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分析

 罗宋汤的味道 2018-01-16

欢迎关注“智慧健康杂志”

脑血栓是当前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脑动脉出现了血管增厚以及管腔闭塞等情况造成的。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分析

刘辉

(云南省楚雄州中医院,云南 楚雄州 675000)

摘要:目的 分析对脑血栓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60 例脑血栓患者,将其使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80 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在比较后显示均显著(P

关键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临床分析

引言

脑血栓是当前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脑动脉出现了血管增厚以及管腔闭塞等情况造成的。在临床发病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四肢麻痹和口眼歪斜等诸多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会造成巨大影响[1]。尤其是若没有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这些症状不断加重,甚至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需要对脑血栓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治疗。本文分析了对脑血栓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5 年1 月-2017 年5 月内收治的脑血栓患者,数量160 例。其中男88 例,女72 例,年龄为49-81 岁,平均(65.51±15.49)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了脑血栓的典型症状,并且对其实施影像学检查后均可被确诊。将其使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80 例。对照组中男44 例,女36 例。年龄49-80 岁, 平均(65.21±14.79) 岁。

观察组中男44 例,女36 例。年龄50-81 岁,平均(65.85±15.15)岁。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显示,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处理,即吸氧治疗、保持卧床休息以及每日控制饮食盐分等。另需提供神经营养药物、利尿药物和强心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需使用阿司匹林的治疗,本文中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37022651,青岛正大海尔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剂量为100 mg/ 次,每日治疗3 次。观察组需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本文中选择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19990258,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剂量为10 mg/ 次,每日治疗1 次。同时在临床治疗时,需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为其提供血脂药物治疗。

1.3 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使用神经功能缺损NIHSS 评分表和日常生活能力ADL 评分表进行评价。另需使用影像学方法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颈动脉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提供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 分析数据,应用t 检验和(±s)分析计量资料,若数据显示为(P

2

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较常见的脑血管类疾病,也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本质是脑动脉主干或是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以及血管增厚,并最终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是血液供应中断的疾病[2]。由于其特点,会导致患者出现脑缺血、肢体麻木、口眼歪斜和语言不清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会造成巨大影响,若没有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需找出对脑血栓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当前在对脑血栓患者治疗时,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尤其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更是能够起到较好疗效。阿司匹林是当前临床上较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在机体内部阿司匹林能够通过和环氧化酶结合导致其失活,最终抑制住血小板聚集[3]。但单一使用阿司匹林往往无法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仅能够对患者临床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一旦停药则会出现症状复发的情况。因此将阿司匹林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开始得到了诸多关注。

例如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即是较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法。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的还原酶抑制药物[4]。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而阻断细胞内部羟甲基戊酸的代谢,也能够让其细胞内部的胆固醇进一步减少,从而反馈性地刺激患者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数量以及活性增加,最终能够让血清中的胆固醇得到有效清除,胆固醇总量也可降低[5]。另外他汀类药物也可抑制住患者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100 的途径,因而能够减少脂蛋白的合成以及分泌[6]。这些效果均能够针对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治疗,在临床治疗时,通过他汀类药物可更好地提升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也显示,对脑血栓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方面均明显优于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综上所述,在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能够取得明显更佳的临床疗效,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略

选自《智慧健康》杂志2017年第10期,系本平台首发,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