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预防常采取三级预防的措施。
第一级预防,通俗地讲就是“防患于未然”,是控制肺癌的第一道屏障,前面提到的控制吸烟、环境保护和职业暴露预防措施等等,其实就是第一级预防措施。 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第二级预防呢?平时除了定期检查之外,还要注意一些身体的“报警信号”。常见的“报警信号”有:①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咳嗽持续2-3周,且经常规的止咳、抗炎治疗无效;②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但咳嗽的性质发生了改变;③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短期内持续或反复痰中带血;④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⑤原因不明的四肢关节疼痛及末端指(趾)头增粗;⑥既往有肺结核病史,但近期结核病灶的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⑦胸腔积液,尤其是逐渐增加的血性胸腔积液。当然,这里也很难概括全面。总之,当身体出现不适变化时,要及时就诊,争取做到“三早”。 至于第三级预防,它是对已确诊的肺癌患者采取的措施,包括防止因病致残和康复治疗两个阶段。第三级预防主要通过对肺癌患者进行综合有效的治疗,防止肺癌的复发和转移,注重康复、姑息和止痛治疗,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指导,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