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願隨身 2018-01-19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摘要:本文从三爻八卦卦序入手,以“易与天地准”为主线,探讨十翼及汉易中六爻八卦卦序的问题。本研究以韩仲民、 张立文先生提出的“六十四卦早于八卦,不是八卦重为六十四卦,而是由六十四卦提炼出八卦”的论点为出发点,用六爻八卦建立自然模型,再将六爻八卦模型简化得到三爻八卦卦序,从而证明了三爻八卦是从六爻八卦简化而来的结论。本文依据《说卦传》和《帛书·衷》的相关记载提出了两个完整的六爻八卦模型。用这两个模型对《说卦传》所列两种八卦卦序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同时简要的讨论了帛书卦序、京房卦序、孟喜卦序之间内在联系。文章还以六爻八卦模型理论作为依据,对《易》学理论中多有争议的问题,作了简明的论证,提出了新的诠释。

一、缘起

19845月在武汉《周易》学术讨论会上韩仲民先生首次提出“六十四卦早于八卦,不是八卦重为六十四卦,而是由六十四卦提炼出八卦”[1]的观点,随后,学界撰文论《周易》经传时,多有谈及阐发观点,但至今不见学界对此做进一步研究。

韩仲民先生在1988年撰文《周易系辞浅说》进一步阐述六十四卦早于八卦的几个论据:“甲骨文中所刻的卦画符号为六个数字一组,以后由数字卦演变为符号卦。重卦之说不见于先秦文献资料,《系辞》观象制器一章列举的十几个卦名,都属于六十四卦;《左传》、《国语》中有关卜筮的记载,如“遇乾之否”、“贞屯悔豫”等,也是指六十四卦。一般是以本卦和之卦对比,看哪个交变动了,根据变动的爻辞占问吉凶,在解释所取卦象时,才有了区分上下卦和互体的因素。从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看,是“二二相偶,非复即变”与上下卦的区分无关。作为卜筮记录的卦爻辞,由初爻到上爻,也是内容互相联系的一整体,没有上下之分的痕迹。而六十四卦中有八个卦上下卦完全相同,于是以三个符号组成的所谓单卦,就作为概率被提炼了出来。[2]

李学勤先生对这种观点不置可否,在《周易经传溯源》中说:“有学者提出六十四卦早于八卦,不是八卦重为六十四卦,而是由六十四卦提炼出八卦这是种非常新颖而有兴味的意见,值得大家考虑。”同时也提到“后来有论文进行评驳[3],其中举出卦名"习坎"为证。"习坎"己经包含了把六爻的卦分析为两个三爻的卦的意思,也就是说蕴含了重卦的观念。这个证据很重要,不过现在我们还没有办法证明"习坎"一语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即使知道,也只是说明当时已有经卦、别卦之分,不能推知经卦、别卦产生的先后。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先有六十四卦的新现点,"就目前已知的材料来看,还不能说这一新说可以成立,但是它是有意义的。它做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至少证明旧说是可以挑战的"。”[4]

吕绍刚先生不同意韩说,认为“孔子作的《易传》肯定先产生八卦,后产生六十四卦,而且肯定六十四卦由八卦相重而成。没有八卦便没有六十四卦。我觉得先有八卦而后产生六十四卦,符合事物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人类的认识,一般总是从具体事物或事物的具体方面开始,然后逐渐上升到抽象。上升到抽象并不算完结,必须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才是告一段落。易卦的产生与发展恰好反映古代中国人认识世界的长久的辩证过程。简单地说,古人先从静态的角度认识世界,这时他们即使看见了世界的运动和变化,也不能真正理解,更谈不到把握。八卦的产生就反映这一阶段的情况。”[5]

张立文先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总之,八卦与六十四卦的联系,古人可能直接求得六个奇偶数而成筮卦(数字卦),后又变换成阴阳六爻;或如《系辞》上第八章‘大衍之数’的成卦筮仪,而求得六爻而成一卦。当所得的卦,经长期积累,资料很丰富以后,便加以排比,去同存异,而得六十四卦。再由六十四卦而探其数字演化的规律,又概括成为八卦,而成为六十四卦的基础。这是由繁而简,故《易》为易简。然此简标志着认识上的深化。也有可能古人在占筮之时,就直接求得六个奇偶的筮卦,亦求三个奇偶数的数字卦的单卦,当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以后,经排比,去同存异而得八卦,由八卦而演成六十四卦。或可能这个积累、排比、去同存异、概括的过程是互相交错的。因此,八卦与六十四卦有着逻辑上的内在联系”。[6]

从上述几位学者的观点来看,学界对此说还是重视的。自汉代两千年以来,学界对八卦的讨论,似乎均局限于八经卦画卦和重卦的问题上,不同见解限于讨论八经卦由谁重为六十四卦。随着近年对出土文物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上世纪张正烺先生识别出数字卦、马王堆帛书《周易》面世,学界对传本卦序、帛本卦序、京房卦序等等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其重点都在六十四卦序上面。而在卦序研究的过程中,都是以三爻八经卦为理论基础。但是,对于三爻八经卦与六爻八卦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少有学者论及,至今亦无人对此深入研究。

笔者根据帛书《周易》卷后《系辞》、《衷》篇相关记载,与今本《系辞》、《说卦》等文献记载比较后,认为韩仲民先生的先有六十四卦而后有八卦提法是正确的,但是三爻八经卦(包括方位)并非从六十四卦提炼而来,而是由古人构建的六爻八卦自然模型简化而来。用六爻八卦讨论八卦卦序和方位,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汉易各种卦序的本来面貌,能够更清楚的理解相关易学概念。考古证明,古人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经在运用六个数字构成的(六爻)卦象了,这是古人是先求得六个奇偶数而成筮卦(数字卦)有力证据。从文献角度来看,正像韩仲民先生所说的,在先秦乃至西汉早期文献中根本就不存在八经卦的记载,而三爻八经卦只是作为一种卦象。在先秦乃至西汉人们只是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三爻卦画作为“卦象”使用。而将其作为八经卦则是在西汉末至东汉才形成的易学概念。

二、《说卦传》坎离震兑卦序系统

八卦卦序历来为易学研究者所重视,高怀民先生在其《先秦易学史》中说:“卦象排列的问题,是易学中的大问题,从易学史上看,一个新的学说的创立,十有八九是先推出一个卦象排列的新方式,其重要性可知。”传本《说卦传》是最早记录八卦卦序的文章,归纳《说卦传》各章所述八卦卦序,可知其中明确记载的八卦卦序有三种,分别为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所记载卦序,如下表: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比较可知在三种卦序中,第四章和第七章所记载的两种卦序(其余各章叙述八卦取象顺序同第七章),只是开始位置不同,卦与卦之间的相邻顺序是一样的,若以卦序循环的观点来看,这两种卦序可视为同一种排序。因此《说卦传》中所记载的卦序可归纳为两种,我分别将其称之为卦序一和卦序二,为方便比较我把两种列在下表中,请各位记住这两个卦序。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关于这两种八卦卦序的方位,《说卦传》只明确说明了卦序一的方位,《说卦传》第五章所记载: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依据《说卦传》第五章的卦序方位,宋代易学家邵雍用三爻八卦将其画成后天八卦图,并肯定的说这个卦序方位为文王所作,如图-1所示: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1 文王后天八卦卦序和方位图

对于卦序二,《说卦传》各章均没有有关其方位的记载,只是在《说卦传》第十章中说:

乾天也,故称父,坤地也,故称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坎再索而男,故谓之中男; 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因此,卦序二一直被学界以乾坤六子而论,即天地万物的伦常,就是父母子女的伦常关系。因为来自天然,所以称为天伦。而乾坤六子来自什么自然模型其方位如何,《说卦传》没有明确给出答案,两千年来众易家对此卦序的方位也没有一个说法。1973年马王堆帛书《周易》出土以后,人们发现,乾坤六子与帛书下体卦序有关系。学者对此多有研究[7],并且提出了多种挂序排列和方位排布的设想,其设想均以三爻卦论,后文将做比较分析,此不赘述。

另外,宋代邵雍把《说卦传》第四章所说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一段视为一种八卦卦序,并据此按邵氏的想法画出伏羲先天八卦,并附以方位如下图。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2 伏羲先天八卦卦序和方位图

邵雍并没有说明其创制的伏羲先天八卦与《说卦传》中两种卦序有什么关系,也没有在易理上说明伏羲先天八卦方位为何乾南坤北。对邵雍的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说,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议[8]。在上述有关八卦卦序、方位的记载中,都是以三爻八经卦为八卦主体。在今天用三爻八卦来讨论八卦卦序、方位似乎天经地义,无人异议。但是我们再看其它文献,似乎有些问题。

对于八卦卦序、方位记载较多的当属后汉初产生的《易纬》[9],在《易纬·乾凿度》中有记载:

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其布散用事也。

震生物於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於东南,位在四月。

离长之於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

兑收之於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於西北方,位在十月。

坎藏之於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於东北方,位在十二月。

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以其类成矣。

此处所记八卦不仅给出了方位还说明了方位与十二月份的关系,同时说明此八卦是四正四维。此种说法,将四正卦纳入一年之月份中,即坎当十一月,离当五月,震当二月,兑当八月。其它四卦是,乾主立冬,当十月,坤主立秋,当七月,巽主立夏,当四月,按其“阴从午”,“阳从子,子左行,午右行”的说法,制一八卦卦气图。此说来源于《说卦》中的八卦方位说,也是对孟喜说的发展[10]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3八卦卦气图[11]

我们特别注意到图-3中所画为六爻八卦。在《易纬·通卦验补遗》[12]中还记载了八卦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其中特别记载了坎、离、震、兑四正卦二十四爻与二十四节气对应关系:

冬至坎始用事,而主六气,初六爻也。小寒於次,直九二。大寒於坎,直六三。立春於坎,直六四。雨水於坎,直九五。惊蛰於坎,直上六。春分於震,直初九。清明於震,直六二。谷雨於震,直六三。立夏於震,直九四。小满於震,直六五。芒种於震,直上六。夏至於离,直初九。小暑於离,直六二。大暑於离,直九三。立秋於离。直九四。处暑於离,直六五。白露於离,直上九,秋分於兑,直初九。寒露於兑,直九二,霜降於兑,直六三。立冬於兑,直九四。小雪於兑。直九五。大雪於兑,直上六。

在图-3中,四正四维均以六爻八卦表示,《易纬》中的这两段记载分别讲了坎、离、震、兑四个六爻卦各爻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易纬·通卦验补遗》随后又进一步描述了三爻八经卦的方位与四立、二分、二至八个节气之间的关系:

冬至四十五日,以次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复当故卦。乾,西北也,主立冬。坎,北也,主冬至。艮,东北也,主立春。震,东也,主春分。巽,东南也,主立夏。离,南也,主夏至。坤,西南也,主立秋。兑,西也,主秋分。

由于“冬至四十五日,以次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复当故卦。”对于时间的限制,其后所述八卦无疑当应视为三爻八卦,显然与前一段把坎、离、震、兑四卦二十四爻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叙述相矛盾。把这两段话放到一起来看便有:“立春於坎,直六四”;同时,“艮东北也,主立春”。立夏於震,直九四;同时,巽东南也,主立夏。立秋於离,直九四;坤西南也,主立秋。立冬於兑,直九四;乾西北也,主立冬。综合两段话我们只能这样来理解:立春这个节气方位在东北,既是坎卦的第四爻,还是艮卦的(初始)位置;立夏这个节气方位在东南,既是震卦的第四爻,还是巽卦(初始)的位置;立秋这个节气方位在西南,既是离卦的第四爻,还是坤卦(初始)的位置;立冬这个节气方位在西北,既是兑卦的第四爻,还是乾卦(初始)的位置。如果将“冬至四十五日,……西也,主秋分”。一段中的八卦都看作六爻八卦。我们便可以得到两个二十四爻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其一是《易纬·通卦验补遗》记载的坎、离、震、兑二十四爻与二十四节气关系;其二是乾、艮、巽、坤四卦的初爻分别与立冬、立春、立夏、立秋对应时的二十四爻与二十四节气关系,列于图-4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4 天四卦与地四卦二十四爻与二十四节气对应关系图

在图-4中我把坎、离、震、兑称为天卦,称乾、艮、震、坤为地卦。把天四卦和地四卦按一年二十四节气变化顺序画成一个双层立体自然结构,如图-5所示。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5 天地盘八卦立体模型图

在中国古籍中“天地”二字用的很多,《黄帝内经》中共有以“天地”描述的文字共102见,《系辞传》中有“天地”二字共16处,其中第四章对于易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懮。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对照图-5的八卦自然模型,对《系辞》第四章的描述,有更深刻的理解,用模型解释十翼不是本文的主题,故不赘述。为了方便比较我把图-5画成平面的双层环形图,如图-6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6 天地盘八卦平面图

-6中最外层是二十四节气,中间一层坎、离、震、兑四天卦二十四爻分别对应一个节气,四卦初爻对应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内层乾、坤、巽、艮四地卦二十四爻亦分别对应一个节气,四卦初爻对应立冬、立秋、立夏、立春。图-6相当于把天炁、地炁阴阳变化画成内外两层平面图,我们再用这个平面六爻八卦模型图来看《说卦传》第三章的描述。

传本《说卦传》第三章,有: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依据图-5和图-6我们可以看到,

天地定位:说的是天地阴阳构成八卦各有其位,前坤两卦在立冬这个点上分而立之,乾始入冬,故有潜龙勿用,而坤始于霜降,故有履霜坚冰至。

山泽通气:山(艮)位于地卦代表地之气,泽(兑)位于天卦代表天之气,在天之泽为雨,天地之气相通,故有山泽通气;

雷风相薄:雷位居天卦之中、风居地卦之中,雷、风在立夏、小满、芒种三个节气交错相对,若即若离,故有风雷相薄;

水火不相射:水(坎)居天卦之中,坎水居北方,火(离)亦居天卦之中,离火居南方,南北两去均属天之气,故有水火不相射;

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在这个立体结构中,八卦交错排布,显然是八卦相错的。沿季节方向数往,顺。而逆季节方向知来,逆;

是故《易》逆数也:首先“逆数”中的“数”字是个动词发3声“shǔ”, 在上述六爻八卦模型中,笔者没有看出《易》与“逆数”的关系,在《说卦传》中只有卦序二可以称为“逆数”。这一点笔者将在推出帛书卦序模型后,再作说明。

从这段话对于卦序描述顺序来看:天地定位,乾坤两卦均属地卦(地,地);山泽通气,山在地而泽在天(地,天);雷风相薄,雷在天风在地(天,地);水火不相射,水火皆在天(天,天)。总顺序是从地到天,描述顺序规则如下表: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从上面分析可知,《说卦传》第三章所描述的是立体六爻八卦模型构成的天地阴阳变化结构。第五章的描述,则是把这个立体模型结构简化为平面三爻八经卦模型以后的卦序和方位,据此我便得出了三爻八经卦是从六爻八卦构成的自然模型简化而来的结论。站在卦序的角度上讲,《说卦传》第五章所描述的三爻八卦卦序方位与第三章“天地定位……。”所说的立体六爻八卦结构所描述的是同一个卦序。史太公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以此为据,若将《说卦》视为先秦之作,依韩先生的论点,先秦文献只论六十四卦而不论三爻八卦,也就顺理成章了。另外,从《帛书·衷》篇第四章与《说卦传》一、二、三章记载相似来看,传本《说卦传》与史太公所说的《说卦》应该是两个版本。对于这个问题,后文还将作深入讨论。

从《系辞传》记载的《易》与自然的关系上来看,无论是“易与天地顺”、“开物成务”还是“冒天下之道”都清楚地告诉我们,《易》是对自然的一种模仿,上述的这个六爻八卦立体结构模型,就是古人用八卦的形式模仿“天有四宫运行,地有四季变化”这样的自然理念。所以,卦序一是以一年中天上四宫二十八宿的运行与地上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的对应关系为原型,运用八卦作为一种表示形式,所建立的用于卜筮易学基本理论的模型。

至此,我们对《说卦传》中的卦序一,做出了解释。下面我们根据帛书《衷》的相关记载来说明《说卦传》卦序二的排列方位,并对《说卦传》、京房卦序、孟喜卦序做一个简单的讨论。让我们来看帛书《衷》的描述和帛书卦序的排列规则。

三、帛书《帛书·衷》篇的卦序系统

自从1984 年在《文物 》上公开发表帛书《周易》六十四卦经文,其不同于现存的任何一种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独特卦序及经后佚文,立即引起学界广泛的研究讨论。早期研究者有张政烺[13]、于豪亮[14]、刘大均[15]、张立文[16]、周立生[17]、李学勤[18]、邓球柏[19]等学者,随后邢文[20]先生对帛书《周易》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李尚信[21]先生更是积十年功力对周易卦序问题作了非常深刻地研究。本文笔者集前辈之智慧,仅限于讨论帛书《衷》篇中相关八卦序的内容。帛书《衷》篇第四章有如下记载:

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八卦相,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达数也。

这段记载与《说卦传》中第四章文字有差异,众多学者指出,《衷》篇与《说卦》的文字差异,绝不仅仅是文字通假的问题,它记录了古人的另外一种八卦系统,我仍然用六爻八卦来分析这段话的意义,先找出一个立体的八卦结构模型,然后再行简化为用三爻八经卦画出的八卦方位图。

阴阳是古人对自然中事物存在本性的概括,阴阳反映了自然现象的变化,以一天阴阳的变化为例,其阴阳消长必然从上午的少阳变化到下午的老阳,下午的老阳变成上半夜的少阴,再从上半夜的少阴变化到下半夜的老阴,从老阴再到少阳。也就是说阴阳变换转化一定要遵循从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少阳的规律,这就是所谓的易与天地准。

1、表示天炁的八经卦序

《帛书·辞传》上篇第十章记载的就是文王演卦的依据和目的:

是故《易》有大恒,是生两,两生四马,四马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六业。

根据上述原则,采用《帛书·系辞》所记载的八卦生成原理,把一个回归年作为大恒,并使阳仪在先,阴仪在后,生成八卦。首先定义两仪、四象、八卦三个层面上阴阳所代表的意义,画出如图-7所示的另外一个大恒生八卦图: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7 大恒中的天四卦模型

在图-7中可以看到,在八卦生成的过程中,纵向大恒生两仪和两仪生四象,不论是阴仪还是阳仪,都令其先生阳,而后生阴,在四象生八卦层面则是阳先生阳而后生阴、阴先生阴而后生阳。两仪、四象、八卦三个层面上横向从右到左阴阳变化,则满足少→老→少→老的自然规律。用这个模型模仿一年当中阴阳的变化,所得到的八卦卦序从右到左为:乾、兑、震、离、巽、坎、坤、艮。如表-1所示。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1 天四卦八经卦序

 

这个新的卦序代表了一年中阴阳的变化规律,我们把这个卦序的二十四爻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依周历以冬至为岁首的历法规则,把艮上爻、乾初爻、中爻,与冬至、小寒、大寒对应,乾上爻、兑初爻、中爻、上爻直到艮卦中爻分别与后续节气顺序一一对应,得到八卦二十四爻与二十四节气对应关系。将这个爻与节气相匹配的排列展开,得到图-8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8 天四卦爻位、节气对应图

在图-8中,由于一年节气变化是循环的,所以小寒与冬至首尾相接。我们可以看到,表-1所示的八经卦卦序中各爻顺序排开后,在图-8中艮上爻⊕乾三爻⊕兑初爻、中爻构成六爻乾卦,兑上爻⊕震三爻⊕离初爻、中爻构成六爻坎卦,离上爻⊕巽三爻⊕坎初爻、中爻构成六爻离卦,坎上爻⊕坤三爻⊕艮初爻、中爻构成六爻坤卦。也就是说乾、兑、震、离、巽、坎、坤、艮这个八经卦卦序中,隐含着乾、坤、坎、离四个六爻卦卦象。我把图-8中的阴阳爻、二十四节气和乾、坤、坎、离四卦画成图-9圆图形式,并称其为天四卦。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9 天四卦方位圆图

至此我们看到,八经卦中包含着六爻卦的卦象,图-9所示的情形就是《系辞》中所说的“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就是说,将八经卦的阴阳爻排成一列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其中原有的象。反过来讲,单一的经卦是不能体现出原象的。

乾、坤、离、坎四卦在传统易学概念中分别代表天、地、日、月。天地日月都是先天而成,因此,我把表-1的八经卦卦序称之为天卦序,乾、坤、坎、离四卦称为“天四卦”或者“四天卦”。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卦序表示的是天炁阴阳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表示地炁的八经卦序

仍然以回归年为大恒,并使阴仪在先,阳仪在后,生成八卦,以象地炁,如图-10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10 大恒中的地四卦模型

在图-10中,在横向阴阳变化依然满足少→老→少→老的变化规律。纵向大恒生两仪和两仪生四象,不论是阴仪还是阳仪,都按照先生阴,而后生阳的规律变化,在四象生八卦层面则是阳先生阴而后生阳、阴先生阳而后生阴的规律变化。这个卦序以坤卦作为八经卦之首,生成的八经卦序从右到左依次为:坤、坎、巽、艮、震、兑、乾、离,如表-2所示: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2 地四卦八经卦序

 

同样按照天卦阴阳爻和节气对应排列的方法,把离卦上爻、坤卦卦初爻、中爻,与冬至、小寒、大寒对应,坤卦上爻、坎卦初爻、中爻、上爻直到离卦中爻分别与后续节气顺序一一对应,又得到了另一个八卦二十四爻与二十四节气对应关系。将这个爻与节气相配的排列展开,得到图-11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11 地四卦爻位、节气对应图

在图-11中,从冬至到芒种,是周历意义中的上半年,从夏至到大雪则是下半年,在上半年我们沿季节变化方向观察,看到的是离上爻⊕坤初爻、中爻构成三爻震卦,坤上爻⊕坎三爻⊕巽初爻、中爻构成六爻艮卦,巽上爻⊕艮初爻、中爻又构成三爻震卦。在下半年我们逆季节变化方向观察,离中爻、初爻⊕乾上爻构成三爻巽卦,乾中爻、初爻⊕覆兑三爻⊕震上爻构成六爻兑卦,震中爻、初爻⊕艮上爻又构成三爻巽卦。把图-11画成圆图得到图-12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12 地四卦方位圆图

我们仍然将图-12分为上、下半年来看,即上半年从冬至到芒种构成一个循环,下半年从夏至到大雪构成另一个循环;上半年沿箭头方向顺节气变化,坤上爻(大寒)、坎三爻(立春、雨水、惊蛰)、巽初、中爻(春分、清明)构成六爻的艮卦;巽上爻(谷雨)、艮三爻(立夏、小满、芒种)、坤初、中爻(冬至、小寒)构成六爻震卦。在下半年沿箭头逆节气变化方向变化,乾中、初爻(寒露、秋分)、覆兑三爻(白露、处暑、立秋)、震上爻(大暑)构成六爻兑卦,而震中、初爻(小暑、夏至)、反离三爻(大雪、小雪、立冬)、乾上爻(霜降)构成六爻巽卦。我将表-2以坤卦为首的八经卦卦序称之为地卦序,把艮、兑、震、巽四卦称为“地四卦”或“四地卦”。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卦序表示的是地炁阴阳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四、帛书《衷》篇的卦序模型

在前面我们讨论了八经卦与六爻八卦的内在联系以及天、地四卦,下面我们再根据《帛书·衷》有关卦序的记载,来讨论帛书《周易》上体和下体卦序排列规律以及从六爻八卦到八经卦的简化过程,并确定《说卦传》中卦序二(乾坤六子)的方位,从而进一步证明先有六爻卦,而后有八经卦。

我把代表天四卦的图-9和代表地四卦的图-12合并放在一张图上,使两图中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由此便确定了天、地四个六爻八卦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13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13 天地卦序方位图

-13画出的由天、地四卦构成的六爻八卦(乾、坎、坤、离、艮、兑、震、巽)卦序和方位,图中外环代表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和方位,中间圆环表示一年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二十四阴阳爻天炁交变和卦象,内环二十四爻表示地炁在一年二十四节气的阴阳交变与卦象,天地之气相合,决定了万物的生、长、化、藏之,象完全符合“易与天地准”的原则。

下面的分析我们将看到《帛书·衷》篇所说的卦序方位,正是图-13所画出的结构。

帛书《衷》第四章记载:

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八卦相,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达数也。

天地定立:“立”字,《说文》解释“立,住也。”康熙字典:“……《论语》三十而立,又树立也”。故“立”字有设立、树立、设标志的意思。所以“天地定立”在这里的可以理解为以某一点为参考,站在这一点上观察(卦象)。周人以冬至为元,“天地定立”即是把冬至之日作为参考点来看天、地卦的卦象(也可看作仰观、俯察)。先看天四卦,站在乾、坤两卦交界点来看,上半年顺节气方向观察,看到的是乾卦和坎卦,而下半年逆节气方向看到的则是坤卦和离卦。乾(天)坤(地)两卦决定了一年的始终,故有“天地定立”;

山泽通气[22]:还是站在这个点上,看地四卦,左右两边仍然一顺一逆,左边顺季节方向有六爻艮卦,右边逆季节方向有六爻兑卦,把这两卦连在一起的是三爻“震”卦和三爻“巽”卦,震象为雷,巽象为风,雷、风都可视为“气”,艮(山)、兑(泽)两卦首尾均通过震巽之气而相连,故有“山泽通气”之说。

火水相射:站在冬至点看右手天卦,逆行(反季节变化方向)坤卦后面是离卦(火),站在冬至点看左手天卦,顺行(季节变化方向)乾卦后面是坎卦(水),两卦相邻且相向而行,互射于夏至点,故有“火水相射”之说。

雷风相榑:在这个八卦结构中震(雷)和巽(风)两个六爻卦分两段居于艮(山)、兑(泽)两端,使得四个地卦(风雷山泽)形成上、下半年两个循环。我们先来了解这里的“榑”字,《說文》解榑fu字为“榑桑,神木,日所出也。”当发“薄”音时,榑字作“枓栱”解。枓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结构部件,由斗、升、栱、翘、昂等组成。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栱。斗是斗形木垫块,栱是弓形的短木。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如图-14所示。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14 古建筑中的枓栱结构

-14中,栱的两端翘起,中间呈圆弧形,呈弯弓形状。古人在描述风和雷相对位置时,把每个半年的卦象排列用“栱”来比喻,用榑字说明两个三爻震卦与六爻艮卦和两个三爻巽卦与六爻兑卦所构成的相对栱形,“相榑”正是用两个栱形相对的结构来说明卦象,如图-15所示。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a.栱型部件              b.二栱相对                c.风雷相榑

-15 风雷相榑示意图

-15中,a表示一个栱型部件,b表示两个栱型部件上下相对,c则表示雷风相榑的样式,故此有“雷风相榑”之说。

八卦相厝,知来者顺,数往者逆

 “八卦相厝的厝”作名词用,《说文》解:“厲石也。……《詩》曰:“他山之石,可以爲厝。”这时有八卦相荡相互作用的含义,作动词用时,有安置、措置的含义,说明了八个六爻卦的相对位置交错,同时也有天炁、地炁的相互作用的意思。

在这个八卦结构里可以明显的看到阳顺而阴逆,左边阳卦是顺季节方向观察,称之为“知来”而右边阴卦是逆季节方向观察,称之为“数往”,故有“知来者顺,数往者逆”之说。

故易达数也[23]:这句话的关键是这个“达”字(《说卦传》中用的是“逆”字),达字说明了帛书《周易》上体和下体的卦序排列原则和顺序。在“天地定立”,确定的观察位置上,向左顺节气方向而行,首先看到的是天卦“乾”,尔后是地卦“艮”,接下来是天卦“坎”,最后是地卦“震”。仍然在这一点上向右逆季节而行,看到的是天卦“坤”,尔后是地卦“兑”,接下来是天卦“离”,最后是地卦“巽”。帛书《周易》上体卦序是乾(属天卦)、艮(属地卦)坎(属天卦)、震(属地卦),坤(属天卦)、兑(属地卦)、离(属天卦)、巽(属地卦)。天地之间行不相遇,符合达数规则。从图-13可见,下体的卦序:乾(在左阳卦)、坤(在右阴卦)、艮(在左阳卦)、兑(在右阴卦)、坎(在左阳卦)、离(在右阴卦)、震(在左阳卦)、巽(在右阴卦),符合达数排列的原则。“故易达数也”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对前面两句关于上体卦序排列的总结,其次,省去了描述下体卦序的文字,讲阴阳之序是采用达数的原则排列。因此我说这句话概括了帛书《周易》六十四卦卦序排列的方法,故有“故易达数也”之说。

讲完了六爻八卦的结构和相对位置以后,《帛书·衷》用三句话概括总结说明了从文字描述顺序来看,这段话遵循了天→地→天→地的顺序,从阴阳角度看,则遵循了阳→阴→阳→阴的叙述顺序[24]如下表: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如果根据廖明春先生的说法,将山泽通气改为泽山通气,火水相射仍保持原来的顺序,那么,上表中的属性描述顺序就变成“阳、阴——阴、阳——阴、阳——阳、阴”,从阴阳分布上来看,仍然整齐对称。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帛书周易衷》只讨论了六爻八卦的相对关系和其六十四卦排列的原则和方法,并没有涉及到三爻经卦的问题,对照今本《说卦》的第四章“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和第十章有关乾坤六子的描述。显然今本《说卦》的这段文字,刚好与帛书卦序相反,从图-13看,此序是以夏至点为起点,观察所得到的卦序,《说卦传》第四章和第十章的作者显然知道原先帛书卦序的,而这里的逆数之“逆”是相对于帛书《周易》六十四卦序的“达数”和帛书以冬至点作观察起点而言的,至少我可以肯定的说《说卦传》乾坤六子八卦卦序排列是相对于帛书八卦序而言逆数的。

我把图-13的六爻八卦图简化成为三爻八卦卦序方位图,以一年四季循环为序排列,其卦序应为:乾、艮、坎、震、巽、离、兑、坤。后天八卦方位如图-16


 用六爻卦看帛书卦序

 

-16 帛书八卦卦序方位图

关于这个卦序与中天八卦,张政烺、于豪亮、李学勤、邓球柏等先生所作卦序的比较,以及他和中天八卦的关系,笔者将在稍后另外撰文讨论。


[1] 韩仲民 《帛书〈周易〉浅说—兼论六十四卦的编纂》《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史料辑集》1984年第17

[2] 《周易系辞浅说》《孔子研究》1988 第四期

[3] 李学勤注:黄沛荣 《周易‘重卦说’证辩》《毛子水先生九五寿庆论文集》

[4] 李学勤 《周易经传溯源》 长春出版社 19928 第一版 218

[5] 吕绍刚 《周易阐微》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12 291

[6] 张立文《帛书周易注释》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81 11

[7] 李学勤 《周易经传溯源》,邢文《帛书周易研究》,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等许多文献都有对此问题的论述。

[8] 郭志成《走进伏羲》第88

[9] 笔者认同朱伯崑先生“纬书形成或流行于哀帝之后”的观点。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 19951月北京第一版 161

 

[10]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 19951月北京 第一版 142

[11]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 19951月北京 第一版 143

[12] 《易纬》 常秉义辑注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10 189-190

[13] 张政烺 《帛书〈六十四卦〉跋》,《文物》1984 第三期,9-16页,后收入《张政烺文史论集》中华书局20044月第一版 680-691页。

[14] 于豪亮 《帛书〈周易〉》,文物1984 第三期 15-24页。

[15] 刘大均 《周易概论》(增补本)巴蜀书社 20081 第一版 213-229

[16] 张立文 《帛书周易注释》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81月第一版 11

[17] 周立生 《帛〈易〉六十四卦刍议》,《文史哲》1986年第四期 25-30

[18] 李学勤 《周易经传溯源》长春出版社 1992年版 204-213

[19] 邓球柏 《帛书周易校释》湖南出版社19968月第二版 32-51

[20] 邢文《帛书周易研究》人民出版社 199711月第一版 (中篇 帛书周易的卦序问题)65-120

[21] 李尚信《卦序与解卦理路》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0081 第一版 59-86

[22]出土帛书这四个字没有找到,是按今本《说卦传》补上,廖明春先生疑此四字有可能为“泽山通气”。请见廖明春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齐鲁书社20018月版 189-190

[23] 易:作阴阳解,达:《说文》:“达,行不相遇也。” 数:“《说文》计也。”意为数(shǚ)

[24] 学界普遍接受于豪亮先生将“火水相射”,修正为“水火相射”的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