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心微言 ‖ 唯酒无量,不及于乱

 林小霖 2018-01-16

徐 强

这是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说的话,意思是说虽然喝酒没有统一的数量限定,但要以不失礼度、不乱来为准。倘若酒后头昏脑涨、污言秽语、戏谑无度,甚至叫骂喧谈、酗酒闹事、苦劝苛令,便会大煞风景,为人不齿。

中国自古就是讲法度的国家,同时也讲礼度。喝酒与法度无关,却关乎礼度。说到底,酒虽好喝,但不能乱喝,更不能胡喝海喝,否则,小则伤身误事,大则伤民误国。

酒为粮食所酿,虽然我国历朝历代曾经多次因节粮而禁酒,但喝酒的历史却从未中断。总的来说,在我国喝酒是一件古已有之的寻常事。人们高兴了喝,不高兴了也喝;有事时喝,没事时也喝;一个人喝,一群人也喝;百姓喝,当官的也喝;英雄喝,懦夫也喝;武士喝,文人也喝。但酒能助兴,也能败兴,甚至乱性;酒能成事,也能误事,甚至毁事。因为酒的普及,喝酒从来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因此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酒文化。

首先,喝酒要讲酒礼。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历来重视礼数、礼路。自三代以来,就制定了包括酒礼在内的各种仪规。而在周礼中,酒礼更是最严之礼。为了保证酒礼的执行,历代还设有酒官,如周有酒正、汉有酒士、晋有酒丞、齐有酒吏、梁有酒库丞、隋有良酝署等,虽然酒礼主要用于祭祀,但政府的重视程度仍可见一斑。

其次,喝酒要讲酒德。酒德中最重要的:一是对己不可滥饮、狂饮,没有节度,二是对人不可劝饮、强饮,没有节操。五代十国时期大臣赵整在一次酒宴上曾当场作了《酒德歌》,痛陈酒的危害。此外与酒有关的还有《酒戒》、《酒警》、《酒觞》、《酒诰》、《酒箴》、《酒政》、《酒令》等,都是劝人要遵酒礼、讲酒德、立酒品。

最后,喝酒不仅是一件乐事,而且是一件雅事。古代文人墨客大都喜欢一边饮酒,一边吟诗作赋。风花雪月,对酒当歌。与什么人喝酒、在什么时节喝酒,甚至在什么地方醉倒都有讲究。李白斗酒诗百篇,并没有人说他是酒鬼,反而尊称他为诗仙,就在于他的雅,而不是俗。

然而,曾几何时,喝酒成了拉关系、跑门路、走后门的标配,成了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腐化堕落的帮凶。曾有人调侃“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酒足饭停,不行也行;你我酒醉,不行也对。”这就完全背离了喝酒的本意,添加了许多世俗的内容,让喝酒不是成为一种享受,而是成为一种负担。

我认为喝酒最好的方式是主客两便,你不劝我不谦,双方都以舒服为好。非要分上下拼高低,把人灌得东倒西歪找不着北,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唯酒无量,不及于乱”的上一句是“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思是说肉虽然多,也不应过量进食。如果将两句话连在一起,直白地说那就是酒可以喝,不可乱来;肉可以吃,不能过量。节饮、节食不仅是养身之道,更是做人之道。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