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老北京 1920年代

 攒破烂儿的 2018-01-19

老照片: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老北京 1920年代

北京古城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古城墙已不见踪影,被二环路替代蜷曲在老地方。古城墙呈“凸”字形,城墙周长24公里,墙基宽24米,墙通高12-14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

老照片: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老北京 1920年代

右安门外护城河。右安门又名“南西门”,原是北京外城的七门之一,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建成,现无存。 右安门位于西城、丰台两区交界处,现在的右安门立交桥位于南二环中部,东通开阳桥、西达菜户营、北通樱桃园、南达翠林小区以及嘉园路,是北京城南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老照片: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老北京 1920年代

崇文门。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崇文门以瓮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此外崇文门税关之苛也使外埠客商望门生畏。

老照片: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老北京 1920年代

崇文门城楼。

老照片: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老北京 1920年代

德胜门箭楼。德胜门是古代城门名称,就全国而言,在北京、南昌、沈阳、吉林、合肥、银川等地均出现过德胜门。北京德胜门,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

老照片: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老北京 1920年代

宣武门城楼。宣武门位于西城区南部。明、清时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后演化为地片名,泛指宣武门东、西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附近。建于明代,初称顺承门,正统四年改称宣武。为内城南门之一。

老照片: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老北京 1920年代

西直门城楼。西直门是北京内城的九大古城门之一,自元朝开始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西直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古今闻名的地方。元代为大都城和义门所在地,明清时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另外,西直门还是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因此有“水门”之称。

老照片: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老北京 1920年代

广安门城楼。广安门为外城唯一向西开的门,与广渠门相对。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三间通宽13.8米;进深一间,通进深6米;高17.6米;楼连城台通高26米。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长34米,南北宽39米,瓮城墙基宽7米、顶宽6米。

老照片:承载着很多人记忆的老北京 1920年代

北京,拍摄于1920年代。【摄影资料:virtualciti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