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生化成万物,和合为大同

 林小霖 2018-01-17

世事无绝对,但是世事有相对!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天下人都知道美好是美好,是因为丑恶的存在;都知道善行是善行,是因为不善的存在。

所以,有无是互生的,难易是相成的,长短是相互比照的,高地是相互对照的,音和声是相互配合的,前后是互相追随的。

因此,圣人是不带着主观意识去做事的,在教化的时候也不会用特定的言语。万物都是互相作用却不记载自己做了什么,生化一切但是不占有,做了事情不自恃功劳,有了功劳也不居功。道德经其实非常简单,逻辑性极强!

只有不居功,因此功劳才不会离开。

我们看到道德经就是这么简单,其中的哲理很多孩子都能懂,现在市面上很多的解析故意把简单的哲理弄复杂了。就如同第一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被很多名家解释为“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 ,甚至还有的解释成“当天下人对美有了好恶之心,就糟糕了”这还是我最敬重的曾仕强老师的翻译,当然这个道理并不错,只是这不是道德经里这句话的意思。

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复杂哲理,让逻辑性极强的道德经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也让人对道德经望而却步。但真相却是非常简单易懂的,然而简单大家又都觉得:你这么简单的翻译怎么能证明你高深呢?是不是你的领悟力太差了?

这或许就是阻碍传统经典普及的最大问题,而且这也导致百家争鸣没有正宗,让大家把心思都放在争论和内耗上,无法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甚至未来的经典普及化,产业化推进,这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实用价值的巨大损失。

第2章讲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相对

第1章里,我们提到了“有名”这个生化过程,受精卵一个细胞分化为两个细胞,太极生两仪就是“有名”的过程;而人的主观意识的区分过程就是“有欲”。但是,我们没有解释的是,“有名”和“有欲”分化生化,“一分为二”的过程靠的是什么。其中的动力为何物,生化之后的结果,和生化前有什么变化?

第2章全文都是对第一章的解释,我们把这个生化的过程称为“易”,“易”之后的结果是产生了“矛盾”,在哲学上,叫“相对性”!

我们在马哲课程上学过矛盾论,高必须要有低的对比才能存在,不存在绝对高的事物,也不存在绝对低的东西。这就是第一句话“天下人都知道美的样子,是因为有恶的对比”,“天下人都知道善的样子,是因为有不善的对比”。紧接着,老子拿出了很多对矛盾来说明: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这里每一对的一方,都无法离开对方而存在。没有有就没有无,没有难就没有易,没有前,哪里来的后?

所以世间万物要想存在,或者想被描述,就必然要有进行对比的一方出现才可以。这就是相对是绝对!没有了这个相对,两者就会化为一体,不分你我。这就是“和合”的过程,也是“生化”过程的反过程,当然这个反过程也有意义。所以,在讲完了相对之后,老子反手就讲了避免相对出现的价值:

相对虽能“生化”,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要“和合”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圣人做不含主观相对性的事情,教化也不多说。

无为这件事一直被很多人诟病,其实就是因为不了解“无为”的真正内涵。无为是很了不起的,有积极意义的行为,是和合,是天下大同的关键。

我们上面讲了相对会生化出新的类别,但是有时候类别多了却不是好事,会乱,会走极端。“和合”才能够让世界和谐发展,这也是我们讲“和谐社会”的意义所在。

举个例子,现在的美国,多个民族共生,里面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大家经常会争争吵吵,有的人希望能够给少数民族更多的照顾,有人希望能够回归白人至上,有的人极端甚至希望残杀有色人种。这个时候,圣人不应该做出行动去支持或者反对任何一方,也不能用语言去公开教训一方支持一方,这样会造成分裂和极端主义出现。但是,很不幸的,特朗普并没有这份觉悟,他挑起了民粹主义,让社会出现了极端和动荡。

相对之下的中国,就非常的成熟,咱们官方从来不会发布言论去要求百姓抵制韩国日本,无为无言,而百姓也是适度的情绪下自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力量。这才是无为之事,不言之教。治大国如烹小鲜,在很多问题的看法上,居中的人是大多数,两边极端的是少数人。一旦国家有了固定的支持方向,就会把人往一个极端赶,中间的人少了,两边极端的人多了,两个极端就有了争斗!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民族,大家虽然各有想法,但都团结一心,靠的就是咱们不乱翻锅,小鲜没有碎啊!

万物也是没有主观去争求,却得到了应得的

理解了“生化”,“和合”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就要自然的去行动,不要被自己主观的意识影响而做出不合自然的事情。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想想太阳,每天都在不停歇地升起,为万物带来能量,生养了万物却没有把万物据为己有,做了那么多事情,有那么强的能量,也不恃才傲物,做了那么多功劳也没有居功。难道世间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不都是如此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想过用“辞”去文饰自己,用“有”来占有自己的成果,用“恃”来抬高自己,用“功”来换取名利。

其实,只有人会用“欲”,这种主观的意识,去思考强求一些不合道的结果,万物都是自然,而人却欲望无穷!生化和合在宇宙中无尽无休,人的有欲无欲也是永不停止,不得不说人的欲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我们更要注意的是,让人的主观欲望符合客观自然!

不居功,就不会失去,没有分化,就不会有相对性

这个事情很多人不理解,不居功有什么好处吗?我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大家马上就能理解了。

追女孩,现在的男孩子很多都不会追女孩,导致单身男特别多的同时,单身的女孩也特别多!追女孩最要紧的事情,男孩最常犯的错误是什么?过早的表白!

其实,这些人都是没有读过道德经的人!薛定谔的猫箱子没有打开之前,死活都是不确定的,一旦打开就意味着固定的结果。咱们在煮饭的时候,会没事掀开锅盖吗?尤其当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

最牛的男人是功成而弗居,到结婚也没有幼稚的去问:你爱不爱我?

爱不爱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当幼稚男过早的去问这句话,并且还非常在乎对方回答的时候,就把女孩推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这是一种逼迫,逼迫对方做出选择,而不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在一起。这种逼迫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例如即将长久分开,双方面临生活上极大改变的情况,才可以勉强为之,否则尽量让饭煮久一点,该好的一定会好的。

这就是不去刻意分化,不去强求结果,做成了之后也不会去争,这是我的功劳,你不说,大家心里也清楚,你说了,大家就可以就这句话进行争论,万一你输了,丢了功劳还丢了胸怀,得不偿失啊。

道德经的哲学是非常简单的,从头到尾就是有名无名,有欲无欲这几种变化,未来的日子里大家就会觉得老子太唠叨了,怎么就一个事情翻来覆去讲啊,烦不烦。学到这个境界,就是入道了,再附以易经了解这有名无名的过程悟道,让自己的有欲无欲符合这个过程行道,最后就是圣人的境界,无事不知无事不成。

天机都在《道德经》《易经》里写着呢,咱们一起慢慢探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