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坦克诞生以来,坦克无用论的阴影一直伴随着坦克。从一战到现今的信息化战争年代,皆是如此。虽然论点不一,然而坦克无用论的核心无非是一个论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坦克无法跟上现代化作战的要求。 坦克无用论在每个时代看似都无懈可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意大利的“坦克装甲车军团”在瓜达拉哈拉战役惨遭西班牙共和军的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城市战是坦克的噩梦;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武装直升机、反坦克导弹和单兵反坦克武器貌似更加说明坦克作为进攻力量已然落后时代。而坦克无用论者也似乎可以找出大量的“论据”: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德军坦克面对着苏军步兵的各种威胁,比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西线以军装甲兵惨遭埃军反坦克导弹重创,埃军反坦克导弹射出的数量之多以至于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看到战场上那一堆堆的导线会以为是在准备进行电缆铺设;比如一度雷翻国人的印度暴打59式坦克神剧情节的原型——朗杰瓦拉之战,巴基斯坦的大量车辆和坦克在印军的仅有1辆无后坐力炮吉普支援的小部队面前无可奈何,最后被印度飞行员刷战绩;海湾战争伊拉克军队的装甲集群被美国打得灰飞烟灭,俄罗斯的坦克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吃瘪,损失严重,正在进行战斗的叙利亚和伊拉克战场坦克也有损失,甚至现任伊拉克政府军竟然丢弃大量坦克等等。
可惜恰恰相反,“坦克无用论”者的论点和论据在大国军方的眼里不足一提。他们的种种论据乍一看可以唬住人,但是这些人犯了两个最基本的错误:首先是偷换概念,拿人的因素说事,比如朗杰瓦拉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巴军指挥官素质低下,强行让坦克在山地地形进攻,受挫后傻等增援结果导致部队被印度空军炸得损失惨重,让印军在他们的宗主国英国眼里再次创造温泉关神话;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损失惨重也是因为苏联解体之后俄军素质低下,步兵难以协同坦克作战导致坦克在格罗兹尼巷战中损失惨重。至于伊拉克政府军丢弃大量M1坦克那就更不用说了。其次,则是故意用完整体系VS单一坦克的不对称战例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军装甲部队覆灭的根本原因并非以军坦克部队战斗力5,而是以军坦克面临的是埃及军队布置完好的反坦克导弹预设阵地,以军并无步兵协同坦克打击干扰埃军包括反坦克炮、反坦克火箭弹、无后坐力炮、反坦克导弹在内的反坦克火力网,埃军自然可以轻松地粉碎包含以军600装甲旅旅部,460装甲旅残部和第600装甲旅190营在内的装甲部队的反击。那么,在大国的眼里,坦克究竟有用么?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越南战争是典型的精确打击开始付诸实践运用的战争,也是直升机大显身手的战争。也许有吃瓜群众会问:这样一个以丛林为主的地形不是不适合坦克为代表的机械化部队行动么?没错,一开始美军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一场战斗则改变了美军的看法,那就是仙知村之战。1967年3月21日早晨6时30分,北越军第9师的一个团猛攻位于仙知村的美军火力支援基地,尽管美军炮兵阵地不断开火,观测机也引导美军的4架F-4鬼怪不断投下炸弹凝固汽油弹,但是北越军在成功击落引导观测机后空中支援被迫中断。美军之后又派了空中观察员与武装直升机协同支援,不过遗憾的是,位于仙知村的美军基地在战斗开始近3小时后接近了崩溃的边缘,部分守军已经开始拿起挖战壕的工具准备肉搏战。就在空军和陆航无法挽回这个基地的覆灭之时,在基地西南角的美军一个步兵营、一个机械化步兵营,一个装甲营组成的特遣队在9时30分及时赶到,成扇形展开对北越第9师的主力进行打击,北越人民军虽然英勇,但是血肉难敌钢铁之躯,美军坦克兵们早就准备好了手枪、手雷甚至修理工具对付那些企图用传统步兵反坦克战术反制的北越军官兵们。当然美军坦克兵也有简单粗暴的做法,同为援军的步兵营迫击炮观察员的阿纳托尔.科诺诺科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为了摆脱爬上坦克的北越军官兵,2辆坦克竟然相互装填榴弹互射!在美军装甲兵和机械化步兵的联合攻击下,北越军官兵损失惨重,攻势很快被击溃。这一仗越军付出了阵亡847人的惨痛代价,比之前以往的任何一次战斗都要多,而美军仅仅付出了阵亡31人,受伤187人的微小代价。这一仗则让以往对装甲力量在越南丛林地形作用还有疑问的美军高层指挥官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战术,他们得出了“只要运用得当,在联合作战体系中坦克和机械化部队是有力的战斗力倍增器的结论,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装甲机械化部队被派往越南, 在美军撤出越南之前,机械化步兵营、坦克营的数目占据了美军驻越地面部队的24%之多。
至于海湾战争,看似是所谓的“坦克无用论”的最佳论据,但是实际上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真主”师对阵美军第7军的战例从双方而言都证明了坦克的重要性:伊军以小规模装甲部队反击、反坦克小组、坦克伏击战术以及师属炮兵相结合,阻击了美军第7军12个小时以上,尽管因为装备悬殊全军覆没,但是成功掩护了在科威特境内的伊军残部撤退;而美军第2装甲骑兵团为代表的装甲部队除了在空地联合协同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就是在独力对抗伊军装甲反击时也因为信息化作战的优势,利用热成像瞄准设备歼灭了大批反击的伊军装甲部队。可以负责任地说,海湾战争不但不是“坦克无用论”鼓吹者的弹药,相反,它恰恰证明了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科技、战略、战术结合下坦克在现代战争中的威力。至于苏联,尽管赫鲁晓夫时代信奉导弹和核武器,把IS-7重型坦克项目毙了,但是,60年代的一系列核试验表明,在核战争背景下,坦克恰恰是生存力最强,最具有攻击性的装备,所以苏联也悄悄地把坦克无用论甩在一边,在西方-81演习中用装甲集群突击震惊了尽管已经在冷战最前线布置了大量核地雷,反坦克导弹,装甲力量甚至“最脑残核武器”M-388核火箭筒的北约。当然除去没钱因此弃置坦克不用的英国,法国依旧记得1940年被德军装甲集群教做人的恐惧,自然也对主战坦克的发展极为重视,君不见勒克莱尔是名副其实的符合信息化战争作战需求的“电脑坦克”么?
也许有吃瓜群众会问,我军是怎么看坦克无用论的呢?从我军建国后的发展轨迹看,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朝鲜战争时期我军指战员在战略上藐视美军的铁乌龟,但是我军第一代无后坐力炮在朝鲜战争时期的广泛装备运用足矣证明我军对当时美军企图实施第五次战役后期以坦克为主导的插入我军纵深的“坦克劈入战”战术反制的重视;1969年中苏珍宝岛边境冲突我军反坦克武器无法击穿苏军坦克的残酷现实促使我军进行反坦克武器研制大会战,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69式火箭筒、105毫米无后坐力炮等一系列应急装备首先投产,其后一直到80年代。红箭-73反坦克导弹、86式100毫米反坦克炮等都能够有效对付苏军T-62坦克,基本解决了当时的战备需要才稍微松了口气。可见当年苏联的装甲力量对我军的心理阴影。当然,大家放心,咱们的反坦克武器体系里可没像美帝那样整出个最脑残核武器。在如今的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坦克在我军眼里的定位则是,具备很强的机动能力、 火力打击力、 战场感知能力、 信息交互能力、 指挥控制能力、 战场防护能力、 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优势联合作战体系中的骨干力量,以坦克为代表的装甲力量可广泛实施机动,聚集力量, 营造战机,抢占和控制要点,在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力量的支援下,实现夺取和控制敌纵深战略、 战役要地,奔袭敌作战体系节点, 瘫痪敌作战体系,围歼敌作战集团等目标。我军如今开始了第四代坦克的论证,这正是迎合信息化作战条件下,对坦克提出的在作战体系下的超视距探测感知、自主式指挥控制、超直瞄精确打击、远距离快速机动、群体式整体防护的要求。我军正在进行的合成营的尝试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坦克无用论”的鼓吹者们不仅仅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且犯了不把坦克视为世界各国作战体系一环,孤立地将其与完整体系相比的错误,单个武器装备是否适用,要看它是否能够和现有的作战体系顺畅衔接,要看它是否能够符合现代化战争条件下的战略需求。如今世界主要军事大国无论在二战之后和新世纪,都在努力地将坦克的机动、火力、防护三要素结合信息化精确打击的未来战争模式让其与时俱进,成为作战体系的矛头。我们可以相信,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与信息化作战体系依旧可以顺畅衔接的坦克依旧是未来陆军的重要支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