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8-01-18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涩沉涩者气逆,胃者水谷之海,其血盛气壮,今反脉沉细者,是逆常平也。  太素作“沈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沈细为寒,寒气格阳,故人迎脉盛。人迎者阳明之脉,故盛则热也。人迎谓结喉傍脉动应手者。人迎者胃脉也,胃脉循喉咙而入缺盆,故云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为痈也。血气壮盛而热内薄之,两气合热,故结为痈也。  

黄帝问道:有胃脘痈病,用什么方法来诊断?岐伯回答:诊断这种病,应当先检查它的胃脉,其趺阳脉必然沉,沉涩就是胃气上逆,上逆则人迎脉跳动跳动甚就是有热。人迎的动脉,由于趺阳脉沉涩,出现气逆现象,而人迎跳动盛,这就说明热聚结在胃口而不得散发,所以胃脘发生痈肿。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有所伤,及有所倚,则卧不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五藏有所伤损,及之水谷精气有所之寄扶,其下则卧安,以伤及于藏,故人不能悬其病处于空中也。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精有所之寄则安”作“情有所倚则卧不安”。太素作“精有所倚则不安”。  

黄帝说:讲得好。有人睡不安宁,是什么缘故?岐伯说:这是因为五脏有所伤,或情绪过于偏颇,如果不能消除这两种原因,睡眠是不能安宁的。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谓不得仰卧也。岐伯曰:肺者之盖也,居高布叶,四藏下之,故言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肺气盛满,偃卧则气促喘奔,故不得偃卧也。论在奇恒阴阳中。奇恒阴阳,上古经篇名,出本阙。  

黄帝说:又有人不能仰卧,这是什么缘故?岐伯说:肺藏位最高覆盖着各个器官,邪气充盛那么脉就胀大,肺的络脉胀大,就不能仰卧古代《奇恒阴阳》有这的论述。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不然言不沈也。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不然”作“不知”。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以冬左脉浮而迟,浮为肺脉,故言颇关在肺也。腰者肾之府,故肾受病则腰中痛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左脉浮迟,非肺来见,以左肾不足而脉不能沈,故得肺脉,肾为病也。  

黄帝说:因气逆而病的,诊得右沉而紧,左浮而迟,不知哪里?岐伯说:冬天诊察,右脉本应当沉紧,这是和四时相应的;而手脉搏迟,这就与四时相违反了。左手见浮迟脉,应该是肾脏有病,脉象大约近于脉,部要感到疼痛。黄帝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岐伯说:少阴脉贯并络肺脏,诊得浮迟脉,这说明肾气不足,肾脏有病,所以才有腰痛之苦

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治之,而皆已安在?言所攻则异,所愈则同,欲闻真法何所在也?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言虽同曰颈痈,然其皮中,别异不一等也,故下云。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息,★也,死肉也。石,砭石也。可以破大痈出脓,今以 针代之。  

黄帝说:讲得好。患颈痈有的用砭石治疗,有的用针治疗,都能痊愈它的法是怎样的?岐伯说:这是病名虽然一样,病的类型却不同的缘故如由于结停聚而成的痈肿,应该用针刺开其穴,泻去其气;若气盛血聚、脓已成熟的痈肿应该用砭石泻其血,这就是所说的同病异治。

帝曰:有病怒狂者,新校正云,按太素“怒狂”作“善怒”。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狂不虑祸,故谓之狂。岐伯曰:阳气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言阳气被折,郁不散也。此人多怒,亦曾因暴折而心不舒畅,故尔。如是者,皆阳★躁极所生,故病名阳厥。帝曰:何以知之?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言头项之脉皆动不止也。阳明常动者,动于结喉傍,是谓人迎,气舍之分位也。若少阳之动,动于曲颊下,是谓天窗天牖之分位也。若巨阳之动,动于项两傍大筋前陷者中,是谓天柱天容之分位也。不应常动而反动甚者,动当病也。  新校正云,详王注以天牖为少阳之分位,天容为太阳之分位。按甲乙经天牖乃太阳脉气所发,天容乃少阳脉气所发,二位交互,当以甲乙经为正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其食即已。食少则气衰,故筋去其食,即病自止。使之服以生铁为饮,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为饮”作“为后饭”。夫生铁者,下气疾也。之或为人传文误也。铁落,味辛微温平,主治下气,方俗或呼为铁浆,非是生铁液也。

黄帝:有一种使人怒的病,是怎样生的?岐伯答道发生于阳气过盛。黄帝又问:阳气为什么能够使人发狂?岐伯答道阳气因突然有所挫折,而难于疏解,所以容易发怒,病名叫做阳厥。黄帝说:怎么能知道要发病呢?岐伯说:正常阳明经脉象人迎穴是跳动的,太阳经脉象天窗,阳经象天容,其动是隐蔽的;如果不甚搏动的,而突然搏动太快,这就是阳厥善怒而狂的征候。黄帝又问这样病如何治疗呢?岐伯答道减少膳就可痊愈。因为食物入胃,能够助长阳气,所以减少食物,阳气衰,病就能好。同时,再给它服点生铁落饮,因为生铁落是能去癫狂一类病的。

帝曰:善。有病身热者,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饮酒中风者也。《风论》曰:饮酒中风,则为漏风,是亦名酒风也。夫极饮者阳气盛而腠理疏,玄府开发,阳盛则筋痿弱,故身体解堕也。腠理疏则风内攻,玄府发则气外泄,故汗出如浴也。风气外薄,肤腠复开,汗多内虚,瘅热熏肺,故恶风少气也。因酒而病,故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朮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术,味苦温平,主治大风止汗。麋衔,味苦寒平,主治风湿筋痿。泽泻,味甘寒平,主治风湿益气。由此功用方,故先之饭。饭后药先谓之后饭。  

黄帝说:讲得好。有患全身发热的人四肢懈怠,汗出多得象洗一样,怕风,感觉气不够用,这是什么病?岐伯说:病名叫酒风。黄帝又问怎样治疗?岐伯说用泽泻和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配合研末,每次服三指撮,在饭前服下。

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者大也。  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也;《揆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新校正云,按杨上善云,得病传之,至于胜时而死,此为恒。中生喜怒,今病次传者,此为奇。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凡言所谓者,皆释未了义,今此所谓寻前后经文,悉不与此篇义相接,似今数句少成文义者,终是别释经文,世本既阙,第七二篇,应彼阙经错简文也。古文断裂,缪续于此。 

所谓沉伏而细小的脉,它应手象一样;推之,按之,脉气聚而不散的是坚脉;阴阳是大脉。上经讲自然界与人体活动关系的;下经》是讲疾病变化的;金匮讲诊断疾病决定死生的;揆度讲切按搏以判断疾病的;奇恒讲分析异常之病的。就是不受四时季节的影响而死亡就是随着四时气候变化而致”就是切按它的致原因,”就以诊断所得,结合四时顺逆,分析治法,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