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叫“一日之计在于晨”。 在早晨,人们更容易完成那些,需要个人自律才能做到的事情。 因为起床后八九点钟的早晨时分,经过一夜睡眠的调整,我们的意志力和精力相对充沛,情绪更加乐观,更有斗志对付伤精费神的事。 曾国藩有云,“做人从早起起。”起床是每个人每天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件事若办不好,对接下来的其他事都会有影响。 对于很多人来说,怎样度过一个早上,基本就怎样度过一天。 1 清晨5点起床、晚上10点前睡觉的村上春树说:一日之内,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我是清晨的几小时,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 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时分便悠哉悠哉,不再继续工作,读书或听音乐,放松精神,尽早就寝。 6点起床,10点睡觉的孙俪,在接拍《那时花开月正圆》时就跟导演提出不能熬夜。 年轻时还能熬,现在熬不住。《芈月传》有场夜戏拍到晚上11点,平时10点就睡觉的她,连台词都记不住。 早晨脑子最活络、效率最喜人,下午的工作效率明显不及上午,到了晚上脑子开始发糊,不是转得慢,就是记不住,处理工作或写作上的事相对吃力。 一天之中,早晨至关重要。 2 针对自己的作息情况和精力分布,我试图摸索出美好早晨的公式: 1. 冬天早上说起就起 冬天昼短夜长,体内调控昼夜规律的褪黑素,会根据眼睛所接受的光照分泌激素,所以睡眠延长也正常。 但我特别建议熬夜的人,把要做的事置换成早上做,在保证休息好的情况下,试着循序渐进地早睡早起。 对于醒来但起不来的朋友,我的建议是用按摩或轻拍脸部来增加血液循环,让自己慢慢清醒。 我爱早起,因为像白捡了时间一样,能做我要做的事和想做的事。 那是一天中最安静、最高效、最惬意的独处时间,可以尽情享受那种脑力激荡、灵感活跃的感觉。 2. 早晨做些静态运动 枡野俊明在书里推荐坐禅,每天早上进行5分钟就可以。 坐禅时只要注意呼吸就行,“呼”在“吸”的前面,把意念集中在肚脐下方,缓慢吐气,控制气息使之绵长,再自然而然地进行下一步的吸气。 我早上也试着做,发现自己在反复深呼吸中,心情越发沉静。 总用胸部呼吸,心绪会浮躁,而每天早上几分钟的坐禅,会让自己心如止水。 用沉静的心来考量今天要做的事,会思维敏捷,头脑清醒,坐车时不会昏昏沉沉,抵达公司后也能立即集中精力投入工作。 3. 再忙也要好好吃早餐 对于网上早餐的花式摆盘看看就好,美好是美好,对不实用,周末有时间可以试试,工作日以快捷、简单、营养为原则。 工作日早餐通常是烤片面包,热盒牛奶,蒸个鸡蛋,两三分钟就轻松搞定,便捷又美味。 早餐忌2类,一忌冷食,早上不吃温暖的东西胃里心里都冷清;二忌油大,有次上车前吃了油条,一路上嘴里胃里都难受。 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距上一顿间隔时间最长的一餐,身体一直在消耗,如果还没进食的话,血糖供应不足,对大脑、肠胃都很不好。 4. 每天提前5分钟出门 给自己定下“每天提前5分钟出门”的规矩。 头一天就查好天气,熨烫好衣服,备好物资钥匙鞋袜包包,定好闹钟。 然后每天气定神闲地散步出门,早晨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路上不再奔跑,心情不再焦躁。 车没来时不用心心念念地看时间,而是看看广场上练太极的老人,花开花谢的植物,还听到小鸟轻快的叫声。 那种感受和以前着急赶路时天差地别,小确幸需要在不骄不躁时更容易感知到。 5. 通勤路上进入工作状态 我上班通勤的路上,坐得腰背挺直,从不睡觉打盹,因为一旦睡觉,精神就萎靡了,半天恢复不过来。 状态好不舍得浪费,可以听一些增长见闻、提升技能的优质音频节目,也可以听一些政治、经济、心理方面的公开课。 离到公司还有十来分钟车程时,关掉音频,脑子里清零,慢慢回想工作上的要点和进度,对等会上班的待办事项,心里大致有个轻重缓急的计划安排。 这样到公司时,我已经切换成了工作模式,能轻装上阵、活力满满地开展一天的工作。 3 对我而言,好的早晨是有公式的: 一个美好早晨=自然醒的早起+适度的身心运动+营养便捷的早餐+提前5分钟出门+通勤时的状态切换。 当然,没有早睡的早起,只能是早起毁一天。 一个质地好的早餐,更能顺承一个质地好的全天。那种充实感、满足感、昂扬感、可控感,是对每个用心过早晨的人的奖赏。 南怀瑾先生说过:能控制早上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我们怎么过早晨,就怎样过一天,也就怎样过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