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对司马氏的淮南三叛为何迅速失败?

 思明居士 2018-09-24

曹魏嘉平三年,太尉王凌打算另立皇帝曹彪,被司马懿平定;二年后的正元二年,毌丘俭及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结果因反被袭击根据地寿春而失败;三年后的甘露二年,诸葛诞、文钦及唐咨联络东吴而叛变,后来被司马昭攻破寿春,淮南全数平定。

这便是发生在魏晋之初针对司马氏政权的淮南三叛。

虽然这三次反叛最后都失败了,但也表明出司马氏不得人心,还有魏晋时期的兵荒马乱,每个人心中都怀着自己可能是个乱世英雄的心。

反对司马氏的淮南三叛为何迅速失败?

我们再来看下淮南三叛的过程: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爽被罢免后被诛杀,司马懿於是掌握魏国大权,升任镇守寿春的王淩为太尉。王淩与外甥令狐愚见魏帝曹芳年幼无力掌政,致令君权旁落在司马懿之手,於是意图废曹芳而改立楚王曹彪,令狐愚更派部将张式联络曹彪。

公元251年王淩见东吴在涂水有军事行动,於是上书请朝廷准许讨伐东吴,打算乘此而起兵反抗司马懿,此为王淩之叛。

公元254年,李丰与夏侯玄及张缉等人意图推翻司马师,但计划败露,李丰、夏侯玄和张缉等皆被杀。曹芳对李丰等人被杀后深感不平,引起司马师不满,於是在数月后强行废了曹芳而改立曹髦为帝。

李丰等人被诛杀和曹芳被废,令到当时驻守寿春的镇东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非常不安,害怕会牵连到自己;而毌丘俭儿子毌丘甸亦劝父亲要举兵保卫曹魏,二人于是决心要反抗司马氏。毌丘俭文钦之叛被镇压后不久,司马师因眼睛震出眼眶,痛死于许昌,由弟弟司马昭接手掌权。

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见好友夏侯玄、早前在寿春叛变的王淩和毌丘俭皆相继被诛杀,十分不安,於是一方面在淮南笼络人心,一方面又蓄养死士以作自保。司马昭为了铲除支持曹魏的势力,听从贾充之言逼反诸葛诞,徵召他入朝为司空。诸葛诞接到诏令后十分恐惧,于是在公元257年杀扬州刺史乐綝,据守寿春反抗司马昭;又派长史吴纲带儿子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当人质,请求援兵;此为诸葛诞之叛。

反对司马氏的淮南三叛为何迅速失败?

这三次兵变的失败,使司马氏成功铲除拥护魏帝的势力。此后朝廷上很少有实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纷纷拥护司马氏,司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260年发生甘露之变,曹髦不甘被控制,率臣反抗司马昭,最后被司马昭、贾充及成济所杀。265年,司马昭死后不久,其子司马炎即篡魏称帝,建立西晋,曹魏灭亡。

那么短时间就发生了针对司马氏政权的三次政变,为何会这么快就失败了呢?

一.政变并没有做好军事上的充分准备

第一次政变,王凌是和外甥令狐愚共同密谋起兵的,但计划后不久,令狐愚死了。这样一来,他手中掌握的那一部分兵马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他所担任的那个州长职务也换成了别人。王凌本打算借助东吴人有军事行动的机会向朝廷要兵,但他不知道令狐愚的那个部将早已经倒向了司马懿,因此要兵的图谋落空。手里没兵,他想借助令狐愚接任的那个兖州刺史,结果正是这个人揭发了王凌。可以说,司马懿的那张大网早已经张开,只等着王凌来自投罗网。

反对司马氏的淮南三叛为何迅速失败?

第二次政变,毌丘俭倒是动员了五六万军队,还有一个实际带兵的将领文钦,但他们的这些军队都是胁迫来的,尤其是,他们的家属都在北方,毌丘俭并没有对这些人进行很好的思想动员。而军事计划就更是谈不上,到了项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完全是一副打到哪儿算哪儿的架势。

第三次政变,诸葛诞是被朝廷征召入朝任职的,也就是说,他已经失去了掌握军队的权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却先杀了扬州刺史乐綝,然后匆匆起兵。虽然他这次动员的军队人数最多,有十五六万,但这是人除了屯田兵,就是一些新招募来的农民新兵,战斗力很难和常备军相提并论。同时,他在军事上更没有一个目标打算,而只是要困守寿春城,这样的政变,恐怕是除了挨打再没有其他。

二.政治上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有力的号召

这种反叛,无论你怎样自圆其说,都是一种地方反抗中央的行为,因此,必须要给自己找一个理由和借口,并以此为号召来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至于上层组织者,则要有一个行动的目标,尽管这个还不能说出口。

三国之前,汉代发生过“七国之乱”,他们的目的是夺取政/权,但打出的口号却是“清君侧”。这个口号究竟有多大威力?叛乱刚起,朝廷就迫于压力将提出削藩的大臣晁错腰斩于市。

后世明朝的燕王朱棣举兵反抗侄子建文帝,提出的口号也是“清君侧”,还把自己的军事行动定性为“靖难之役”。

本来,朱元璋已经把能够领兵打仗的将领全部诛杀,朱棣自身能征善战,又在北方负有抵御蒙古大军的重任,朝廷将领根本就没人是他的对手,为什么还要给自己找个借口?其目的就是要更多的人来支持自己。

淮南的三次叛乱所以迅速失败,关键就在于没有更多的人认同他们的行为。

反对司马氏的淮南三叛为何迅速失败?

【司马氏父子】

毌丘俭倒是把目标定在了司马师身上,但他却假传皇太后的旨意,岂不知皇太后就在司马师手上,且早已被司马氏所控制,这种“雪地里埋死人”把戏,能够维持多久?既然是讨伐司马师,就应该联络更多高级大臣将领,而毌丘俭手里只有一个文钦,还是一个虚冒军功以求封赏之辈。

对于普通士兵就更是如此,大多数人不仅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反而是被胁迫着去干他们并不情愿干的事情。王凌、毌丘俭、诸葛诞都曾经是能征善战之人,作为将领也许是出色的,但作为政治家和战略家却很不合格。

三.表面上的自保,实则是个人野心的膨胀

说到底,他们的叛乱只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并不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拥护。自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独掌了魏国大权,并无意有意地开始了篡魏的行动,对于一些妨碍这一行动的军事将领,他们或者诛杀,或者架空,进行有步骤的清理。

这些叛乱的领头者也的确有一些不得已的客观因素,但就此认为他们是为了捍卫曹魏皇室则不免有些想当然。表面上看,他们的确有自保的成分,但实际上这些人都是一种个人野心的膨胀,只不过他们作为战役级别的指挥员也许是出色的,但要更进一步,他们的才能还不足以支撑他们的野心。

比如说第一叛的王凌,他认为曹芳不应该再担任皇帝,应该另立有能力的曹彪为帝,但那个曹彪却窝在封地不动弹,直到事后被司马懿处死。还有,王陵得以依恃的力量是外甥令狐愚,令狐愚死后,王陵该暂时收敛忍隐吧?但第二年出现了“火星出现在斗宿”的天文现象,王陵认为,这是预示着“要出现一位突然显贵的人物”,因而坚定了起兵造反的信心。

有人认为,这位“突然显贵的人物”指的是曹彪,但真要是曹彪当上了皇帝,王陵难道就没有幻想自己会比司马氏更加显贵吗?

还有那个诸葛诞,毌丘俭反叛,曾派人联络过他,正是由于他的首先检举揭发,再加上平定毌丘俭叛乱有功,因而升任为镇东大将军转任征东大将军。有了军权的诸葛诞,用公物收买人心,蓄养死士,有这样一种行为,反叛不过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罢了。更何况,事前就和吴国联络,把儿子送到吴国去,这还能是为了魏国吗?

所以说,这之类的反叛,根本就没有什么正义性可言,并不会因为司马氏要篡魏就能反映他们的正确。既然是针对司马氏,这样的军事行为,说到底不过是狗咬狗,一嘴毛。既然是两狗相斗,那只弱小的狗快速失败一点儿都不奇怪。

自东汉末年有阙宣自称天子、许昌自称阳明皇帝,还有刘表据荆州、张鲁占汉中、刘焉割益州、孙坚跨江东、陶谦依徐州、公孙瓒霸幽州,以及势力相当可观的袁绍、袁术、曹操,这些都是地方拥兵割据。至于董卓强攻中央,亦是拥兵自重的另一种方式。

东汉为什么会败乱灭亡,就是因为有这些权臣以武力叛变,不受中央节制。

王凌、毌丘俭及诸葛诞等人,虽亦是为曹魏立下大功的能臣,虽有以往辉煌的战胜纪录,但是要凭此像黄巾之乱时再起叛变,恐怕环境已经不允许。司马父子对于叛乱反应快速,不会让曹魏像东汉分裂再发生,短短的时间内就平定内乱,否则像东汉久不处理地方叛乱而造成三国鼎立,就很难收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