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者当懂损之又损

 昵称41082923 2018-01-16

有一件古老的器物,因为孔子而流传于世。其名曰“欹器”。

欹器被视为是“宥坐之器”,就是对人有警醒、教化作用的东西,相当于有形的座右铭。它的特点是: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空虚时为倾斜状,加水适量后就会中正,填满水后就会倾覆,它警示人们:时刻要保持谦虚,不要骄傲。

这件物品是孔子在考察鲁桓公庙时发现的,被用来安置在国君座位的旁边。看到此物后,孔子让弟子注水试试,果真在注满后完全倾覆。于是,孔子现场教学,感叹道:“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孔子家语·三恕》)

接着孔老师的话,学生子路继续向他发问:有没有既保持盈满,又不至于倾覆的方法呢?

孔子向子路传授了“损之又损之道”,一共四点:

1、“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2、“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3、“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4、“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孔子家语·三恕》)

在这里有必要先说明的是,孔子讲话,大多是讲给那些当权者或准当权者听的,他所强调的是强者的道德;对于弱者,孔子不仅不会看不起,而且还会想方设法来保护。以上四点,包括文首提到的欹器之设,全部为孔子针对当权者而谈。顾名思义,“损之又损”直白理解就是谦逊再谦逊,内敛再内敛。

在《孔子家语》“三恕”篇中,记录者先提到欹器,再记下“损之又损之道”,之后又载“孔子观于东流之水”。三部分内在相连,一以贯之。在第三部分,孔子重点论述了水之德。

子贡问孔子,缘何老师逢水必观。孔子答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孔子爱水,因为水川流不息,水的恩惠普及到天下苍生,并且看起来好像什么也没做。可见,在孔子那里,水像圣贤、明王一样,同样具备谦恭之德:聪明睿智、功被天下、勇力振世、富有四海,却懂得守之以愚、让、怯、谦。

对于那些身备“损之又损之道”者,孔子总会格外推崇。

据《孔子家语·辩政》所载,子贡曾问孔子,为何对子产、晏子有着最高的评价。在论及晏子时,孔子说他“于君为忠臣,而行为恭敏”,就是说,晏子是国君的忠臣,但行为却恭敬勤勉。所以,孔子以事兄之礼对待晏子。

在儒家核心价值观中,有一个字可与“损之又损之道”意义相吻合——“恭”。这个字即含有谨慎、庄重、严肃之意。但中庸地看,“恭”毕竟属于人的主观态度,要有一定的标准加以限定,于是孔子又引入了相对客观之“礼”。“恭”与“礼”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否则,“恭而无礼则劳”(《论语·泰伯》)。

大道同源,殊途同归。道家一样强调“损之又损之道”。当初,孔子拜访老子,老子送给孔子的临别赠言就是:“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史记·老子列传》)

老子这个人,谈“圣人”较多,但很少提到“君子”,在《道德经》中他也只有一处提到过“君子”。老子应当知道孔子所追求的乃是君子人格,故而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赠与孔子。老子也是在提醒孔子,要懂得谦逊内敛之道。

听罢老子这番话,孔子非常兴奋,返回后,在弟子那里就把老子形容为龙。而中国龙的最大特点,恰是能屈能伸,可上可下,半隐半现。

越是强者,越要懂得“损之又损”,这不仅关乎他个人的荣辱存亡,更涉及其事业的兴衰成败,甚至天下苍生的安危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