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论唯识学的世界观(24)2.5.恍惚杳冥模型

 timtxu 2018-01-15
​略论唯识学的世界观(24)

第一部分、各种外境模型的比较与拣择 
佛学基本教理研究

2.5.恍惚杳冥模型 

        如果不仔细思考容易把本体-分别模型中的本体当作一种常一不变的东西,这就又回到了一种实体模型,只不过这时的实体不是一个个物体或原子,而是那个无分别的本体,用这类终极存在解释一切现象的模型属于本体论模型。基督教的本体论、印度宗教中的大梵、冥谛等思想与此接近。 
       前面对实体模型的论证也可以用在这种终极存在上,如果存在这种终极存在,那它要么不与任何事物发生作用,要么不是常一不变的。在一般事物的情况下,不与任何事物发生作用的东西当然不能认为它存在,所以是自我矛盾的。但在终极存在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更复杂一些,人们可以说这种终极存在就是不与任何事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所以它不能以任何明显的形式显示其存在,只能通过各种现象的存在来显示其存在。所以,仅用相互作用的论证不能否定终极存在。 
       终极存在的矛盾出在本体与分别的关系上,本体与分别是什么关系?如果本体与分别是分开的,那么本体为什么可以产生分别。如果用某种东西解释本体与分别之间的关系,那么这种东西又需要解释,如此没有穷尽。所以,本体与分别必然是不可分的,并没有什么脱离分别之外的本体。就象把一块泥捏成种种形状,我们说形状不是泥。那么我们把泥团成一团是不是就找到了没有形状的泥本身了呢?还不行,一团泥还是一种形状。实际上脱离一切形状的泥是不存在的,脱离一切形状的泥永远找不到,但在各种形状的泥中当下就存在着泥。同样,脱离分别找本体永远找不到。 
       进一步的模型是设法取消本体和分别的对立。可以设想世界本质上是一种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的存在,类似老子所描述的道,它本身永远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没有任何实体,也没有空间和时间,也没有事件和事件间关系,也没有本体和分别,一切都是对这一不可言说的存在的近似描述。 
       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恍惚杳冥模型。那种恍惚杳冥的存在类似某种宇宙波函数,波函数的坍缩对应了事件和分别。人们一般认为波函数有两种演化过程,连续变化和坍缩,坍缩是波函数连续过程的打断。但这种理解是有问题的,坍缩过程和连续过程的对立只有在对双缝、屏幕等等做实体化的理解的前提下才存在,由于这些是实体,电子打在屏幕上的过程把电子从不确定的状态进入了确定状态,于是连续过程被打断。但所谓的实体只是人们对大量的相似相续的事件或分别的一种近似认识模型,其实并不存在。如果这样理解,则物质实体只是大量的波函数坍缩,电子打在屏幕上时并不是一下子由不确定状态进入确定状态,仅仅是由于条件变化而从较大的不确定状态变成较小不确定的状态。这样可以取消波包坍缩和连续演化的区别。类似的,事件和分别可能也可以理解为那个恍惚杳冥的存在的一种变化,并没有特殊性。 
       如果这样解释外境那么又怎样解释感觉呢?简单的解释说,就象量子力学中描述的,电子本来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因为测量而得到一个确定值。感觉可能也是这样,外面的一切本来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的,当人感觉时就取到一些确定值,而产生清晰的感觉,让人以为外面真有那么清晰的东西一样。这样解释在说明感觉信息为什么会如此协调时会麻烦些,更好的解释是这样。可以说外面的一切虽然是恍惚杳冥的,但并非没有信息,并非完全不确定。所以,虽然本质上是恍惚杳冥的,但从有分别的观点看又和唯事件模型很近似,所以常人见到的也不能说全错,只是对分别不能做割裂的绝对的理解,它的本质仍然是不可思议的。 
       这一模型吸收了前面几种模型的优点,又避免了割裂和绝对化,应该说是最接近存在的真实相的。但它已经开始超越语言表达的能力,只能用恍惚杳冥之类的词来描述,常人也无法经由语言来学习和掌握,这样也就失去了实用价值。相比之下,还是前面的本体-分别模型既有优点又可以用语言表达,更有实用价值。只要在理解分别和本体时认识到它们本质上是不可思议的,语言描述只是一种近似,更准确的描述要超越语言就可以了。这样理解的本体-分别模型也可以说就是一种恍惚杳冥模型,或者说是语言能表达的最接近恍惚杳冥的模型。 
       恍惚杳冥模型把外境中的各种分别取消了,这种做法看起来好象很究竟,但过早的失去了实用性,同时还留下很多现象没法解释,而解决这些问题所必要的语言分别又被取消了,所以这条进路是一条死路。正确的办法是先先退一步,不急于取消一切分别,而是先解决别的问题,安立解释力更强的模型,然后再解决深层次的分别与割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