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专题训练:小说

 老刘tdrhg 2018-01-18

小说形象类题配套练

(时间:36分钟 满分:28)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

欧阳明

谁都没有想到,三娘会是钉子户。

三娘的房子是土坯房,早已破烂不堪,就算送人都没人愿意要了。可她就是不拆。

补偿低了还可以商量。我反复对三娘强调。

给座金山也不拆!三娘还是那句话,语气硬邦邦的。

政府在镇上给你新修了砖房,又宽敞又干净,还有自来水,比土坯房好多了。再说,你上了年纪,一个人住在这里,没个照应,也不方便。我耐着性子继续劝。

我就喜欢我的烂房子!三娘说完,撇下我们就走了。

三娘是烈士遗孀。她的男人三叔是红军,驻扎在村子的时候被分到三娘家里住。三叔白天帮三娘家种地,晚上教三娘识字。三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长得英俊帅气。三娘很快就喜欢上了。三叔也深深地被三娘的纯朴和俊俏吸引,更被她求知上进的精神打动。两人很快就好上了。结婚那天晚上,三叔突然接到出发命令。

等我,我一定会回来的!多识点字,积极参加革命工作,千万不能拖革命的后腿!走时,三叔对三娘说。

三叔走后,三娘牢记他的话,每天坚持看书写字,还学会了写信。她给三叔写了一大堆信,却一封都没寄出去过。三娘盼望着三叔回来,但三叔走后,一直杳无音信。

解放后很多年,当地政府突然接到通知,说三叔在离开村子后的第三天就牺牲了。三娘不信,说,他没死,你们骗我!政府发给三娘抚恤金。她坚决不要,说,我男人根本就没有死!要啥?直到后来三娘老了,干不了啥活了,政府骗她说是对老年人的政策补助,她才接受了这笔钱。但三娘自己用得很少,把大部分钱都给了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后来,政府安排她去敬老院。那里管吃管住,还有专门的人洗衣煮饭,由于有政策规定和名额限制,很多人想去都去不了。可三娘却说,我有手有脚的,去啥?

按理,三娘怎么也不该成为钉子户?

三娘的房子不拆,工程就无法开工。领导多次批评我办事不力。三娘的话,气得我想骂人。但为了工作,只好耐着性子尾随她去到地里。

三娘啊,你说修路好不好啊?我一边帮她收萝卜苗,一边问。

要想富,先修路,当然好!

好,大家都应该支持才对啊!

你和三叔,为革命做出了重大牺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支持修路,老百姓都会夸你的。

他没死!三娘狠狠地盯着我,再不说话。

天色渐暗,我见再谈下去也谈不出个所以然,就准备离开。走时我说,三娘,你再好好想想,明天我们再来找你商量。

再商量我也不拆!你们就不能绕道吗?三娘说。

一路上,我都在纳闷三娘不搬的原因。难道她房子下面埋有金子。

第二天,我们又去到三娘家里。心想,要是她再不答应,就只有采取强制措施了。可出乎意料的是,还没等我们开口,三娘就说,你们不用劝了,我明天就搬,补偿也不要了。

我感到莫明其妙,问同行的村主任,你们昨晚和她说好的?

昨晚我们没找她。村主任说。

三娘说话算话,第二天就搬到镇上去了,死活没要补偿。

道路施工的时候,三娘每天都拄着拐杖,大老远跑回土坯房所在工地来看,天黑了才离开,风雨无阻。

她是不是担心我们挖到金子不给她哟?我问村主任。

村主任一笑,说,不是,她在等她的男人,她怕搬了家,男人回来找不到她。从三叔离开第二天开始,她每天忙完活就在院坝里等,直到天黑,都六十多年了。

那天她怎么突然那么爽快就答应搬了?我对三娘肃然起敬。

头天夜里,她梦见了三叔。三叔说,他很快就回来了,叫她千万别拖革命的后腿,她怕三叔回来骂她。村主任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开头谁都没有想到,三娘会是钉子户一句的作用有三:一是侧面表现三娘之前的为人;二是引出下文三娘的故事;三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三叔出发前对三娘的思想教育影响了三娘一生,无论是之前三娘不愿意拆房还是后来答应拆房都体现了三叔对三娘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C.三娘不相信三叔已经牺牲,拒绝政府发给的抚恤金,后来因为政府把抚恤金说成是对老年人的政策补助三娘才接受,但还是把大部分抚恤金分给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D一直纳闷三娘不愿搬迁的原因,最后一次到三娘家劝说,三娘却出乎意料地爽快答应搬走,后来村主任告诉了她愿意搬迁的原因。

解析:B B项,之前三娘不愿意拆房不是因为三叔对三娘的思想教育,而是三娘害怕三叔回来找不到家,表现了三娘对三叔的爱。

2.在小说中的作用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

答:                                                                  

                                                                     

解析:回答本题,应注重从两个方面思考,即在小说情节结构上的具体作用和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从情节结构方面来看,是小说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是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从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来看,的各种表现衬托了三娘的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讲述故事。是小说故事的参与者,三娘的故事由讲述,显得真实可信。(1)推动情节发展。是故事的亲历者,故事在不断劝三娘拆房、打听三娘答应拆房的原因等中得到发展。(2)刻画人物形象。眼中三娘对拆房态度的转变以及对三娘态度的变化,侧面突出了三娘的形象特征。(2)

3.三娘对自家的土坯房从开始的不拆到后来不要补偿款也拆,这一态度变化展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答:                                                                  

                                                                     

解析:回答本题,应注重思考三娘之前不愿拆土坯房的原因以及后来答应拆除土坯房的原因等,根据这些内容分析所体现的人物形象特征和主题思想等。比如三娘开始时不愿拆土坯房的原因是害怕三叔回来找不到家,这表现的是三娘对三叔的爱;后来答应拆除土坯房是因为她做梦梦见三叔告诉她不能拖革命的后腿,这说明她听三叔的话。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体现了三娘对爱情的忠贞、对三叔的信任;从主题的角度分析,表达了对三娘忠贞爱情以及三娘三叔为革命事业做出牺牲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1)人物形象:忠于爱情,相信三叔。三娘等了三叔六十多年,她不相信三叔已经牺牲,相信三叔总有一天会回到土坯房来。(2)听三叔的话,不拖革命后腿。三娘本是钉子户,后来做梦梦见三叔告诉她不能拖革命的后腿,就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搬离土坯房,并且连补偿款也不要了。(2)

(2)主题:赞美了三娘对三叔忠贞不渝的爱情(1)以及三娘三叔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1)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

清水洗尘

聂鑫森

这是1966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古城湘潭平政街洗尘池澡堂壁上的挂钟,洪亮地敲了九下。

按规定,澡堂营业到晚上八点就下班了,顾客早已走尽。工作人员也陆续回家了,只剩下浴池班班长于长生和小徒弟张庆在打扫卫生。几个大池子里的水都已放干,池底、池沿也都擦拭干净。原本浴池的顶端有几个雅间,现在紧紧地关着,里面放着木浴盆、小床、茶几,浴盆上安着冷、热水龙头。舍得花钱的顾客可以自己调节水温,可以洗过澡后舒服地躺到小床上,可以请人推拿按摩,可以喝一壶泡好的茶。但这个项目在几天前已经取消了,上级说,只有剥削阶级才有这些臭讲究!

于长生望着那些雅间,惆怅地叹了口气。

张庆,关门吧,我们爷俩也该歇口气、喝口茶了,今晚轮到我们值班哩。

张庆说:好咧——师傅。

两个人刚走进店堂,从外面急匆匆走进一个人来。四十岁出头,脸黄而瘦,额头上还有血迹,目光散乱,步履踉跄,身上的衣服很破旧,特别是膝盖那个地方磨损得很厉害。

张庆吆喝一声:喂,下班了,明日再来!

那人惊悚地收住脚步,小声说:……好多日子没洗澡了,是否可以……”

于长生几步走上前,把来人上下打量一番,然后说:您啦,请!

张庆觉得很意外,不是下班了吗?

于长生对着张庆一扬手,吼道:关门!

张庆忙答应:是,师傅。

开雅间,把锅炉烧起来,让客人好好洗个澡!

来人说:师傅,我……没带这么多钱。

于长生说:放心,还是五角!请您先去雅间稍等一会儿,我去沏壶茶来。

张庆关好门,又去打开一个雅间,再一溜烟去了锅炉房,不久便听见鼓风机吼叫的声音。又过了一阵,于长生端着一壶热茶和一个有盖的茶杯,走进了雅间,并顺手关了门。来人慌忙站起来,说:师傅,叫我如何感谢您!

坐!快坐!我认识您,您是成龙中学的校长齐子耘先生,我的二儿子就在贵校读高中。我曾在家长大会上见过您。我叫于长生,活到五十岁倒真的糊涂了,有文化的人忽然都有罪了,怪事!

齐子耘没有答话,眼睛里闪出了泪光。

我二儿子昨天回家时,说是参加了什么批斗会,被我用木棍子狠揍了一顿,打得他鬼哭狼嚎,保证再不去胡来了。

齐子耘小声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太年轻……”

聊了一阵,张庆在雅间外高喊一声:火旺——水热咧——

于长生忙站起来,走到浴盆前,打开水龙头放水,他不停地用手去试水的温度。这时节洗澡,水要热,但不要烫。

于长生关了水龙头,说:先生,您先泡澡。半个小时后,我来给您推拿按摩。

不,不。我不配,也别连累了您。

我不过是个工人,还能把我怎么样?

于长生走出雅间,顺手把门带拢了。

张庆,过半小时,给我到隔壁的饮食店去买一碗馄饨来!

张庆吃惊地望了望师傅,然后说道:好咧。

于长生到池子边搬了条板凳来,静悄悄地坐在雅间的门边。

约摸半个小时,于长生听声音就知道齐子耘洗好了,便立即推门走了进去。灯光下,他看见齐子耘的身上、手臂上,有一些红红紫紫的伤痕,便慌忙走上前,说:您请伏在床上。这个项目早就取消了,但我要为您显一显手段。

齐子耘伏在床上,于长生弯腰立在旁边,双手握成空心拳,开始在他的脊背上,小心地绕开伤痕,紧敲轻捶。

痛吗?齐先生。

……痛。

拳头忽然停住了。于长生说:先生,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您问吧。

如果我猜得不错,您是从学校逃出来的?

是。

您受了许多罪,从您的目光里我看出您很绝望。

对。您说这日子怎么熬过去,罚跪、批斗、挨打、游街。没完没了的。

那么,我告诉您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可能总是这样,而且什么人都可以没有,独不能没有老师!您要咬紧牙挺住,为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天地君亲师,这个道理是铁定的,假如连老师都不要了,这个世界也就完了!您说是不是?

齐子耘的肩膀猛烈地耸动起来,终于压抑不住,伤心地伏在枕上恸哭起来。

齐先生,像我,还有和我一样的人,把孩子交给老师,心里感激得很啦。

齐子耘挣扎着爬起来,揩干泪,说:于师傅,我原本想好好洗个澡,就……现在,我要骂自己是个胆小鬼,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这个澡,把我洗明白了。

于长生抓过一块大浴巾,给齐子耘披上,然后,对着他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躬。

门外,张庆一声高喊:小肉馄饨——趁热吃哩——

…………

第二天上午,洗尘池门外的大街上,传来一阵一阵的锣声和惊天动地的口号声。

于长生和张庆从澡堂里跑了出来。

张庆说:师傅,走在前面的是昨夜来洗澡的那个人。

于长生说:那是齐先生,齐子耘校长!

他看见齐子耘挂着大牌子,敲着一面锣,从容地走着,脸色很是平静。他的目光又扫视那些戴红袖章的红卫兵,里面没有他的二儿子!

于长生忽然响亮地喊道:“‘洗尘池有客人哟,里面请——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小说以洗尘池的挂钟洪亮地敲了九下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澡堂已经下班,为下文于长生仍接待顾客的意外行为做铺垫。

B.小说以于长生响亮的喊声作结,余韵悠长,既暗示了洗尘池是动乱时代的一个清洁之所,又巧妙地传递了他对齐子耘的鼓励和敬佩,颇具匠心。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通过齐子耘肩膀猛烈地耸动”“伏在枕上恸哭等细节表现出他已经被于长生的话感动,知道还有人理解、需要自己,打消了寻死的念头。

D.小说语言简洁,情感朴实,作者通过明暗线交织的写法,生动地塑造了古城湘潭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特殊历史时期人情世态的画卷。

解析:D D项,生动地塑造了古城湘潭人物群像错误,人物群像必须包含多个阶层的人物,且每个人物要具有本阶层鲜明的特征。本文重点塑造了于长生的形象,其次是齐子耘,其他人物形象并不突出。

在理解人物群像的时候,考生会认为小说塑造了于长生、齐子耘、张庆三个人物,隐含的还有于长生的二儿子、批斗者等的形象,简单把人物群像理解成塑造了不止一个人物形象。实际上,认定是塑造人物群像,还需要满足所塑造的人物必须包含多个阶层,必须是本阶层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特征必须突出鲜明等特点。  

5.小说在刻画于长生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

答:                                                                  

                                                                     

解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人物的言行入手:从于长生在下班后还接待齐子耘洗澡,可见他乐于助人;猜到对方是逃出来的,可能会饿,让小徒弟去买馄饨,看到齐子耘目光中的绝望,一直陪着他,可见他体贴细心;他让批斗对象齐子耘洗澡并给他推拿按摩,不怕受连累,他敢于对不正常、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不满,说出自己的看法,说明他正直、敢于担当;教育自己参加批斗会的儿子,并以天地君亲师的道理劝齐子耘放弃轻生念头,可见他确实尊师重道,言行一致。

参考答案:乐于助人,细心体贴:能从来人的外表和身上的伤痕判断出其境遇,即使下班也让齐子耘进入洗尘池,并一直陪着齐子耘,怕有意外。正直淳朴,敢于担当:在特殊的年代,不怕受连累,偷偷为批斗对象齐子耘推拿按摩,对社会不合理现象,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尊师重道,身体力行:始终相信天地君亲师的道理,不仅严惩不明事理参加批斗会的儿子,而且还用此说服齐子耘,使其受到感染而放弃了轻生的念头。(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

6.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张庆是一个多余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

答:                                                                    

                                                                     

解析:张庆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次要人物在小说中往往也起着重要作用。可结合小说内容,从小说的三维即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观点:张庆不是小说中多余的人物形象。(1)理由:从情节上看,张庆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张庆对师傅安排的听从和配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塑造上看,张庆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侧面衬托了师傅于长生善恶分明、坚持正义的人性良知;从内容上看,张庆对师傅的言听计从,丰富了小说天地君亲师的主题。(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

小说情节类题配套练

 (时间:36分钟 满分:28)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

手 艺

孙如静

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花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

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

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抽起了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补锅——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再抽气了。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

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埚,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的、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在补好的盘子里倒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的小摊前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儿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

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老罗头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

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儿。

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地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补锅的小摊又开张了。

原以为一切恢复了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的话又被老罗头听到了。于是急火攻心,老罗头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翔实、细腻,这既表现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听了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老罗头心有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无法面对自己的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实。

C.从当年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到如今几乎没有人在他的小摊前停留,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落差,表明了时代变迁的必然。

D.儿子收购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的闲聊,老罗头急火攻心一命呜呼,小说借此表明了人言可畏。

解析:D D项,表明了人言可畏属于臆断。

2.文章写儿子收购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5)

答:                                                                  

                                                                      

                                                                       

                                                                      

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这一情节在人物刻画、情节结构等方面的作用。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分析,这些内容表现了儿子的孝顺和老罗头对自己手艺的看重等;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这个情节为后文老罗头听到人们的议论而倒下埋下伏笔。

参考答案:表现儿子的孝顺,凸显老罗头视手艺如生命的形象。推动了老罗头在儿子收购锅后病好这一情节的发展,同时为老罗头得知真相而倒下埋下伏笔,使文章更有波澜。(5)(意思相近即可)

3.小说以手艺命名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答: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个关键词,一是好处,二是手艺。解答此类试题要考虑人物、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内容。题目为手艺,表现了老罗头对自己手艺的热爱与坚守,凸显了老罗头手艺人的形象;故事情节围绕手艺展开,手艺统领全文,所以从结构上看,手艺有线索的作用;小说通过写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手艺的没落,引发人们对传统手艺命运的思考,题目有暗示主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凸显人物形象。老罗头是民间手艺人,手艺是他一生的寄托,技艺高超、坚守手艺是老罗头的特点。统领全文(或:以手艺为线索),使情节更加集中。小说主要围绕老罗头补锅的手艺在时代变迁中受到冷落的现实展开。暗示主题。小说从补锅手艺写起,引发对传统手艺的当代命运的思考。(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

你与谁聊天

白旭初

老头子走了。女儿也走了。

天国没有回程的路,老头子永远回不来了。女儿在南方的台资企业打工,一年才能回来一次。

女儿回南方前对老妈说,老爸的手机您用着吧。又说,有事打我的电话,我也会常打电话给您的。

老妈本地再无亲人,加上腿脚不太灵便,每天除了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自个儿做饭自个儿吃外,就是靠在沙发上,盯着茶几上的手机发呆。她期待和在南方的女儿说说话,但手机沉默着一声不响。

这天,老妈毅然拿起手机,拨了女儿的号码,但传来的是另一个女人的声音: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老妈又连续拨了几次,还是关机。她生气地把手机扔在沙发上。

傍晚时分,老妈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接着传来女儿焦急的声音:老妈,您给我打了5个电话,家里有急事?您还好吗?

家里没事,我也没事,就是想和你说说话。老妈说,你怎么把手机关了呢?

我在流水线上干活,一刻也不能停手。女儿说,而且,上班时间接打电话要罚钱的。

老妈说,你这么晚了才下班?

嗯,天天加班。女儿打了个哈欠,说,下了班就想睡。

老妈泪眼蒙,说,下班了抓紧时间休息,不给我打电话不要紧,打长途挺费钱的!

女儿想,老妈真可怜,今后再忙再累也不能忘了给她打电话。

一天,女儿轮休,她上街买日用品时给老妈打了个电话,语音提示却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女儿想,好事呀,老妈终于和别人有往来有联系了。

女儿买完东西后,又给老妈打电话,语音提示还是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女儿想,这电话打得够久的了,老妈和谁通话呢?

女儿不记得重拨了几次,老妈的手机终于接通了。女儿问,老妈,和谁打电话呀?打了这么长时间!

老妈说,一个熟人。

女儿说,聊些什么呢?

老妈顿了一下,说,没聊什么,就是天南地北聊天呗!

女儿和老妈聊了20多分钟。挂了电话后,还沉思了一会儿。

又一天,女儿上班时,流水线突然出故障停机了。趁流水线抢修间隙,工人们都走到车间外透气。女儿忙打开手机给老妈打电话,奇怪的是,语音提示又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女儿隔一会儿重拨一次,直到流水线修好了,老妈的手机也没能接通。

晚上,女儿又给老妈打电话。电话通了,母亲却说,有事吗?没事别打电话,费钱哩!

女儿说,老妈您开电话会议呀,和谁聊天呢?

老妈说,也是熟人。

女儿说,聊些什么呢?

老妈说,没聊什么,就是天南地北聊天呗!

女儿想,老妈是不是有相好的了?女儿说,和您聊天的是个老头儿吧?

老妈不语,只嘿嘿一笑。

女儿暗暗思忖:老妈还不到花甲年纪,有个老来伴也是一桩美事啊!

女儿请了几天假,决定回家一探究竟。女儿刚进家门,老妈的手机就响起来了。

老妈把手机举到耳边,问,你好!你是谁?你找谁?

老妈说,哦,你要我猜你是谁?哦,我猜不出。

老妈说,你要我仔细听你的声音,我也听不出你是谁。

老妈说,哦,你是湖北的,我猜出来了,你姓董吧?

老妈说,怎么样?我猜对了吧!我还知道你是我老头子的亲侄子呢。

老妈说,哎呀!伯伯得癌症住医院了?借两万块钱,没问题。

老妈说,别急!叔叔到上海出差,等几天才能回来,到时会把钱送到医院去。

老妈说,啊,不要叔叔送?好哩,他回来后,就把钱给打过去……

女儿再也听不下去了,大声说,老妈,这是——

女儿还没把骗子二字喊出口,老妈就急忙把通话结束键按了。

老妈说,我早知道他们是骗子。当年你老爸就上过当。

女儿说,知道是骗子干吗还聊得起劲?

老妈说,骗子打电话给我,我就当是聊天呗!

老妈又说,只要不把话说死,不揭穿他们的鬼把戏,他们就会天天打电话来。

女儿眼里顿时噙满了泪水。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小说以小事切入社会热点问题,小说中写老爸离世,只剩老妈独居,女儿外出打工太忙,再加上上班身不由己,很少给老妈打电话。

B.老妈开始时期待女儿给自己打电话,但到后来却对女儿说没事别打电话,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老妈对女儿的体贴和关爱。

C.老妈在女儿还没把骗子二字喊出口前就急忙按了通话结束键,是因为怕骗子得知骗局被识破后,不再打电话过来,自己就没人聊天了。

D.小说结尾处女儿的流泪,是为老妈的孤独而流泪,为自己没能够尽孝心陪伴老妈而流泪,也为老爸的去世而流泪,自然而感人。

解析:D 为老爸的去世而流泪不合文意。

5.小说以打电话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5)

答:                                                                   

                                                                       

                                                                       

                                                                         

解析:小说叙述了空巢老人打电话的故事,连接故事情节的枢纽是打电话,小说是通过打电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彰显文章主题的。如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打电话展开:老妈打不通女儿的电话,为后面与骗子通电话的情节埋下伏笔;女儿打不通老妈的电话继而回家,然后发现老妈与骗子通电话。这就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

参考答案:打电话是小说的行文线索,以此为中心叙事使故事情节更紧凑;通过打电话这件事,成功地展现了老妈作为空巢老人的孤独形象和女儿的孝顺的形象;通过打电话这件小事,展现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心理,表达了空巢老人孤独寂寞、渴望关爱的深刻主题。(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

6.请从小说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两方面谈谈这篇小说的特点。(6)

答:                                                                  

                                                                       

                                                                        

                                                                         

解析:题目要求从小说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两方面来谈,这就明确指出了答题的范围。从主题思想方面来看,以打电话的小事情反映空巢老人的现状,以小见大;从艺术构思方面来看,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回答时可以先总结,然后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主题思想深刻。小说涉及的人物不多,却以小见大,描写了空巢老人的现状,揭示了当下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精神空虚,亟须得到关怀的深刻主题。艺术感染力强。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如结尾处写老妈知道打电话的是骗子,却不愿拆穿骗子的骗局,出人意料,使小说更富艺术感染力。(每点3)

 

小说环境类题配套练

(时间:36分钟 满分:28)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

宗 璞

昆明的天,非常非常的蓝。

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会令人赞叹不已了。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蓝得让人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一下,哦!有这样蓝的天!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日寇飞机首次袭击昆明,玷污了纯净的蓝天和瑰丽的白云。

空袭威胁着昆明。跑警报已经成为昆明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像吃饭睡觉一样占一定的时间。有一阵空袭格外频繁,人们早早起身,烧好一天饭食,不等放警报便出城去,到黄昏才回家。有一阵空袭稍稀,人们醒来后最先想到的还是今天会不会有警报。如果有几天没有,人们会在菜市上说点废话:日本鬼子轰炸没有后劲,飞机给打下来了。”“几架?”“十多架。”“我听说二十多架!说完这些无可追究的话,哈哈一笑走散。

日本空军大概在养精蓄锐。让昆明人享受了几天平安之后,又一次大举轰炸了昆明。随着警报声响,明仑大学的师生都向郊外走去。他们都可谓训练有素了,不少人提着马扎,到城外好继续上课。一个小山头两边坡上,很快成为两个课堂,一边是历史系孟樾(字弗之)讲授宋史,一边是数学系梁明时讲授数论。孟樾讲到周濂溪的太极图说。梁明时讲到第一位对数论作出巨大贡献的欧洲人费马。现在说到无限下推法:形如4n1的一个质数可能而且只能以一种方式表达为两个平方数之和……”这些玄妙的话传入历史系学生的耳鼓。数学系学生则听见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两位先生有力的声音碰撞着,大家听得都笑起来。

紧急警报响了,讲课依然进行,没有人移动。传来了飞机的隆隆声,仍然没有人移动。空中出现了轰炸机,排成两个正方形,黑压压的,向头顶飞来。愈来愈强的马达声淹没了讲课的声音。两位先生同时停止了,示意学生隐蔽。

升空了,我们的飞机升空了!学生们兴奋地大喊。只见我们的飞机只有两架,正勇敢地升空迎战。下面高射炮也开始射击。但究竟火力太小,敌机仍然从容地飞,开始按着次序俯冲投弹了。一声声爆炸,震得地面都在跳动。新校舍起火了!好几个学生同时叫。只见新校舍上空浓烟滚滚,是中了炸弹。

卣辰!卣辰在实验室!弗之猛然想到,心里一惊,恨不得走过去看个明白。

庄卣辰本来已经接受劝说,不守实验室,参加跑警报。近来因为学校购买了两件珍贵仪器——光谱仪和墙式电流器,他总觉得走开不放心。几次空袭都没有飞机来,他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不如留着看书思考问题,倒是清静。光谱仪的核心是光栅,体积不大,可以拆下带走,但卣辰觉得带出去不安全,总之是不如守着。

他坐在实验桌前,读一本新到的物理杂志,那是1938年春剑桥大学出版的。四周很静。他解开长衫领扣,读得专心,没有听见远处的隆隆声。及至飞机轰鸣直追头顶,他才猛然意识到敌机来了。

窗外红光一闪,巨大的爆炸声震得他跳起来。眼看着一排排校舍倒塌下来,洋铁皮屋顶落下时发出金属的声音。这样近!他想,下意识地取出光栅掩在衣襟中,又把值夜的棉被盖住电流器,才走至门外。敌机飞得很低,似乎对准了他,机舱中的人清晰可见。又是一声天塌地陷般的巨响,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庄卣辰醒来时,发现自己好好站着。他倒不了,因为半截身子埋在土中。他仍紧紧抱着光栅。光栅完好无损!这时还没有放解除警报,人们纷纷回到新校舍来救护。人们跑过来时,见庄先生如一尊泥像,立在废墟上,眼泪将脸上泥土冲开两条小沟。庄先生在哭!人们最初以为他是吓的,很快明白了他哭是因为高兴,为光栅的平安而高兴!

发现两个人!恐怕已经死了!救火的人跑过来报告。很快有学生认出,两位死者是化学系学生,参加步行团由长沙到昆明的。他们像千百万青年一样,有热血,有头脑,有抱负,原是要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怜刹那间便做了异地望乡之鬼!

火场上飘过来白烟,似要遮住一切。孟弗之和梁明时,还有其他人等都肃立,良久不语,一任浓烟缠绕。

只有那蓝天依旧,蓝得宁静,蓝得光亮。它没有留下一点敌机破坏的痕迹,它这样宽阔,这样深邃,连妖魔鬼怪也都能融成美丽的蓝。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有警报时,大学的不少师生提着马扎,到城外继续上课;没有警报时,市民在菜市上说点废话。说明民众已对空袭不以为意,侧面反映出空袭之频繁。

B.庄卣辰不愿意参加跑警报,认为跑出去实在浪费时间,总是留在实验室看书思考问题,乱世中依然坚持学术研究,主要是因为他不放心光谱仪和墙式电流器。

C.两个学生在空袭中不幸遇难,做了异地望乡之鬼,故事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写出了炮火硝烟中的冷酷与残忍。

D.小说以明仑大学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为背景,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孟樾、梁明时、庄卣辰等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

解析:C C项,故事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理解错误。

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要对照文本,对各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不能被一些术语所迷惑。例如C项说故事曲折离奇,情节跌宕起伏,判断该选项正误,就要对故事情节进行整体把握,然后再作出自己的评估,不能见到某些术语就轻易作判断。  

2.文中多次写到蓝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

答:                                                                        

                                                                           

                                                                            

                                                                              

解析:分析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蓝天的意图,首先要找到蓝天在文中的位置。文中关于蓝天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前三段和最后一段。然后可以结合作品具体的创作背景、蓝天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创作态度展开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写了纯净的蓝天被战争玷污,但蓝天的美丽不会因为战争而改变,既交代了时代背景(战争环境),又蕴含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怒。美丽的蓝天与空袭的敌机形成对比,体现战争的残酷。蓝天象征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性,含蓄地表现了在残酷的战争中,师生依然教书读书做学问,彼此间的情谊和关爱未改变,保持了人格的高贵与尊严。(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3.宗璞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答:                                                                        

                                                                           

                                                                             

                                                                            

解析:要理解这些乱世中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就需要我们结合文章内容,并从文中人物的具体行为里概括出他们的精神品质,如在动荡的环境中,孟樾、梁明时、庄卣辰仍坚持并醉心于各自学术领域的研究,从中可归纳出他们有严谨的学术精神等;从他们坚持上课、教太极图说、讲数论、护卫实验设备等行为,可归纳出他们把教书育人、传承文化当作使命等;从在动荡的大环境中,他们保持了人格、尊严和骨气,实现了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可归纳出他们有坚定的爱国情怀等。

参考答案:他们在颠沛流离中坚持学术研究,有严谨的学术精神:孟樾研究宋史,梁明时专研数论,庄卣辰醉心物理,通过学术研究来实现人生价值。他们教书育人,传承文化:警报声中坚持上课,教太极图说,讲数论;敌机轰炸时奋力护卫实验设备。把文化传承当作历史使命,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正义,使知识和文化在战火中得以传承。他们在乱世之中不仅保持了关爱、牺牲、坚忍的人格,活出了知识分子的尊严和骨气,还为兴学强国奉献全部心血,实现了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表现了知识分子坚定的爱国情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每点2分,共6)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

杭州巷10

夏 阳

幸福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流密集,左边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岔路,叫平安街,顺着平安街进去百余米,一拐弯,眼前生出一条南北向小巷,便是杭州巷。

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的青苔,一直延伸到尽头。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透过门缝,可隐约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小巷里,渺无人烟,只有寂寞的风,顺着寂寞的巷道穿过,轻轻吹拂着墙头几株寂寞的茅草。步行在小巷里,抬眼望去,四周就像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沉睡不醒。

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巷10号,那也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我去的时候正值深秋,碧空如镜。上午的阳光嫩黄羞怯,在墙头瓦楞上探头探脑,却无法照进小巷。行走在小巷里,头上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人却站在岁月的阴凉中。驻足10号门前,我感慨颇多,犹豫良久,那两扇厚重的木门还是被我轻轻地叩响了。

须臾,一个老太太站在门口。她的目光和善,完全没有都市人惯有的那种警惕。我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是摄影发烧友,爱好用镜头来捕捉历史。老太太把我迎进院内。院子很大,里面种了不少花草。秋天的菊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白如雪,粉似霞,而黄的,则黄得热闹,亦黄得伤感。院内飞檐斗角,回廊石阶,曲径通幽。难以置信,在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脚下,竟然藏着这样的深居大院。

老太太说自己有八十高龄,有个留学海外的儿子,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明年也将花甲之年了……老太太说她姓李,从十八岁结婚那年起,已经在这院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里,女儿夭折,儿子客死他乡,佣人被遣散,老伴过世,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昔日门庭喧闹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子了。老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谈论别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

我问:这巷子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老太太说:现在知道这巷子来历的人应该不多了。说来话长,早在清朝末年,有一批杭商集体迁移来此,他们开茶庄、丝绸店和当铺等。买卖做大了,赚钱了,在这里扎根,抱团买地置业,于是就有了这杭州巷。你可别小看这巷子,它可是当年这座城市的心窝窝呢。巷道之所以修得这么窄,就是为了减少闲杂人员的进入。无论多大的官来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皇帝来了,也得老老实实从巷子口步行进来。说到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杭州巷在当年是如此的尊贵显赫。望着老太太一脸甜蜜而略带羞涩的回忆神情,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被浩大的迎亲队伍捧进了这杭州巷。

在杭州巷10号,如置身于山野的一处宅院里,都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嘈杂似乎远去。空气里,有花的阵阵清香,在明朗的阳光下,微微发酵。和老太太坐在一块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告别老太太,告别杭州巷10号,重新回到巷子里。我默默退出杭州巷时,一个磨刀师傅正挑着担子站在巷子口,高声叫喊着:磨剪子嘞,戗菜刀!他抑扬顿挫的叫喊声跌落在小巷里,溅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磨刀师傅喊了数声,站了片刻,却没有走进小巷。

我回到单位。主任问我:老太太同意拆迁了?

我默默地望着主任难看的脸色。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我向主任建议道: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要不,我们等到明年开春再说,如何?

主任沉默不语。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小说中人物不多,人物关系也不复杂,也未设置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非常注重营造小说的环境氛围。

B.杭州巷10号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小说写户主老太太没有搬走,体现了老太太对宅子的眷恋。

C.小说结尾只有一句话,写主任沉默不语,但主任内心可能并不平静。结尾意蕴悠长,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在征求户主老太太是否同意拆迁时,非常犹豫,既体现了拆迁工作的难度,也体现了对老太太的同情。

解析:D D项,没有征求老太太是否同意拆迁,非常犹豫主要是因为对这里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也有眷恋。 

5.小说第二自然段对杭州巷的环境进行了描写,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答: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的环境描写是高考常考的题型之一,对环境描写的分析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环境描写,一方面渲染氛围,增加文章的厚重感;另一方面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说第二自然段对杭州巷的环境进行了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杭州巷荒凉、古朴、幽深的自然特点,这彰显出一种淳厚的文化气息,引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为下文揭示老太太是杭州巷唯一的住户做铺垫,同时也表现了老太太对宅子的深厚情感,引人深思。

参考答案:所描绘的环境幽深、古朴、荒凉,体现了杭州巷浓郁淳厚的古文化气息,引导读者思考有关历史文明与文化传承的问题。引发的感慨,为下文揭示老太太是杭州巷唯一的住户做铺垫。杭州巷的落寞衬托出下文杭州巷10号的静谧洁雅,能更好地凸显老太太对宅子的深厚情感。(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

6.小说写了关于城市拆迁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

答: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性的题目,在探究文章主旨的时候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如何去传承古老社会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寄托,这是一种情怀的体现。文中的老太太之所以不愿意离开,是因为这个地方承载着老太太深厚的情感。作者写这篇文章实际上也是对历史文明衰落的伤感,作为现代人应该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历史文明有一种崇敬之情。

参考答案:主旨:在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如何看待与处理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之间的冲突问题,如何保护历史文明和传承传统文化。

情感取向:对历史文明的敬畏;对历史文明被冷落的伤感;对现代文明的发达导致历史文明衰落的无奈;对处于拆迁中的老太太现状的担忧。

 

 

小说探究类题配套练

(时间:36分钟 满分:28)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

远 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世,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了,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还从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在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哎,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的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给自己说。

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一声。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青树在父亲去世前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单调,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体现了他失去父亲的不习惯,这也是为后文红苗的出场张本。

B.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一个小黑点,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心境的变化与生活的转变。

C.进山后的红苗被深山感染,融入青山绿水中,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这深化了小说回归自然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凋敝的思索。

D远山这个特定形象其实隐喻的是传统的文化观、价值观与社会观;作者极力渲染山间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喜爱。

解析:C C项,小说主题并非呼唤人们回归自然,也未思索乡村文明的日益凋敝。

2.小说用拟人手法描写老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答:                                                                  

                                                                           

                                                                          

                                                                           

解析:在文中,青树把老牛也看作自己的父辈,因而老牛其实就是父辈精神的象征,牛具有父辈的勤恳、踏实。基于此,作者把牛拟人化,更有利于传达主人公青树在父亲离世后的情感。而老牛的存在,也将人和牛的感情与人和人的感情同化,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世间的温情。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老牛的不转弯与转弯写出了主人公青树在父亲离世后内心的痛楚与细微波澜;老牛是父辈精神的化身,从老牛身上可以看到父辈的勤恳与踏实;通过父亲、青树与老牛的人畜之情,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父慈子孝的人间温情。(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3.小说以远山为题,有人认为以转弯为题更恰当,你认为远山转弯哪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答:                                                                

                                                                            

                                                                          

                                                                          

解析:分析小说题目的好处,主要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题目对小说三维(人物、情节、主题)的影响;二是题目本身是否具有审美意义(蕴含丰富的意蕴)。如以远山为题,远山既是实指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又指一种生活境界,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出来的一种令人向往的自然温馨的生活姿态;远山一词含蓄且极富诗意。而以转弯为题,在情节上更契合小说主题,小说中多次出现转弯的字眼,它既是道路的转弯,又象征着生活方式和心态的转变,更符合主题,青树和红苗因观念上的转变走向了更美好的生活。

参考答案:(示例一)远山为题更恰当。远山富有象征意义,以远山为题,更能表现山间生活的纯净、自然与温馨;远山寄寓了作者对纯粹质朴生活的向往;远山为题含蓄而更富有诗意。(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示例二)转弯为题更恰当。小说的情节始终围绕着是否转弯展开,青树与红苗都有一个转弯的过程;转弯暗示了人物心理、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从单调重复转向丰富多彩;转弯更符合小说的主题思想,过日子也要不断地转弯,只有善于转弯,放弃旧观念,才能追寻到美好生活。(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

驴打滚儿

林海音

半个月过去,宋妈说,她跑遍了北京城的马车行,也没有一点点丫头子的影子。

树荫底下听不见冯村后坡上小栓子放牛的故事了,看不见宋妈手里那一双双厚鞋底了,也不请爸爸给写平安家信了。

冬天又来了,黄板儿牙又来了。宋妈让他蹲在下房里一整天,也不跟他说话。这是下雪的晚上,我们吃过晚饭挤在窗前看院子。宋妈把院子的电灯捻开,灯光照在白雪上,又平又亮。天空还在不断地落着雪,一层层铺上去。宋妈喂燕燕吃冻柿子,我念着国文上的那课叫作《雪》的课文: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老师说,这是一个不会作诗的皇帝作的诗,最后一句还是他的臣子给接上去的。但是念起来很顺嘴,很好听。

妈妈在灯下做燕燕的红缎子棉袄。妈妈说:把你当家的叫来,信是我请老爷偷着写的,你跟他回去吧,明年生了儿子再回这儿来。是儿不死,是财不散,小栓子和丫头子,活该命里都不归你,有什么办法!你不能打这儿起就不生养了!

宋妈一声不言语,妈妈又说:

你瞧怎么样?

宋妈这才说:

也好,我回家跟他算账去!

爸爸和妈妈都笑了。

这几个孩子呢?宋妈说。

你还怕我亏待了他们吗?妈妈笑着说。

宋妈看着我说:

你念书大了,可别欺侮弟弟呀!别净跟你爸爸告他的状,他小。

弟弟已经倒在椅子上睡着了。

宋妈把弟弟抱到床上去,她轻轻给弟弟脱鞋,怕惊醒了他。她叹口气说:明天早上看不见我,不定怎么闹。她又对妈妈说:这孩子脾气犟,叫老爷别动不动就打他;燕燕这两天有点咳嗽,您还是拿鸭梨炖冰糖给她吃;英子的毛窝我带回去做,有人上京就给捎了来;珠珠的袜子都该补了。还有……我看我还是……唉!宋妈的话没有说完,就不说了。

妈妈把折子拿出来,叫爸爸念着,算了许多这钱那钱给她;她丝毫不在乎地接过钱,数也不数,笑得很惨:

说走就走了!

早点睡觉吧,明天你还得起早。妈妈说。

宋妈打开门看看天说:

那年个,上京来的那天也是下着鹅毛大雪,一晃儿,四年了!

妈,宋妈回去还来不来了?我躺在床上问妈妈。

妈妈摆手叫我小声点儿,她怕我吵醒了弟弟,她轻声地对我说:

英子,她现在回去,也许到明年的下雪天又来了,抱着一个新的娃娃。

明天早上谁给我梳辫子?我的头发又黄又短,很难梳,每天早上总是跳脚催着宋妈,她就要骂我:催惯了,赶明儿要上花轿也这么催,多寒碜!

明天早点儿起来,还可以赶着让宋妈给你梳了辫子再走。妈妈说。

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听见窗外沙沙的声音,我忽然想起一件事,赶快起床下地跑到窗边向外看。雪停了,干树枝上挂着雪,小驴儿拴在树干上,它一动弹,树枝上的雪就被抖落下来,掉在驴背上。

我轻轻地穿上衣服出去,到下房找宋妈,她看见我这样早起来,吓了一跳。我说:

宋妈,给我梳辫子。

她今天特别和气,不唠叨我了。

小驴儿吃好了早点,黄板儿牙把它牵到大门口,被褥一条条地搭在驴背上,好像一张沙发椅那么厚,骑上去一定很舒服。

宋妈打点好了,她用一条毛线大围巾包住头,再在脖子上绕两绕。她跟我说:

我不叫你妈了,稀饭在火上炖着呢!英子,好好念书,你是大姐,要有个样儿。说完她就盘腿坐在驴背上,那姿势真叫绝!

黄板儿牙拍了一下驴屁股,小驴儿朝前走,在厚厚雪地上印下了一个个清楚的蹄印儿。黄板儿牙在后面跟着驴跑,嘴里喊着:得、得、得、得。

驴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铃铛,在雪后的清新空气里,响得真好听。

(选自《城南旧事》,有删改)

[]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驴打滚儿》是其中一篇,写宋妈的悲剧命运。她嫁给一个好吃懒做的赌徒,生下一双儿女后,就去了英子家做佣人,丈夫则偷偷把女儿卖了,儿子因没照看好掉到河里淹死了。过了好几年,宋妈才知道,之前她还在一直给儿子小栓子做新衣服、新鞋子往家里带。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小说中写英子念课文《雪》这一情节,营造了温馨的氛围,表明宋妈与这个家庭关系融洽,同时也反衬了宋妈的悲苦。

B.宋妈在离开前的晚上,跟英子的妈妈交代了很多注意事项,表现出宋妈对英子和弟弟妹妹的不放心,体现了她矛盾的心理。

C.宋妈说回家和丈夫算账,英子的爸妈都笑了,他们笑的原因是他们了解宋妈,宋妈不是那种跟人算账的人,宋妈这样说表明她接受了他们的安排。

D.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回忆了关于宋妈的生活点滴,表现了英子对宋妈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解析:D 小说中没有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宋妈的形象特点。(5)

答:                                                                       

                                                                           

                                                                           

                                                                          

解析:作答本题,应抓住宋妈的语言和行为来归纳宋妈的形象特点。如宋妈离开前对孩子们不放心,由此可归纳出富有爱心。离开英子家前向英子母亲交代了很多事,由此可归纳出做事尽心。失去女儿和儿子的宋妈,接受英子母亲的安排,回家再生一个儿子,由此可归纳出随和认命

参考答案:富有爱心。爱雇主家的孩子,要随丈夫回家了仍对他们不放心。做事尽心。在英子家做佣人尽心尽责,深得英子一家人喜爱,离开英子家前向英子母亲交代诸多事情。随和认命。女儿被丈夫卖掉了,儿子因没照看好淹死了,英子母亲让她回家再生一个儿子,她安然接受。(答出一点得2分,答全得满分)

6.请探究小说结尾两段的丰富意蕴。(6)

答:                                                                       

                                                                            

                                                                          

                                                                          

解析:本题要求探究小说结尾两段的丰富意蕴,考生在答题时,要抓住结尾两段所描写的画面美好的特点,深入挖掘美好画面背后的意蕴。印下了一个个清楚的蹄印儿,写出了念念不忘宋妈离开时的画面,这正是对宋妈的依依不舍的真情流露。雪后的清新空气”“响得真好听的铃铛声,这些美好的画面与宋妈以前的悲剧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寄托了对宋妈的美好祝愿。

参考答案:小说结尾美好的画面是永恒的记忆,寄托了对宋妈的喜欢,以及不舍得她离开的思想情感;在雪后清新的空气里,响得真好听的铃铛声,寄托了对宋妈的美好祝愿,希望宋妈能结束悲苦的命运,迎来美好的未来。(每点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