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史话”之二百五十:谢良佐其人及其《遗训》

 凤凰山居士 2018-01-15

 

   

         谢良佐(10501103)北宋学者。字显道。蔡州上蔡(河南上蔡)人,人称“上蔡先生”或“谢上蔡”。从程颢、程颐学,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号称“程门四先生”。

神宗元丰八年进士,他知应城县,徽宗时监西京竹木场,坐口语下狱废为民,记问该瞻,称引前史,至不差一字。谢良佐创立了“上蔡学派”,是心学的奠基人、“湖湘学派”的鼻祖,在程朱理学的发展史上起到桥梁作用。

谢良佐于1078年拜程颢为师。当时,二十九岁的谢良佐已经很有名气了,为在学问上做出一番成就,专程到河南扶沟向时任扶沟知县的程颢求教学问。他初见程颢,程颢待以客人之礼,但谢良佐却说:

“我是来拜师问学的,愿做先生的弟子。”

据传说,程颢问他:你平时读什么书?谢良佐说:史书。程颢顺手从成堆的史书中抽出一本,翻开一页,问谢良佐这段讲的什么。谢良佐把程颢提到的一大段整个背了下来,一字不差。程颢再抽出一本书,从中翻一页,谢良佐仍然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之后,谢良佐恭敬地站立着,等待老师的嘉许。

不料,程颢老师只说了四个字:“玩物丧志”。谢良佐顿时面红耳赤,汗如雨下。

程颢就把他安排到一个小屋居住。那间屋子非常简陋,房顶漏雨,四壁透风。时值寒冬腊月,北风怒吼,大雪纷飞,谢良佐晚上没有蜡烛照明,白天没有炭火取暖,饭也吃不饱,但他对此毫不在意。在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中,他苦思勤学一个多月,大有收获。

入程门之后,谢良佐留心观察程颢老师平日读书的样子,发现老师读史书也是一行行看下去,一个字都不漏过。谢良佐心下大为不服:明明你自己读书也是一字不漏地读,我也是一字不漏地读,我把它背下来你反而说我“玩物丧志”,是什么道理!

后来,谢良佐的学问渐深渐精,登堂入室之后,就明白了老师之前为什么骂他“玩物丧志”。

.1po谢良佐在遇见程颢之前,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遇到程颢之后,终于逐渐告别了学霸的道路,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学问家。

我认为,“学霸”这个词不好听,我们不妨把“学霸”叫做“苦学力行的人”。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应该有那么一两年是开启“学霸模式”的。苦学力行,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但是,一旦进入了这个阶段,须明白不可一直沉溺在这个阶段之中——虽然它是必经的过程,但并不是完善的境地。如果以为学霸模式是终极阶段,是完善的状态,那么,学霸之路便是“玩物丧志”之路。

谢良佐离开老师程颢以后,遵照老师的教导,严于律己,修身甚谨。他每天写日记,对所做之事经常反思,日常言行皆用礼仪约束,如有违背就自己惩罚自己。他说:

“要克制自己,必须从本性最难克服的地方克服。”

他认为修身的最大障碍在于“矜”。刚愎自用、自欺欺人的心态,骄傲自大的气势,皆是由“矜”引起的。他与程颢分别一年后相见,程颢问他:

“一年来有何进益?”

他回答道:

“唯去得一'矜’字。”

程颢十分高兴地说:

“这足以证明你的用功,你已经学会独立思考了。”

“良佐去矜”成为千古佳话,被收入《中华典故》。

他的许多修身名言被后人奉为“座右铭”,如“人须先立志,立志则有根本”,“莫为英雄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等。

        1085年,谢良佐进士及第,中进士后,曾任河南渑池、湖北应城知县。1101年,谢良佐被人推荐,受到宋徽宗的召见,被派往书局任职,后又斥为管库,监管京西竹场。他认为宋徽宗的年号“建中”与唐德宗的年号相同,很是“不佳”,还说皇帝“不免播迁”。因此,得罪了皇帝,被关进监狱,废为平民。但后来北宋的结局正应验了谢良佐的预言。

谢良佐晚年信佛,尝言:“吾常习忘以养生”1103年,谢良佐逝世,谥号“文肃”,清时从祀孔庙。著有《论语说》。

 谢良佐在《遗训》中,主要教育儿子“有天下之志”,“为后世而虑”,做一个高尚而有德行的人。

《遗训》说:

“脱去凡近,以游高明。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求同俗而求同理。”

          《戒庵老人漫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