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蕴章书法讲座【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

 MAY的学习簿 2018-01-15

田蕴章书法讲座【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22




  

  

  


  楷书

  行书

  

草书



每日一题:当下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

    有网友提出“当下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其中因素是多方面的。前面第十八讲我们介绍了古今书法的情况,是一个大的主要的方面。第十九讲我们讲了“师古而不泥古”的情况。从以上两节就基本可以回答网友的这个问题。提倡白话文的同时,不该废除文言文。应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书法。我们还听说过“曹操孟德”(曹娥之操,孟母之德)的故事。画家范曾说过一句话,很值得我们学习,“以诗为魂,以书为骨”。强调诗、书,再强调画。

每日一字:雨

    楷书规范的“雨”字是上面的一横短,要短于下面的部分。另一种写法是上面的一横长,要长于下面的部分。上横与下框距离稍远。中间一竖笔取中,或宁左勿右。右面稍宽,照顾人的视觉。楷书中的上下结构,下面尽量松弛一点,上面紧凑一点。左右结构时,左面紧凑一些,右面松弛一点。四个点要有方向性,不可雷同。行书一般是规范写法的快写,上面的横短,四个点省略做左右各一点,为了避免与“両”字像混淆,中间一竖笔要长出来。草书形体特异,要多写,多练。

  

  

 雨,水從雲下也。——《說文》 


雨,水从雲层降下地面。字形顶部的“一”,像天穹,“冂”像低垂的雲团,水零落其间。 ——《象形字典》

 雨,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汉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


 
   雨yǔ—《说文》:“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霝líng(雨滴落下)其间也。”甲骨文、金文的雨字,像从天空中降落水滴的形状,其本义指雨水,又作动词指降雨,引申为从天空中散落之义,如雨雪、雨粟等。汉字中凡从雨的字大都与云、雨等天文现象有关,如雷、雾、霜、雪等。
   雨露:雨和露。又喻指恩泽。
   雨散云飞:比喻离散分别。
 
另:
   
   【构造】象形字。甲骨文像天上落雨形。或上边另加一横表示云层。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雨。
 
   【本义】《说文·雨部》:“雨,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霝(落)其间也。”本义为下雨。
 
   【演变】雨,读yù,本义指①下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引申指②像雨样落下:北风其凉,~雪其雱|昔者仓颉作书,天~粟,鬼夜哭|以火乱之,以矢~之。又引申指③滋润: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人。用作名词,读yǔ,指④从云层中落下的水滴:以御田祖,以祈甘~|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又比喻⑤教诲恩泽:泽~无偏,心田受润。
 
   【组字】雨,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雨部。凡从雨取义的字皆与雨水云雷等义有关。
   以雨作义符的字有:雩、雪、雬、雮、雯、雰、雱、雲、雳、雴、雵、零、雷、雸、雹、雺、電、雼、雾、雿、需、霁、霂、霃、霄、霅、霆、震、霈、霉、、霋、霌、霍、霎、霏、霐、霑、霒、霓、霔、霕、霖、霗、霘、霙、霚、霛、霜、霝、霞、霟、霠、霡、霢、霣、霤、霥、霦、霨、霩、霪、霫、霬、霭、霮、霯、霰、霱、露、霳、霴、霵、霶、霷、霸、霹、霺、霻、霼、霾、霿、靀、靁、靃、靅、靆、靇、靈、靉、靊、靋、靌、靍、靎、靏、靐。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
 
    雨,象形,甲骨文、金文、《说文》古文象雨点自天而降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雨”。本义读yǔ,雨水;又读yù,引申为下、降落(雨、雪等)。
 
   【辨析】以“雨”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云、雨、天象等有关,如“雲(云)、雪、雹、霎、霖、霜、雾、露、霞、霓、雷、霆、霹雳、電(电)、霏、震”。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

 
  这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雨”字。甲骨文①上部一条横线表示高空的云层,下垂的六条短线表示下落的雨水,可见是个象形字。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类似,线条有断有续。③是小篆形体,变化较大,在金文之上又增加了一条横线,很可能是表示“天”。楷书④则基本上与小篆相同。
 
  “雨”的本义是“雨水”,是个名词,又可以引申为动词“下”。不过,当动词“下”字用的时候,这个“雨”字就不能读yǔ(宇),而只能读yù(育),如《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古代当仓颉造字的时候,天上像下雨一样的下粮食,晚上还有鬼哭。
 
  “雨露”一词,在古代指恩情、恩泽,如李白《书情》诗:“愧无横草劲,虚负雨露恩。”
 
  “雨”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雨”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云、雨有关,如:“雲”、“霜”、“霞”、“露”等字。
——(左民安《细说汉字》)
  
 细雨蒙蒙——“雨”字趣释

  “雨”字的甲骨文写作“田蕴章书法讲座【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田蕴章书法讲座【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金文的“雨”写作“田蕴章书法讲座【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田蕴章书法讲座【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总之,古文的“雨”字将下雨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足见古人对下雨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观察得甚是细致。其上一横代表天空中降雨的云层,其下之点或短竖表示从云层上落下的雨滴。看到古文的“雨”,就好像看到“雨”字所描绘的细雨蒙蒙的景象,似乎还能听出那哗啦啦或淅淅沥沥的雨声。“雨”字只用了简略几笔,就把这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再现出来,不能不使我们为古人表现手段的高明而佩服。
 
  小篆的“雨”作“田蕴章书法讲座【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是古人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基础上对下雨的情景作了更为科学的描绘,在云层上又加了一横,这一横代表“天”。小篆的“雨”更清楚地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自然现象:雨是从天空中的云层上飘落下来的。古人把“云”和“天”分得十分清楚,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还是小篆乃至楷书的雨点绝没有突破云层之上的现象。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凭着自己的肉眼,对雨这一自然现象的观测竟然与几千年之后用科学仪器观察到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不得不使人惊叹。《说文解字·雨部》:“雨,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其间也。”
 
  从甲骨文、金文和小篆“雨”的形体,及许慎对“雨”的解释,可知“雨”的本义同时具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下雨,动词,其读音为yù;二是指从天空云层上落下的水滴,即今之雨,名词,其读音为yǔ。有的学者认为“雨”的本义是空中落下的小水滴,所谓“雨”指下雨,是在“雨滴”的基础上引申的。我看这样解释很勉强,两者实难分出哪是本义,哪是引申义。如《周易·小畜卦》:“密云不雨。”这里的“雨”就是下雨的意思,用于动词。又如《诗·小雅·甫田》:“以御田祖,以祈甘雨。”其中的“雨”就是名词,指“雨滴”。
 
  由于“雨”字有表示雨从空中落到地上的意思,所以引申为“下”、“落下”的意思。如《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其意思是:古代当仓颉造字的时候,出现了天空下粮食,鬼神嚎啕大哭的怪事。久旱的庄稼,如果有了雨水的浇灌,就得以复活或迅速成长。由此“雨”便引申为“滋润”的意思。如《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yù)人,吾穷必矣。”
 
  在古人看来,下雨这种自然现象是由雨神操纵的,雨神在古籍中常称为雨师。如《楚辞·天问》:“蓱号起雨,何以兴之?”王逸注:“蓱,蓱翳,雨师名也。”《山海经·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晋郭璞注:“雨师谓屏翳也。”另外,还有的古籍中称雨师叫“玄冥”、“毕星”等名字。可见古人认为雨神不只一个,而是有几个。
 
  “雨”与人们的生活及农业生产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中国从原始的农耕时代开始就有祈天降雨的习俗,这就对雨师有了直接的崇拜,以至于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一遇见干旱之时,人们仍然是祈求雨师下雨。
——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
 

田蕴章书法讲座【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

田蕴章书法讲座【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

——《王力古汉语字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

 【022-雨-当代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6/05/29/001316170.shtml


来源: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