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羟基维生素D和D

 olsn123 2018-01-17
摘要: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D-二聚体(DD)含量与高血压患者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性。方法将每周坚持户外运动不少于10km者定义为运动组(A组)50例,其余定义为普通组(B组)50例;另选5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C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头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该结果与25(OH)D、DD含量的相关性;定期监测各组血压控制情况。追踪研究对象持续1年,以评价25(OH)D、DD含量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性。结果 A组、B组、C组25(OH)D水平含量分别为(87.8±29.7) nmol/L 、(34.9±18.9) nmol/L、(109±25.5) nmol/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A组、B组、C组DD含量分别为(597±163)μg/L、(615±201)μg/L、(85±15)μg/L,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A组和B组差异无显著性,但均明显高于参考范围,提示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纤溶亢进。两组之间收缩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收缩压变异系数差异有显著性;两组舒张压比较,舒张压变异系数差异无显著性。 A组脑部静脉血栓形成2例, DD (1067±189)μg/L,B组脑部静脉血栓形成6例,DD(1160±177)μg/L,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 C组[(85±15)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运动组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含量不足或缺乏;运动组收缩压变化之离散程度较普通组明显收窄;两组舒张压之离散程度差异无显著性;脑部微血栓形成与血浆DD含量明显关联;适度运动,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并有效减少患者脑部静脉微血栓形成。

收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