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肌瘤:超声诊断并非都是那么容易

 hml319 2018-01-19

作者 / 刘林玲

单位 / 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


前言


子宫肌瘤属于非常常见的妇科疾病,超声检查时更是经常遇到,即便是超声新手,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也相对比较有信心。然而,对于不典型肌瘤,如肌瘤过于巨大、肌瘤囊性变、红色样变,肉瘤样变等,其超声诊断往往存在难度。近日,我们超声科就遇到了一个病例,觉得挺有意义,与大家共享。


@
病例介绍


患者女,45 岁,因「下腹部胀痛 2 月,阴道出血 20 天」入院。超声检查所见如下:


子宫前位,前后径约 5.2 cm,肌层内回声增粗不均匀,可见数处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较大约 2.6 × 2.4 cm,其内及周边可见短条状血流信号。右侧卵巢显示不清,左侧卵巢可显示。


盆腹腔内可见一巨大混合性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呈「网状」结构,与子宫后壁分界不清,其内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

盆腹腔巨大混合性占位(粘液性囊腺瘤?)

子宫增大伴肌层局灶性回声改变(考虑子宫肌瘤)


以下为部分超声检查图像:


图 1 显示子宫内血流情况


图 2 显示子宫(Ut)与盆腹腔肿块(M)的关系    


图 3 盆腹腔肿块内部分呈「网状分隔」回声


图 4 盆腹腔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


图 5 盆腹腔肿块内可见稀疏血流信号


为进一步明确盆腹腔肿块性质,临床予以 CT 检查,结果如下:


下腹部 CT 平扫及双期增强扫面发现右侧附件区囊实性病变,大小约 9.6 × 7.3 cm,壁较厚不规则,增强后部分不规则强化,边缘欠清晰,大网膜及系膜明显肿胀增厚呈饼状改变,边缘与病变及周围分界不清。


CT 检查考虑右侧附件区恶性肿瘤伴大网膜及系膜转移可能性不排除。由于仅扫描了下腹部,未能显示盆腹腔肿块的完整情况,肿块测量数据并不准确。


以下为部分 CT 图像资料:


图 6 CT 平扫显示包块与肝脏的位置关系


图 7 CT 增强显示包块内密度情况及与肝脏的关系


图 8 CT 增强显示子宫情况 


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予以手术治疗,术中见盆腔巨大实性肿瘤,大小约 40 × 30 cm,其蒂位于子宫后壁浆膜面,宽约 3.5 cm,子宫体稍偏大,质地中等,余未见异常。


术后剖视肿瘤可见切面呈灰白色,部分呈多囊性改变,囊内充满淡黄色清凉液体。术后称重肿瘤达 15 斤!


图 9 术后肿瘤大体标本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与女性激素有关,被称为「妇科第一瘤」,发病率高达 40%。通常,瘤体多为数厘米大小,十数厘米甚至更大者少见,常出现在生育期女性,妊娠期也往往可迅速增大。                       


@
肌瘤的超声表现


超声上,肌瘤较小且无继发变性时,内部回声较均匀,多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或等回声,周围有时可见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晕圈。


肌瘤较大时,内部回声可不均匀,呈旋涡状,部分肌瘤后方可出现回声衰减或声影,致使结节边界不清晰,不易准确测量其大小。肌瘤较大时也可压迫和推挤宫腔,使子宫内膜回声移位或变形。


通常,肌瘤体积越大越易发生变性,主要包括有玻璃样变性、粘液样变性、囊性变性、红色变性、脂肪变性以及钙化和肉瘤样变性等。其中,前 5 种变性的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瘤内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或不均质低回声区,囊变区域呈海绵样,有透亮的液体聚集,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


肌瘤内发生钙化时可显示为团状或弧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肌瘤局限性脂肪变性亦表现为强回声,但后方无声影;肉瘤样变时表现为短期内肌瘤生长迅速,回声较前减低或不均匀,CDFI 显示肌瘤内血液供应较前丰富。


@
肌瘤的超声鉴别


子宫肌瘤变性时主要需与子宫腺肌症、葡萄胎、卵巢肿瘤等鉴别。


子宫腺肌症时肌层回声弥漫性不均匀,无子宫肌瘤的被膜,CDFI 时肌瘤常为周边环状血流,而子宫腺肌病的血流分布无规律,常在子宫肌层中央探及分布紊乱的血流信号。


葡萄胎的无回声出现在宫腔内,无回声较小相对均匀,呈蜂窝状,内部血流信号较多,结合临床停经史及血 hCG 不难鉴别。


卵巢肿瘤一般位于子宫两侧,病变较大时病变侧通常不能显示正常卵巢回声,此外可借助彩色多普勒观察供应瘤体的血管,有助于判断瘤体来源。


@
误诊原因分析


本例患者之所以误诊,主要是由于肌瘤体积巨大,占满整个盆腹腔,因此尽管子宫显示较为清晰,但无法明确肿块与子宫的位置关系。另外,巨大的肌瘤内部发生囊性变,失去典型肌瘤的超声表现,加之患者先前未曾进行过检查,无可用既往资料比对。


由此可见,对于巨大肌瘤,或在此基础上合并变性时,超声检查存在局限性,术前明确诊断并不容易。此时,若超声医师检查时能多部位、多切面、多角度连续扫查,并熟知肌瘤变性表现,再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或可减少漏诊误诊,提高诊断水平。



学术主编 / 刘德泉       责任编辑 / 高瑞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