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实中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无论人站在哪一个角度上去思考和行动,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 前天我们分析了《道德经》的第一章,讲了”道”的本质以及”道”体的三性即无形、无声和无体。时间这个东西也是看不见、摸不着且又听不到,而却又真实的存在于世间并时刻伴随着我们,我认为时间也是接近于”道”,但还不是真正的”道”。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分享一下《道德经》的第二章。
高标准做事,低调做人,则人生一切皆美好。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在这里说明一下,帛书《老子》甲本作”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乙本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余悉同甲本。(1)恶已:恶,丑;已,通“矣“。《说文》:”矣,语已词也。”(2)斯:这。不善:恶。 在动物世界中,如虎、猫之类形体差异基本差不多,所以也没有多少人讲这只老虎或猫长得很美或丑,人与人间因为个体差异较大,所以形体之美丑因对比而出现。唐朝女子以胖为美,而我们当代女子大都以苗条为美,所以美丑也是相对的而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标准不同则美丑评判也有所相同。 善恶也是一样,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善良的人,没有恶人,那也就不存在善恶的概念,也就没有善恶之分。如果我们提高为善的标准,并执行善的标准,那么世间恶人就会减少,天下就会多一些太平。正如阳明先生的心学”四句教”讲到的善恶与致良知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讲到事物本身无善恶之分;而由人的意念波动产生善恶;能知道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恶的,这就是良知;而为善去恶就是要去除恶念,倡导并扩充善念则就达到了“良知”的效果,则人伦道德提高,一切也就自然而然变美好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这句话大意就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那是因为有丑的东西存在;都知道善良的事情是善的,那是因为有恶的东西存在。” 做事要把握一个”度”,抓住最好时机,往往能事半功倍。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充满困难,有的事物想要得到它,却又很难得到;有的事情看起来很容易做,做起来却难。但这些都是相对的,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所以说,事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说:”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3)“相“:互相。有无相生,犹言互相依存。成,成就;(4)刑通”形”,此处为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5)盈:充实,补充,依存;(6)音声:合奏出的乐音叫作”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作”声”。 他的意思是说:”有和无在相互对立之中得以产生,难和易在相互对应中得以形成,长和短在相互比较中得以显现,高和下在相互依赖中得以存在,音和声在相互应和中得以区分,前和后在相互对比中得以呈现。” 从老子的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失去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也就随之失去。他罗列出了一些相互对应的事物: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等,这些足以说明相互对立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普遍形式,而事物是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存的。所以他认为,现实世界处在一个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那么人们应当如何去面对呢? 为人处世,不强作妄为,而应顺势而为。“揠苗助长“故事,在我们小时候就学习过,可以说是妇儒皆知。这里讲的就是要按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行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人生也一样。 老子说:”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7)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指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和管束;(8)作:兴起,发生,创造;(9)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意思是说,”所以圣人所做的事就是顺应自然而不提倡人为,圣人的教育就是顺应人心而不提倡言语教化。万物生长而不加以限制,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建立了功劳而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们的功绩永存。” 这一段提到了老子的一个很重要的主张即“无为“思想。很多人都以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即无所作为,随心所欲,其实不是,他是要以辨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帮助人们寻找以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而不是强作妄为。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说:”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这里讲到”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做任何事都是从小到大,由小到多,由易到难。 在学术界有人认为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也有人认为,前两章是全书的引领,全书的宗旨都在其中了。第一章讲”道”,这二章即这一章讲”无为“,后面的无论是《道经》还是《德经》都是紧紧围绕着”道”与”无为”展开的,因此我们工作、生活也一样,要遵循自然而然之道而行人生之道,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类社会的规律要效法地的规律,地的规律要效法天的规律,天的规律要效法“道“,而“道”就效法它自身的样子。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循“道“而为,争取得道之后,成为道行中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