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让司马懿家族害怕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淮南?

 时拾史事 2020-05-27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诛灭曹爽,独掌朝政,开启了司马氏专权的政治局面。

司马氏从专权到最后成功篡魏,经历了三代四主,过程十分复杂,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司马氏面临直接的军事威胁挑战就有三次。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三次反对司马氏的军事叛乱无一例外全都发生在淮南,在历史上被称为“淮南三叛”

这就不禁令人思考:为什么是淮南?这个地方有何特殊之处,以至于三次反对司马氏的叛乱都发生在这里?

淮南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在东汉时期,此地属于扬州九江郡,袁术曾割据此地,称霸一方。曹操打败袁术后,将九江郡改为淮南郡。同时,由于扬州刺史所驻的历阳县在东吴孙权的控制范围内,曹操所设的扬州刺史移驻寿春县。

到曹魏建国后,淮南形成了三个重要据点:一是寿春县(扬州刺史驻地),二是合肥县(淮南太守驻地),三是居巢县(与东吴交界,为对吴作战第一线)。

由于淮南处在对东吴作战的最前线,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从曹操至曹睿的历代曹魏君主都对镇守淮南的人选极其重视。

208年赤壁之战时期地图

赤壁之战后,曹操留张辽、乐进、李典及护军薛悌守合肥,张辽、乐进、李典都是素有威名的大将,张辽、乐进更是拥有“假节”(可以先斩后奏)的节将,曹操将此三员重要将领安置于同一地方,可谓非同寻常。按理说,同一地区不宜同时有两个地位相当、节制一方的节将,且张辽、乐进、李典三人之间关系不和谐,曹操的这一安排似乎并不合理。然而,曹操正是以识人之明,深刻洞察了三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事作风,有意通过这种不同寻常的安排,激发他们的斗志。果然,三人在关键时刻尽释前嫌,密切配合,大破孙权,证明了曹操的这一人事安排确实是高人一筹,由此亦可见曹操在选择淮南镇将时的煞费苦心。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后,曹操再度出征孙权,这时,他选用了与他关系更为亲密的夏侯惇作为镇守淮南的负责人,“使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后来又“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从此时直至死前,夏侯惇一直都是曹魏淮南战线的最高指挥官。

夏侯惇死后,曹丕选择接替夏侯惇出镇淮南的人选是曹休。曹休是曹氏家族中杰出的将才,少年时代就被曹操称为“吾家千里驹”,因他大约与曹丕同龄,被曹操视为养子,从小与曹丕玩耍,关系亲密。于是曹休在一年之内先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又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主持淮南军政事务。曹丕决定征孙权后,又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扬州牧、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出征东吴。曹丕在位时期以及曹睿在位前期,曹休都是淮南战线的最高指挥官,负责统领各路兵马对吴作战。

曹休死后,曹睿选择的接替人选是满宠。满宠是很早就追随曹操的老部下,虽然不是宗室近亲,但是与曹氏家族大有渊源。满宠在赤壁之战后主要是在荆州与刘备、孙权作战,对孙权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且作为曹氏老臣,在军中威望极高。让满宠以征东将军镇守淮南,代曹休都督扬州诸军事,显然是曹睿经过一番思考权衡作出的选择。

满宠之后,淮南主将就是“淮南三叛”之一的王凌了。王凌曾在曹操的丞相府当过掾属,也是曹操的老部下。

《隋书·经籍志》载曹操和王凌曾合撰《孙子兵法集解》一卷,可见曹操对王凌的军事理论水平颇为欣赏,才会和他一起撰述兵法著作,而且从现在领导和部下“合作”写书的情况来看,《孙子兵法集解》的主要执笔人大概还是王凌吧。王凌还曾当过曹植的平原侯主簿,但并未受到曹植牵连而影响仕途(搞不好是曹丕派去的卧底),在曹丕即位后仍得以出任兖州刺史,与张辽等将领共同出征孙权。王凌与满宠不和,屡次上书控告满宠饮酒误事,企图取代满宠都督扬州诸军事。曹睿很谨慎也很聪明,他让满宠回朝述职,举行酒宴欢迎满宠,满宠在宴席上饮酒一石,而神思不乱,证明其虽饮酒却不误事,遂得以继续任职。尽管如此,王凌还是熬到了满宠年老退休的时候,得到了他垂涎已久的都督扬州诸军事的职位。在当时,王凌是曹操时代硕果仅存的为数不多的老将,而且长期与孙权作战,战斗经验丰富,虽然品行上有些毛病,但仍是镇守淮南的合适人选。

因此,在曹魏时期,司马氏专权之前,能够出镇淮南的将领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不是曹氏、夏侯氏这样的宗室近亲,就是张辽、满宠、王凌这样的曹氏老臣,这样就使得淮南将士对曹魏君主有着家仆与主人般的亲密感情,从内心深处忠诚于曹魏、认可曹魏的统治。谁要是企图江山易主,那就等同于剥夺他们的这种心理优越感,他们是不会答应的。因此,在司马懿废曹爽而夺取执政权的时候,以王凌为首的淮南将领打心底里不高兴,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想办法翻盘,甚至不惜换一个皇帝。

二、司马懿的个人履历未涉及淮南,在淮南缺少人脉资源

司马懿一生中多次出镇地方,在曹魏的南、西、北边境都曾任职过,但就是没有在东南方面的淮南任职过,这就使得淮南成为司马懿的人脉关系网中相对薄弱的地方。

剧照

司马懿曾经在曹操的丞相府担任文学掾,陪曹丕读书,与曹丕关系亲密,深得曹丕信任。曹丕即位后屡次出征,都命司马懿留守,内镇百姓,外供军粮,担当着萧何的角色。曹丕曾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但曹丕在位期间基本上是在对东吴作战,所以这一段时间司马懿的主要任务是关注“西事”(即蜀汉的动态)。

曹睿即位后,司马懿以骠骑将军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屯驻宛县。斩孟达就是司马懿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战绩。太和五年(231年),曹真死后,司马懿出任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开始全面接手负责对蜀汉作战。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的重大威胁解除,司马懿回到洛阳。不久,辽东发生公孙渊之乱,司马懿以太尉之尊统帅诸军,远征辽东,沿路的并、冀、幽州都受其节制。

并州本来就是司马懿的老家,根基深厚,控制并州对司马懿来说应该不成问题,重要的是司马懿得以利用这个机会在幽、冀二州安插势力,经营关系网。

说来话长,“淮南三叛”之一的毌丘俭也是在这个时候被司马懿安插为幽州刺史的。毌丘俭本来和司马懿颇有渊源,在司马懿都督荆州豫州的时候,毌丘俭是荆州刺史,受司马懿节制,是司马懿的部下。

《毋丘俭纪功刻石》:残碑.

毌丘俭的才干得到司马懿的赏识,在司马懿远征辽东时,举荐毌丘俭为幽州刺史、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配合其军事远征。毌丘俭因此获得了统率军队独当一面、充分施展军事才能的机会。不过,毌丘俭虽受司马懿赏识,和司马师的关系却不太密切。在司马懿去世后,毌丘俭与司马氏的关系不免有些生疏。而在与毌丘俭相善的夏侯玄、李丰被司马师所杀后,毌丘俭处境微妙,使他与司马氏的关系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化,最后终于走上与司马氏决裂的反叛道路。这是后话了。

总之,至王凌起兵反叛之前,司马懿仕宦生涯的脚步已经遍布曹魏的南、西、北部地区,在这些地方都积累了相当的人脉资源,但只有青徐和淮南,是司马懿从未履职过的地方。在这两个地方,司马懿的门生故吏不多,人脉资源较少,司马氏的影响力也相对比较弱。要搞反对司马氏的政治军事行动,最有可能的就是这两个地方了。

三、淮南是曹魏的东南战略重镇,具有较强的经济、军事实力

淮南地区土壤肥沃,水利资源丰富,是适合发展农业生产的地方。汉末丧乱,淮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破坏,特别是袁术统治淮南期间,他不但没有恢复农业的措施,而且实行残暴的经济政策,史称“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多相食,州里萧条。”曹操消灭袁术势力后,把淮南作为实行屯田的重点地区,农业生产才得以恢复。

曹操时期的扬州刺史刘馥,在治理淮南、发展淮南农业方面卓有成效,他“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苫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刘馥不仅实行屯田,兴修水利,而且能够储备起数千万的草苫和数千斛鱼膏作为军用物资,说明淮南农业和渔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经济实力较强。

齐王曹芳正始元年(240年),邓艾以尚书身份巡视淮南,他认为魏蜀边境局势相对稳定,今后最有可能发生的战争就是在淮南对吴作战,为避免长途运粮之累,需要把淮南打造成一个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而且能够供养庞大军队的战略重镇

因此,他向朝廷提出具体措施:“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於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於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邓艾的建议得到执政的曹爽和司马懿采纳,“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淮南在曹操时期本就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足以支持大军屯驻。夏侯惇曾经督二十六军屯于居巢、寿春,曹丕时期曹休也曾经督张辽等二十余军在此。经过实行邓艾的军屯政策后,淮南经济实力更加雄厚,成为能够支持人数更加众多的大军常年屯驻的战略重镇。“淮南三叛”的王凌、毌丘俭、诸葛诞都曾统率大军与东吴作战,他们在淮南掌握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军事实力,使他们具有敢于起兵反对司马氏的自信和底气。

四、淮南战略位置特殊,进可以威胁谯沛、许昌,退可以撤往东吴

曹魏的京师虽然定在洛阳,但曹魏统治力量的根基是在谯、沛、汝、颍。曹操之所以将汉献帝迁至许昌,就是因为这里是曹操集团的老巢(许昌原为许县,是颍川郡治下的一个县)。因此,谯、沛、汝、颍可以说是曹魏的心腹要地。

而淮南对于曹魏的战略意义,也正是在于淮南紧邻着谯、沛、汝、颍地区,从寿春沿着淮水、涡水往北,可以到达谯郡,沿着颍水往北,则可以到达许昌,交通十分便利。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孙策会袭击许昌,因为孙策只要渡江北上,就可以经由淮南水路迅速进兵至许昌。

从淮南的角度来说,如果在淮南发动军事叛乱,则可以在短时间内进取谯沛、许昌等心腹要地,打击司马氏控制下的曹魏朝廷的统治力,取得政治、军事优势,进而威胁京师洛阳。当然,真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超强的军事行动效率,能够抢占先机,在司马氏的中央军反应过来之前完成军事部署,才有可能。但至少有这样的机会,这是淮南的一个战略优势。

另一方面,淮南紧邻东吴的江北地区,且交通便利,不像魏蜀边境那样隔着崇山峻岭。退一步而言,即使叛乱失败,也可以撤往东吴,起码有机会保住性命。事实上,文钦、文鸯父子,毌丘俭之子毌丘秀,诸葛诞之子诸葛靓,都在事败之后逃到了东吴。

以上四个原因,使淮南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都成为起兵反对司马氏的最佳地区。曹魏王朝的支持者们三次反对司马氏的军事叛乱都发生在淮南,决不是偶然的。

参考资料

【西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

【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2012年版。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明光:《魏晋南北朝财政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西晋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