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老的鲜画,湿壁画的小故事

 秦缘情 2018-01-15

湿壁画又叫“鲜画”。湿壁画是在墙壁上施涂颜料,以产生持久鲜亮图像的技术。湿壁画为文艺复兴以前画家们常用的画种之一,后来被油画所逐渐取替。

历史来源

湿壁画法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13世纪的意大利。这一时期是欧洲壁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各种材料和技术的探索不断带来新的成果,许多著名画家都参与了这种探索与创作,壁画的艺术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产生了许多传世艺术珍品。

主要特点

湿壁画有不易剥落、不易龟裂、色彩鲜明而保持长久的优点,更有肌理的细腻、色彩层次丰富透明的特点,适于描绘光泽焕发、色调辉煌的场景。

绘画方法

湿壁画(fresco)表面层层相叠:首先在粗糙的墙上涂一层以石灰为主料的粗石膏底子,称为粗灰泥层(arriccio)。之后,艺术家在这一层上画出最初的草图。因为这些草图通常用红石颜料来画,被称为铁锈红(sinopia)。接着再涂上一层细灰泥层(intonaco),只需涂出足够一天绘画工作量的面积,称为一天之量(giornata)

《死神的胜利》(局部)铁锈红草图,比萨纳骨室

当这层灰泥尚且湿润的时候,艺术家用浸泡过石灰水的颜料进行绘画。细灰泥层阴干之后,颜料就与之凝固在一起,形成了好壁画/湿壁画(buon freasco),字面意思即“好的壁画”。

细灰泥层一天就会干,所以每次只能施涂一天之内能够画完的面积。绘制工作在脚手架上进行。通常的作画顺序是从上到下,一次大约绘制约1.2米至1.8米的水平条带。一层的画作完成后,脚手架就降低至下面一层。

为了避免与灰泥层的石灰石发生化学反应,某些色彩必须干涂(secco)上去。许多画面的细节也是采用这种处理方法。干壁画(fresco secco)并不像湿壁画那样与灰泥层牢固地凝结为一体,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剥落。有些湿壁画经过了蛋彩颜料的润色。

《死神的胜利》(The Triumph of Death)。约1325-1350年。湿壁画。比萨纳骨室

创作湿壁画要求画家用笔果断而且准确,因为颜色一旦被吸收进灰泥中,要修改就很困难了。并非所有的画家都能胜任这一艰苦而繁复的工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画派有创作大幅湿壁画,初期代表画家有乔托、马萨丘、乌切罗等,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画家为代表。十五至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最繁荣。

最后请欣赏,米开郎基罗的湿壁画《创造亚当》局部。

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1508-1512年。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局部

谢谢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