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嘱见证的律所责任有多大?|阮啸 |律师视点|“律师见证”专题

 江中鸟6933 2018-01-16


遗嘱见证的律所责任有多大?

作者:阮啸  

作者单位:北京大成(杭州)律师事务所

联系方式:ruanxiao@vip.163.com

微信号:ruanxiaorx


  关于遗嘱的法律服务,律师事务所通常以见证的方式介入。相对于普通的遗嘱采信率(约40%,北京法院系统于2012年前统计)来说,律师见证遗嘱的采信率(93.3%,笔者于2012年统计)要高出很多。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师通过非诉方式协助当事人制作的法律文件也难免因各种主客观情况未被法院所采信。一旦见证的遗嘱未被采信,则律师及所在律所将面临受益人的质疑甚至诉讼,其本身也将被追究相关责任。


  本文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威科先行和理脉三个数据库,就以“见证遗嘱”为关键词,检索了被告为“律师事务所”的有关案例。综合三个数据库,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总计有20件案件涉及上述两个关键词;除去5件因涉及二审或重审重复的和1件管辖异议裁定外,可供分析的有14件。(尽管基础量非常庞大,但涉及可供研究的案例数量不算多,故也够不上“大数据”分析,只能算是一般的研究。)


一、涉诉案由




  从涉诉案由上来看,此类涉及见证遗嘱的案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归属案由。不论是侵权纠纷也好,合同纠纷也罢,基本都取决于起诉者和立案法官的偏好。


二、判决结果




  从判决结果上看,应该说赔偿的概率并不算太高。律所还是有可能因为尽到职责而避免赔偿的。


三、责任性质




  根据起诉者的案由和诉请内容不同,法院对于责任的认定上面也就有了侵权与违约的不同。但从最终结果上看,侵权与违约对于判赔额度和金额方面并没有特别的区别。两种责任下都有可能赔偿受害者全部款项。


四、赔偿额度




  在法院判决律所需赔偿损失的情况下,判决承担100%责任的是最多的。盖因律师所见证的遗嘱一旦不被采信或者被撤销后,给受益人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从其他地方得到救济。


五、赔偿金额




  在法院判决律所需赔偿损失的情况下,相对而言判决30万人民币以下的居多,平均来说计每件案件赔偿23.8万元。


“继承法苑”继承法实务交流微信群群规则

(2017年11月版)


  “继承法苑”继承法实务交流微信群,群主:杨晓林,管理员:段凤丽、邓雯芬、付鹏博、李凯文、王志锋、徐文丽、杨竹一、陈建宏、李炜、辜其坤、谷友军、季凤建、严健、王钦、李琳、万薇。

 

一、建群宗旨

  继承无小事,真诚欢迎对婚姻家事继承法领域感兴趣的朋友,律师、法官、检察官、学者、公证员、房管、民政、学生、媒体、妇联等政府公务人员、法务工作者及其他法律从业者加入,即时分享最新中国继承法制信息动态,继承审判动态、典型继承案例、立法动态、理论研究动态,共建阳光下专业领域内法律职业共同体业务探讨、正当、正常交流的和谐平台。


  本群主题为继承法及继承诉讼及非诉讼程序,交流范围仅限与主题相关的实体及联系密切的诉讼程序理论与实务问题,定位为特定专业法律领域主题群,学习型群、兴趣群。


  本群无意走向综合群,其他如刑事、商事、劳动、交通事故等其他领域话题可另行解决。

 

二、入群方式

  为保障本群安全、质量及可持续发展,防止群友滥加群,本群对外不作任何宣传,群规则只刊发于“继承法苑”微信公号自定义菜单及每期公号推文的签名文件中。


  为保证群的质量,本群一律由群管理员专人统一审查、邀请新人入群,未经群主同意,严禁擅自拉人进群,擅入者立即清退;


  请入群者先添加群管理员李凯文助理(微信号:13240475703)个人好友,请注明:城市 单位全称 姓名 继承,申请加入涉外家事实务微信群;新群友阅读群规,承诺遵守后,管理员方可拉其入群。

 

三、实名交流

  本群实行实名(真实身份)交流制!

  

  群友入群后应马上修改群昵称,不接受实名规则免入,经一次提醒不配合的劝退。

  

  1.律师署名方式:省份 城市 姓名 律师,如:山东淄博徐文丽律师,群昵称中不得显示电话、律所具体部门职务、业务方向及其它带有商业营销色彩文字。点击群界面右上角两小人头标志,向上划动屏幕,出现“我在本群的昵称”点击即可修改。

  2.公证员署名方式:城市 姓名 公证员,如:上海公证员李**;

  3.学者、学生署名方式:学校简称 姓名,如“南师大赵莉”,广西师大李**。

  4.法官(检察官)署名方式:省份(城市)法院 姓名的方式,如果确有难处不愿意实名,可采取省份(城市) 法院 真实姓氏 法官(身份)的方式,如北京法院李法官、如宜昌法院王礼仁,检察官署名方式相同。

  5.民政部门、妇联、媒体等其他界别群友参考前列署名方式,省份 城市 职业 姓名,如:北京妇联***。

 

四、尊重群友

  尊重群友,未经事先允许、不得随意添加其他群友为个人好友,

  

  严禁擅拉群友、加入自己设立的其他群,一经接到举报,立即清除出群。

 

五、基本设置

  如群消息过多,影响本人工作、学习及休息,可在手机右上角,点开群设置界面开启“消息免打扰”,定期浏览群信息、参与互动即可;

  

  如群中有太多不熟悉的面孔:可在群系统设置界面打开“显示群成员昵称”。

 

六、友善发言

  本群群友来自于法律职业共同体较广泛领域,大家非常难得聚拢在同一平台上!特别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互相尊重,发言交流,要注意顾及他人感受,不要有任何人身攻击、贬低他人人格或由个案引申对其他群体的上纲上线的言行。


  本专业群,除大年三十至初二三天及八月十五中秋节外,不允许在群内发红包;严禁闲聊;严禁转发招聘、推销、心灵鸡汤、投票、优惠券、政治性等帖子。

 

七、鼓励、提倡交流

  本群鼓励、提倡群友开展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的互动交流。


  本群定位为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及实务交流群,非低级的当事人咨询群,严禁群友不加任何思考、只用三言两语提过于简单的问题;


  群友不宜就过于具体的个案展开交流,应先概括基本事实,从中提取有理论及实务研讨价值的一个或几个问题集中深入交流。


  群友探讨交流问题的方式建议为,自己发现问题,先主动查找资料,一次性把基本案情叙述清楚(不要再让群友追问事实)并注明自己的看法,能附上相应的法律法规法条及司法解释等依据最佳,抛砖引玉,希望再听取群友的意见和建议!如此这样,真正达到大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本群建群目的!


  群友互动反馈也同样宜先思考,较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采用漫无边际地三言两语聊天式交流,以免影响群友。


  群友可在群内畅所欲言,仅限个人观点交流,严禁群友未经发言群友同意、不管基于什么目的截屏在群外分享。

 

八、鼓励、提倡分享

  本群鼓励群友分享与本群主题相关的各种审判动态、典型判例及最新法律法规及地方法院审判意见,鼓励分享自己原创的相关实务研讨文章,包括上传在自己个人网站、博客、微信公号上的上的,但页面上尽可能不要附有较为明显的营销宣传文字及联系方式;


  本群谢绝律师普法、营销、单纯表现诉讼技巧类文章;


  群内严禁功利性的推销个人网站链接、博客链接、微信公号名片、个人微信名片、微网站名片及链接,严禁将相关资讯贴到自己的个人网站、博客上再推荐网页链接的变相以提高点击率、博粉为目的功利性商业推广做法(“继承法苑”公号已做到了去商业化,如果分享可参考),请群友自律!

 

九、尊重智力劳动成果

  尊重智力劳动成果,群内资讯信息仅供群友学术实务研讨交流用,资讯搜索、编辑、整理需日复一日,耗费相当时间与精力,正常情况下,我团队每天收集、分享、推送的资讯信息,月底汇编起来就是每月的“家事法苑”婚姻家事法律资讯简报(下载:http://www./download.aspx)!


  《“家事法苑”婚姻家事法律资讯简报》于2008年2月15日创办,尝试搭建与律师同行、学者、法官、公证员、房管、媒体、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进行业务研讨、正当交往、信息共享的桥梁与平台,共同促进中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获取方式:

  1.简报电子版下载:http://www./download.aspx。

  2.专题资料:家事诉讼程序立法及完善相关资料、继承法修改专家建议稿及争鸣专题资料、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实施一周年专题资料、2008全年合集精编版、2009年全年合集、2011年全年合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的理解与适用争议专题、全国首例冷冻胚胎权属案专题特别版、夫妻婚内确认财产所有权诉讼问题之探讨资料专题、家事法实务沙龙夫妻财产约定、赠与辨析专辑等,下载网址:http://www./download.aspx。


  希望群友不要经常性地或整体利用本群资讯信息取材上传网络(个人网站、博客、公号)、经常性转帖到其他微信群、QQ群或为其他非研究用途使用。如确需经常性转发使用,则宜注明转自“家事法苑”家事法实务交流微信群。

 

十、违规及处理

  群友应自觉遵守本群规则并接受群主及管理员的善意提醒及劝告;


  对于违反群规的行为,群主或管理员有权、有义务即时制止。


  群友违反群规则经提醒一次不改,劝退,务必不要在群内与管理员争执、造成刷屏,影响其他群友,但允许私信方式向群主及管理员团队提出申诉,集体商量给出最后处理结果。

 

十一、关于入群开通微信实名认证、绑定银行卡问题的说明

  承蒙大家支持、参与,我群学术实务专业交流氛围越来越好。不少群友也积极推荐相关朋友入群,但 请群友推荐介绍新人入群前务必提前说清楚:


  腾讯公司目前对微信群管理政策,500人为上限,前40位无论群主其他群友可直接拉人入群(无需经过其同意),第41—100位,需发邀请经受邀人同意方能入群,而第100位以上入群者需要先进行'实名认证',即开通微信支付功能,绑定一张银行卡。这是其通过此手段绑定用户的功利做法、也涉嫌利用垄断地位强迫'消费'行为、涉嫌违法,已有外地律师代理此类公益诉讼,希望能尽早纠正霸王条款。


  因微信本身是免费使用,也不必跟它计较,可按照提示要求关联绑定一个银行卡(如过分担心,可绑定一个不常用、没钱的储蓄卡)即可, 微信支付功能是大势所驱、非常时尚、非常方便,也很安全,如消费仍需再次输入密码,开通无妨,并不是加群收费,不轻易消费即可。


  绑定银行卡、开通微信支付的方式也很简单:

  1.用户点击微信界面下方的【我】,即可找到并进入【钱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