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权的衍生物 第二十一章:养虎为患——藩镇割据1(18)唐与藩镇篇

 金色年华554 2018-01-17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向来反感一国之亡按照儒家的思想,将其罪祸引到女子身上,或者简单地把亡国之君作为讨伐对象。国家走到尽头之时,亡国的矛盾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末代君主昏庸无能,甚至有的垂死挣扎,有的抱憾而终,从古到今传承和改革的制度在不适合历史发展时,都将被摒弃。力量总是此消彼长,当皇权压不住衍生权力之时,便是消亡被取代的结果。

自唐王朝女主天下,又重归李姓之后,国家迅猛发展而出现“开元盛世”,玄宗之功劳从此被载入史册,万古长青。但终究被载入史册的除了他当政初期的励精图治,还有盛世之下的奢侈无度,将大好的一个盛世王朝经过自己享受之后,留下一个烂摊子交给后世子孙,甚至是为唐亡埋下了定时炸弹。因为在他一手宠信下的安禄山、史思明导演出“安史之乱”,便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背后的藩镇割据却是整个唐朝中后期摆脱不了的灾祸,如果是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唐玄宗以前是与后妃,在这之后就是与藩镇共天下。

为何这股势力发展得如此之大,又控制不住,甚至是在唐亡之后还能持续百年之久。我们来细细谈谈,故本章重点讲起发展起源。

        (一)地方行政结构地变化

秦朝建立的郡县两级的行政结构,到了汉代开始逐渐发展沿用的州郡县地方三级行政结构,而后在隋代废除成州县两级制,但又偶尔将州改称郡,恢复秦代的两级郡县制。

唐从隋手中接过天下之后,唐初仍旧采用前朝旧制,地方行政实现州县或郡县两级制。唐在最盛时有州(郡)358个,县1573个。但是唐在地方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因为州县的长官均无权任用部署,全部由中央吏部分发,人事任命权在尚书省吏部。

(此处稍微提及下,唐代的州县分为下中上三个等级,用等级升迁来将领地方官,实质上升了三级等于没升,还是个县令)。

我们在武则天一章中讲到过中宗时期,作为监察制度的机构御史台分化成为左右御史台,左御史监察朝廷中央政府,右御史监察州县地方政府,分别为“分察”和“分巡”。

“分察”在德宗年间出自尚书和六部,而“分巡”则分为全国若干道,派去监察的御史成为“监察使”,后改为“观察使”。

唐太宗时贞观元年627年,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个“道”,唐玄宗时期改十道为十五道,设置观察使常驻地方。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来唐代的观察使是中央官(特派员),被派到各地区活动、巡视观察,经常停驻一些地方,逐渐成为了地方更高一级的长官,位于州县之上,地方行政由原来的二级变成了三级。

如果这些被派遣到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需要他对边疆事务随机处置,并且取得临时的全权支配,因为此种权力的形势需要有皇帝的全权印信,称为“节”,边防观察使此后便称为了“节度使”。

节度使在其区域之内,可以指挥军事,管理财政,处置行政,甚至有该地区的用人权,说白了有很大的独立性,很快称为了割据一方的政治军事集团。中央的监察官变成了地方行政长官,再由军队首领来担任当地的行政首长,即以监察和军事合成演变之下,独立性非常强的藩镇割据局面随之形成。

每个藩镇都有军事系统和行政系统两套机构。节度使府长官为中央委派的节度使,节度使以下还有一些佐属官吏。有的节度使一般要节制数州。在此节度使所辖的割据区内自行练兵征战,自收租税,自用官吏。节度使死后,子孙世袭,兵将拥立新的节度使,到了后期,中央政府不得不事后认。

              (二)兵制的变化影响

唐代前期的兵役制度是府兵制。府兵的府是地方行政区域州县之外的另外一种军事区域的名称,指的是军队屯扎地,唐代称之为折冲府。当时唐朝的户口封为九等,政府从中选取上等中等之家中原因当兵的民户(当时下三等民户没有资格入伍)单独编入折冲府,称为“府兵”。府兵平时务农,政府可以免其租庸调(纯收入)。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从二十岁开始服役,服役时自备兵器资粮,分番轮流宿卫京师,防守边境。(羊毛出在羊身上)

折冲府又称军府,唐代全盛时期有634个。中央政府直辖有十六个卫,各卫都设有大将军,外出打仗,就由大将军统领出征,而征兵的是上面的折冲府。战事结束后,兵归于府,将归于卫,各归其位。最大的好处就是政府不用花一分钱,不用一粒米就可以征用到几十万大军,而武将使之能战,又不使之预问政事,干涉政治活动。其次,府兵制是与均田制及租庸调制结合的制度,与当时的经济状况适应。

但是府兵制在唐中期就崩溃了,主要原因在于唐太平时期,其工作本质丢失,逐渐沦为贵族官僚的酷力,开始被人瞧不起,出现了大批量府兵逃亡规避现象。

同时即使大战获胜之后,阵亡的府兵士兵得不到及时的抚恤褒奖,导致府兵士兵和家属的积极性不高。(这就等同于我自己带刀带粮为国捐躯,死了连个烈士都不追,谁还愿意去打?)因此到了后期,在本府中自行逃亡,出外不返导致府兵资源日益枯竭,府兵制自此崩溃。

唐玄宗天宝年间正式废除了府兵制,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字面意思,政府出钱招募社会上愿意当兵的人。自此开始,义务兵成了吃皇粮的职业兵,兵将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府兵制下的兵将只有出征的从属关系,战事完后谁也不搭理谁。但是募兵制下的兵将关系出现了长期统领关系,这种战时统领,战后服从的关系逐渐成为个人武装割据的重要来源。士兵易于转化为将领的私兵,不仅有雇佣关系,长期以往还有感情牵制。

唐玄宗开元末年,因为好大喜功,募兵制成为主要的兵役形势,又逐渐增加边将的权力,除了军队指挥权,还有上节说过得行政、财政、监察、人事任命权。加之晚年的唐玄宗不理朝政,任用李林甫为相,边疆任用胡人当兵作将,卫国戍边,胡人压根没有忠君爱国思想,只是为了边陲财力物力使用权,最终导致军队布防由內重外轻转变为内轻外重,促使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之后,养虎为患,终导致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各节度使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自揽数州的政权,与中央抗衡不断。

你以为这些背过头来咬主子的狗就此完了吗?除了咬主子,放出去的狗不只一条,他们还要互咬。

唐廷经初唐励精图治,盛唐开疆扩土的扩张鼎盛,到饱和收缩,军镇节度使制度由边缘渗透到内陆普及,内忧外患疆域缩减,直至农民起义,唐廷被大藩镇取代覆灭,大小藩镇演化成五代十国的大分裂。

这期间的过程,四十多个藩镇或互殴攻击混战,或联合对抗唐廷。

藩镇自京畿长安洛阳,自内而外有唐廷直属控制藩镇,亲近唐廷藩镇,外交中立藩镇,死敌对抗藩镇(河北三镇)。各藩镇此消彼涨,立场不定,纵横捭阖,连年征战,荼毒天下。

欲知他们如何作乱,请看下章!



作者:三步一叩首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2b9ab7d814a
來源: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