队的亏。

美国一坦克仅重9吨身扛6门106毫米炮,是出了名的打完炮就跑!

不过,M50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车身装甲依然薄弱,只能防御步兵轻武器攻击;再比如18发的载弹量较少;最无奈的是它的6门无后坐力炮无法自动装填,每放完一轮炮之后车组乘员必须下车才能完成重新装填,但多数情况下M50必须打完炮就跑,以免遭到越军的火炮或火箭弹的攻击,所以单辆M50的持续战斗力其实并不理想。

美国一坦克仅重9吨身扛6门106毫米炮,是出了名的打完炮就跑!

基于以上这些缺点,再加上美国陆军认为“无后坐力炮与吉普车才是最好的搭档”,所以M50最终并没能获得陆军的青睐,被陆军放了鸽子。就在此时,海军陆战队站出来充当了接盘侠的角色,因为陆战队在此之前一直没有像样的自行反坦克炮,所以他们美滋滋的接收了297辆M50,并称其为“海军陆战队最强劲的支援武器”,也算是喜当爹了。

美国一坦克仅重9吨身扛6门106毫米炮,是出了名的打完炮就跑!

至于海军陆战队到底有多喜欢M50,从其与M56的结局对比中我们就可窥得一斑——1973年美国地面部队撤离越南,M50与M56的战斗生涯也随之结束,大部分M56都完整的撤回了国内,但海军陆战队的M50却几乎都被用到了散架的程度,被陆战队员们把炮塔拆下来当做固定炮台用......所以越战之后M56收拾一下还可以被美国出口给其他国家,而M50就只能卖废铁了。

因此,今天还能看到的保存完整的M50并不多,最出名的一辆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供奉在他们自己的博物馆里,背景是一个模拟的越南街道场景,以供一届届新入伍的小马润们顶礼膜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