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第三部养生篇 第八集 对酒当歌

 sunyaohai 2018-01-16
    【提要】酒,与中药密不可分。酒是一条湍急的大河,汪洋恣肆,浩浩荡荡。

酒,从它涌出地平线开始,便和中华民族分不开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少不了酒。酒文化,与作为生命科学的中医文化密不可分,是整个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指出,纵观中国文学史,醒目地流淌着两种液体,一是酒,一是泪。我们要说的是,酒和泪之下是一股涌动的生命潜流。这股潜流是酒的魂魄,令酒气浓烈,浸透中华民族的骨髓,芳香四溢,光焰万丈,释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喜是酒,悲是酒;相逢是酒,别离是酒;豪壮是酒,忧郁还是酒。酒是一条湍急的大河,汪洋恣肆,浩浩荡荡。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有一段对话,黄帝问,怎样以五谷来制作汤液和醪醴酒呢?歧伯回答,必须用稻米来酿制,以稻秆作燃料。

酒,大概是我国先民最早发明的“饮料”。开始只是帝王贵族的珍贵饮料,供宗庙祭祀和王公大臣享用。不久在民间广为酿造,卖酒的酒家也应运而生。

关于酒,古籍有大量的记述。《诗经》有三十篇提到酒,约占全诗的十分之一。《论语》有沽酒之事。《韩非子》有狗猛酒酸的故事。《楚辞》中有椒酒、桂酒等名。中国古代文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吟酒、颂酒之文浩如烟海。到了唐代,酒诗多得难以计算,涉及酒的有一千多首。仅《唐诗三百首》中,饮酒诗就有48首之多。我们看到,就不仅与中国文人,而且与我们整个百姓大众联结在一起,难以分离。

(广西金秀县孟村屯)

广西金秀县的一座大山里,有一个古老的瑶族村落,叫孟村屯。村庄背靠着青山,常年绿荫掩映。大概是由于空气清新和泉水甘冽的缘故,这个小小的仅四十户人家的村庄多长寿之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有十几位,而这位老人已超过百岁了。刘奶满老人生于光绪25年,今年整整103岁了。(103岁的刘奶满老人的特写镜头)老人平时爱喝酒。这时瑶家自酿的补酒,据说适量的喝补酒,对人身体大有裨益。村里人介绍,瑶家的长寿老人几乎个个爱喝酒,但不会嗜酒如命。今天村里很热闹,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到村后的山坡上,支起桌子,摆上酒菜,准备为刘奶满老人103岁寿辰祝寿。本地的瑶家酒厂也送来了瑶家酒助兴。山村欢乐起来。按瑶家风俗,先举行仪式。刘奶满老人向天地以及祖先敬香,祝愿瑶家太平昌盛。接着,酒宴开始了。美丽的瑶家姑娘轮番向刘奶满老人敬酒,老人十分爽快,来者不拒。我们由衷地赞叹老人的海量。姑娘小伙子们跳起了瑶家舞蹈。美妙的舞姿,艳丽的服装,背衬翠绿的群山,令我们一时陷入了幻觉之中,是画,是锦,是人间,是仙境,还是悠远的天人合一的颂歌。

关于酒的起源,古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夏禹时代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河南告成夏遗址)《战国策》的观点与之相同,曰:“仪狄作酒而美。”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酿酒始于夏代的杜康。(河南汝阳杜康村)《说文解字》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

似乎杜康本人并没有着意扬名,而真正使杜康闻名天下的,还多亏了曹操那首沉雄苍凉的著名诗篇《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相传4000多年前,河南汝阳县城北25公里处,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一棵空洞的桑树,人称“空桑涧”。杜康的家就在空桑树附近。他把每天吃不完的饭,倒进桑树的空洞里,日久天长,剩饭发酵,飘出浓郁的香味。杜康由此受到启发,造出了美酒。从此便以酿酒为业。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因为半壁江山被犬戎侵占而郁闷成疾,杜康献上美酒,平王饮后病愈,便封杜康为“酒仙”。封杜康所居住的村庄为“杜康仙庄”。

(河南汝阳杜康墓)

那么,酒到底起源于什么年代?中国白酒协会名誉会长,周恒刚先生说:“我们国家在世界上是酿酒最早的国家,下载算起有来5000年的历史。在这5000年当中,酒一直随着历史的脚步前进,其兴也有酒,其败也有酒。所以就在人民生活(中)它虽不是主食,但是和人民的生活却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脱离不开它。那么,酒是怎么来的呢?事实上,酒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酒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变过来的。‘清醠(读作:ang,盎)之美,始于耒耜’耒耜,这是个什么东西呢?耒耜,就是农业的镐头,耙子。就是要用普通话来说,(就是)很好的酒,其来源是来自农业。农业必须有剩余,先填饱肚子以后,剩余的粮食就开始做酒。”

(河北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文化时期距今近八千年,有发达的农业经济。在遗址中,发现的粮食堆积为100立方米,折合重量为5万公斤。还发现了一些形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有学者认为,磁山文化时期,谷物酿酒的可能性很大。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长江流域最早种植的籼稻。同时,该遗址中还出土了不少酒具,有温酒的陶鬶(读作:gui,规),斟酒的陶盉(读作:he,禾)和饮酒的陶杯。有专家根据鉴定结果推论,我国用谷物酿酒的历史至少可推至7000年前。

(山东莒县陵阳河博物馆)

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5000年前的酒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套组合酒器,包括酿造发酵所用的大陶尊,滤酒所用的漏缸,贮酒所用的陶瓮,用于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

山东莒县博物馆馆长,张建平先生;“这是咱中国目前来说发现最早的酒器。其它地方还没有比它更早的。”

各种类型的饮酒器具有100多件。考古人员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位职业酿酒者。在发掘到的陶缸壁上,还发现刻有一幅图。据分析,是滤酒图。距今5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樽、小壶、高脚杯等陶器。(山东章丘龙山文化博物馆)专家断定,是专门用于酿酒和饮酒的器具。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龙山文化时期,酿酒是较为发达的行业。

(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的发掘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先生介绍:“当时的一种水杯。叫酒杯也可以。它的形状是这样的。”王吉怀先生在地上画了一个杯的侧观形状,长方形,说,“就这个形状。再看这个小杯子,这也是一个酒杯。这种酒杯的上面是这样的。”边说边在地上画了一个高脚杯的侧观形状。

“那很接近现在的酒杯了。”

王吉怀研究员说:“对。这个地方的酒具很多,当时的酒文化非常发达,各种各样的酒杯,各种形状的酒杯,非常漂亮,有的镂孔,有的高柄,有的像喇叭状。”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距今4800年至2800年左右,出土了大量的陶和青铜器酒具。其器形有杯、觚(读作:gu,孤)、壶等,其形状之大也为目前文物所少见。

(河北藁城台西遗址)

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了3000多年前的酿酒酵母。令人惊奇的是,酵母出土时还有发酵作用。

“这是个(做酒的)作坊。典型的灰土,这里被烧红了,这上面又是一层,又一层灰土。这是被烧的,你看。”

“这都烧成了砖块了。”

“它上头是作坊。底下是烧火的地方。看,这底下多厚的灰。”

(四川泸州市)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的南面。长江、沱江,两江环绕古城。山翠水碧,物产丰饶。“中国第一窖”的浓浓酒香就是从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飘散出来。据专家介绍,泸州的酿酒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到宋代已达兴盛,而至今仍在使用的窖池也有400多年的岁月了。清代诗人张问陶有诗云: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

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

我们来到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正好是国窖酒开窖的日子。

(四川泸州,泸州老窖国窖池)

操作工人们高声叫喊:“开窖啰。开窖啰。”然后,工人们把窖封打开。

四川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良先生为我们做介绍:“这个窖池,是建造于明代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年,是我们中国酿酒史上建造的最早,保存的最好,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酿酒窖池。它已经连续使用了429年。我们这是泥窖发酵。泥窖发酵,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我们的第一个过程,就是把(这个)酿酒的窖池打开。然后就是起窖,就是把窖池里边发酵的糟子挖取出来,堆积在我们这个酿酒的这个叫作‘晾堂’,然后再投入粮食,再进行翻拌。把粮食和发酵的糟子翻拌均匀。”

这里的每一道工序都十分重要,翻拌也是如此。甑桶盖打开了,准备上甑。

“这道工序特别严,牵涉这个产量质量的好坏。浓度高不高,久的质量好不好,酒好不好喝,都牵涉到上甑的具体要求。”操作的工人师父向我们说。

这个时刻,等待出酒。真正的国窖酒流淌出来了。用酒业的行话说,就是“清冽甘爽,醇香浓郁,酒体丰满,回味悠长”。驰名中外的泸州酒系列,有着一部辉煌的获奖史,而历经400年春秋的国宝窖池,则始终默默地吟诵着一首陶醉天下的酒诗。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记述:黄帝问歧伯,为什么上古发明了酒,却不把它用于疗病?歧伯回答,上古人制酒只是以防万一,并不急于用它。到了中古,社会上讲究养生的少了,身体有点弱,所以喝一点酒也就好了。如果病在肠胃,这也是酒能够到达的地方。

《本草纲目》金陵初刻本记载药酒69种。在论述米酒时说道:“米酒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中畅意,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李时珍把米酒类分作糟底酒,老酒,春酒,社坛余昨酒,糟笋节中酒、东阳酒等。酒不同,作用也不尽相同。

中国白酒协会,周恒刚会长说:“有一句俗话,叫‘酒为百药之长’。就像孙思邈的《千金方》里头,涉及到酒的就有八十多项。”

以酒治病,古代医案中有不少记述。《类案》便记录了这么一个医案:一位木商,一次在风雨中干活,时间长了衣服湿透,回家后发病:一阵冷一阵热,浑身胀痛,要人不停地捶打才好受一些,不知是什么病。吃了一些药也没有效果。忽然该木商想喝烧酒,便烫酒数杯喝了下去,顿时觉得爽快了不少,接着又喝,知道喝醉,没想到病竟然好了。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说:“作为医的发生,医药的发展,始终和酒分不开的。那么在古代,《黄帝内经》里面就已经提到了酒。既有养生之酒,又有治疗之酒。酒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很熟悉的最基本的作用,它是有活气血的作用,是不是?喝点酒,心跳加快了,脸也红了。这不气血就活了吗?那么有些气血瘀滞,甚至一些风寒,有些受风寒,那么喝点酒有调节的作用。有些年龄大的人,气血活动慢了,适量的和一些酒类也是有好处的。”

一位妇人,在哺乳期中受到惊吓生了病。病好了以后,眼睛却闭不上了,因而难以入眠。请来钱医生,诊断后说,煮郁李酒给病人喝,喝醉为止,病随之痊愈。病家听后觉得不可思议。钱医生解释,眼睛与肝胆相连。病人受惊吓,导致气结于肝胆,胆气不下。郁李酒可以入肝胆去结,这样眼睛就能闭上了。结果如钱医生所说的那样,病人喝醉后果然病愈。

 

附:《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的全文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

歧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以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

歧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

歧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勿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歧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歧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为神不使?

歧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今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歧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已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歧伯曰:平治以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亦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乎。

帝曰: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