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元任、陈寅恪、辜鸿铭都精通多国文字,如果把他们做个比较,谁的语言水平更高些?

 半城湖之缘 2018-01-18

谁的语言水平更高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要针对同一语言的同一技能(听力、阅读、写作、口语等)才能做出评判,而这三位大家也从没有共同参加过类似语言考试的东西,所以只能相对粗略地来进行一比较。

首先,通过简单的查阅,这三位应该都通晓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和希腊文,通晓的程度只能通过结合三位的背景和经历来做出推测。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年幼的赵元任随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期间,从保姆那里学会了北京话和保定话。家里为他请了一位当地的家庭老师,他又学会了用常州方言背诵四书五经。后来,又从大姨妈那儿学会了常熟话,从伯母那儿学会了福州话。1920年冬天,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赵元任为其担任翻译。他在陪同罗素去湖南长沙途中又学会了讲湖南话。从此,赵元任的语言天才得到了公认,他自己也决定将语言学作为终身的主要职业。赵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后来,他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从赵元任从小学说各地方言的天赋来说,他可能在这几门语言的口语和交流方面很擅长,从他给罗素当翻译以及世界各地人认他为老乡可以看出。

陈寅恪是一个“历史学家”,对他来说语言是一门研究历史的工具,可能于语言本身的掌握并不深入,尤其是口语和听力。考察其游学经历,陈寅恪应当掌握日语、德语、英语。参考陈封怀回忆,陈寅恪应当掌握包括英语、德语、法语。考察其游学所学课程,陈寅恪应当涉猎梵语,希腊语,巴利语。他对梵语、西域各语、蒙语等等的了解对其宗教史(特别是佛教史)、西域各民族史、蒙古史、敦煌学等方面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辜鸿铭: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操九种语言。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所以,辜鸿铭在天赋以及游学经历上可以说和赵元任比较像,对于那几门语言的掌握应该就是因为在欧洲生活、学习的结果。鉴于他是一个翻译家,所以可能阅读理解以及译作方面的功力更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