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非借不能读!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

 yh18 2018-01-16

书非借不能读!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

如果说我们与桑塔格之间差一座图书馆的读书量,那么和先生相比,差的是一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大英图书馆吧! 中国文学史上历来不差博学之人,是我们选择将他们遗忘。 读经典之书、访大家之言,首先就要改变从畅销书到经典书的阅读习惯。其次,就是读书方法的探究。我想钱锺书先生的读书方法,是我所阅作家当中最为上乘的。

“书非借不能读”,融汇古今中外之博学。

有人说,钱锺书的记忆能力无疑是超凡的,他精通多种语言,能背诵无数的诗词和文献,能将经史子集随手拈来、头头是道。但他却说自己读书之道是“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的最为基本、最为“蠢笨”的方法。 钱锺书先生在《外文笔记》中说:“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

书非借不能读!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

钱锺书在牛津大学的读书笔记 以文言文、借百家言著成《管锥编》而言,其所用引文、注释、外文堪称浩瀚,他的博学汇集古今中外、百家学科。 钱锺书治学,不藏书,仅以借书、读书、做笔记三点,便让自己的思想穿越在时空之中。 以《管锥编》为例,钱锺书在《管锥编·序》说:“瞥观疏记,识小积多。学焉未能,老之已至!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

而《管锥编》的“管锥”二字,出自《庄子·秋水》。在《韩诗外传》中有:“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钱锺书用“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的方法,以“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的性情,将所读的书,化作自己“腹中之书”,享受读书“不求人知、自得其乐”的心境。

书非借不能读!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

“书是他的生命”,研习品读笔记之法则 无论身处何地,哪里有书,钱锺书就会安之若素。“书是他的生命”,笔记是他生命的延续,那200多本、35000多页的笔记,装在铁箱、木箱、纸箱、麻袋、甚至枕套里。这是对书最好的表达、是智慧最真实的记录,是学问最珍贵的宝藏。 钱锺书说,“一本书,第二遍阅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读书不是求多、浏览、浅尝辄止;而是两遍三遍地读,反复地读,披沙拣金。钱锺书让人惊叹的记忆力,不是天赋而是勤学。 做笔记、做增补、爱翻阅,还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先生听,其欣然自得的状态如在眼前。

书非借不能读!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

图示:在《管锥编》中,这样的增订与注释几乎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哪怕仅仅读两三页,都需要画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的解读与知识补充。 笔记做了还要用,我认为这是钱先生做笔记的精髓所在。他的《谈艺录》、他的《管锥编》、他的论文,甚至他的文章,其源头恐怕多在这些笔记里头吧?将知识反复回味,才能做到信手拈来、化为已用,达到“抄书不如抄而用之”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