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断江南拥兵四十万, 他最后为何不战而降唐朝?

 思明居士 2018-01-15

隋朝末年群雄逐鹿,其中以李渊建立的唐、王世充建立的郑,窦建德建立的夏、李密的瓦岗军实力较强。这些政权都建立在北方,因此当时群雄逐鹿的中心是在地区。然而容易让人忽略的是当时的江南地区也建立了一个看似强大的政权,那就是萧铣建立的梁国。

萧铣是南北朝时期西梁的皇族后裔,他的曾祖父萧岩就是西梁的宣帝。梁宣帝因为依附当时的陈国和隋朝作对,所以在隋朝平定南方之后便将萧岩处死。到了萧铣这一代萧氏一族已经没落了,《旧唐书》记载:'铣少孤贫,佣书自给,事母以孝闻。炀帝时,以外戚擢授罗川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萧铣年少的时候过着很清贫的生活,只能靠卖书谋生来供养家庭。后来凭借着外戚的身份得以当上了罗川县令。(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父亲是西梁孝明帝萧岿,所以萧铣和萧皇后是有亲戚关系的)

隋炀帝在位时期由于连年征讨高丽不顺导致国内民怨沸腾,当时北方各地豪杰揭竿而起反对隋炀帝的暴政。而此时的南方地区也有人在蠢蠢欲动准备起兵反隋。《旧唐书》记载:“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沔州人张绣等同谋叛隋。”董景珍、雷世猛等人见天下大乱便想割据一方自立,当时这些人推举董景珍为主准备起兵,但是董景珍却认为自己出身低贱难以服众于是便建立众人拥立萧铣为主。

萧铣是西梁皇族后裔,并且当时南方的部分地区也曾是西梁的地盘,所以萧铣立即接受了董景珍等人的建议带众人在南方揭竿而起筹备复国。当时隋朝朝廷将精力主要放在北方对付李渊、窦建德、李密等割据势力无暇顾忌南方。所以在短时间内萧铣便拥兵数万人占据了南方大部分地区。公元618年萧铣称帝建梁并仿造后梁的建制设文武百官,当时将江南州郡大部分落入了萧铣的手中,《旧唐书》记载:“东至三硖,南尽交址,北拒汉川,皆附之,胜兵四十余万。”这里说的意思是当时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距汉水全部并入了梁国了,而且萧铣的部众也发展到了四十万人,这样庞大的兵力在当时的确是罕见的。

然而拥兵四十万人的萧铣建国才短短三年就被大唐的军队给平定了,并且还是萧铣自己主动投降的唐朝。那是梁国军队的战斗力太差了吗?四十万人的军队竟然只坚持了三年这让人的确有些不解。我们先来看看唐朝灭梁的经过。《旧唐书》记载:“武德元年.......高祖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率兵讨之,拔其通、开二州,斩伪东平郡王萧阇提。时诸将横恣,多专杀戮,铣因令罢兵,阳言营农,实夺将帅之权也“。这里说的是唐高祖李渊曾派李孝恭征讨过萧铣,当时唐朝军队攻占了梁国的通州、开州,并斩杀了梁国平郡王萧阇提。梁国的军队战斗力为何如此之差呢?原来是当时梁国内的武将们都专横跋扈各自为是,萧铣拿这些人没办法于是便想出了一个注意,那就是让这些武将们的士兵休战务农,实际上这就是在剥夺诸将的兵权了。

以董景珍弟弟为代表的大将对萧铣变相削弱武将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他们这些便准备密谋谋反结果却被萧铣探知。萧铣于是处死了董景珍的弟弟,当时董景珍是梁国大将领兵镇守在长沙,在得知自己弟弟被杀之后董景珍便立即警觉起来准备投降唐朝自保。后来尽管萧铣平定了董景珍的叛乱,但至此梁国内部君臣相互猜忌边将人人自危,丧失凝聚力的梁国纵有四十万兵马也不过是一盘散沙。

过了几年唐高祖又派大将李孝恭和李靖征讨梁国,唐朝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所过之处梁国的守将纷纷投降直接推进到了梁国的都城。而此时梁国的都城也不过仅有数千兵马,而梁国各地勤王的兵马却距离都城遥远短时间内很难赶到,并且当初萧铣为了削弱武将的实力还遣散了大量士兵。被围困在都城里的萧铣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自己坚持不到援军的到来于是便献出都城投降。

四年,高祖命赵郡王孝恭及李靖率巴蜀兵发自夔州,沿流而下;庐江王瑗从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趣辰州道,黄州总管周法明趣夏口道以图铣。及大军将至,铣江州总管盖彦举以五州降。又遣其将文士弘等率兵拒战,孝恭与李靖皆击破之,进逼其都。《旧唐书》

所以我们说萧铣在名义上是拥有四十万的军队,但是他却对手下的武将失去了控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萧铣西梁皇族后裔的身份并不能震慑住众人,而最初拥立萧铣的董景珍后来的叛变也让当初支持萧铣的人产生了动摇。归结一点就是萧铣并不是一个能服众的君主,后来他为何主动降唐又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对自己部下的不信任,即使援军来了他也无法明确这些人是否愿意为他死战保住梁国的江山。


欢迎关注我的大鱼号:历史战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