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什么事绝对的——《道德经》第2章

 如如如柏 2023-02-10 发布于山西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是善,是因为有不善。也就是说,有了美,就有了丑,有了善,自然就有了恶。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倾斜,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立的两个面,这两面既对立又统一,缺一不可。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此,圣人行事崇尚无为,实行不言的教诲。这段话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一切顺乎自然,不加干预。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顺应万物自然的生长而不加干预,创造万物而不占有,施泽万物而不将这当成是倚仗、凭借的手段,有了功劳而不居功自傲。这段话则体现了一个圣人的胸怀,也可以认为是老子心中圣贤之人的标准。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德永存不灭。

《道德经》的第一章中,就提出了“有”和“无”相对且统一的概念,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无中生有,以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来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无”。

第二章,则讲的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方法——相互比较,相互对立。

对立其实是世界运行的规律,事物处于对立之中,才能有“此消彼长”的动力,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和动态发展的结果。

这一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的是美丑、善恶、难易、长短、前后,这些都是相对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美,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长,更不可能只有前没有后,就看你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以什么为参照。

这也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对立统一。

所以,第二部分,引出老子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思想,进一步阐明圣人的标准——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最后,还不忘前后呼应——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德永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