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家族是如何改变三国的

 老刘tdrhg 2018-01-22

告读者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好!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陪伴,让我们有信心继续编好《大众文摘》。

由于受互联网的影响,纸质媒体经营越来越难,全国很多地方报刊零售点都在不停减少,为了不影响大家正常阅读,建议大家尽快到自己家附近的邮局去订阅2018年的杂志,邮发代号52-209,可破季订阅。

另因纸张及物流成本的增加,2018年零售价涨至每期5元,但订阅价格不涨,依旧是每期4元。

再次感谢大家!

本刊编辑部


近期,《大军师司马懿2-虎啸龙吟》热播,让三国历史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看看最终司马懿家族是如何改变了三国的?

01

司马懿最后一次率军出征


司马懿出道时20多岁,来到曹操身边做事,一干50多年,期间辅佐曹魏四代君主,到70多岁才执掌大权。他用几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完成了三国后历史上短暂的统一。

  

在《三国演义》里面,司马懿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在诸葛亮六出祁山时与其斗智斗勇,虽说不止一次被蜀军打败,甚至险些丧命于火海,但最后好歹还是在五丈原熬死了诸葛亮,让诸葛亮收复中原、匡扶汉室的雄心壮志化为泡影。二是在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叡死后发动兵变(史称“高平陵事变”)诛杀大将军曹爽等宗室,把持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不过,“高平陵事变”让司马懿夺得了魏国的兵权,但还没有到足以代魏称帝的地步。司马氏代魏立晋,是在“高平陵事变”之后;历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经营,在晋武帝司马炎手中最终完成的。

  

在司马氏夺取政权期间,忠于曹魏皇族的势力并未坐以待毙,他们先后策动了三次军事反抗,意图挽救危在旦夕的曹氏江山。因为三次举事的地点都位于淮南的军事重镇寿春,故而史书上称为“淮南三叛”。

  

为什么是淮南?回顾一下《三国演义》的情节便不难发现,司马懿在夺权前一直和诸葛亮孔明斗法,也就是说,在魏国的军事部署中,司马懿负责的是对蜀汉政权的作战,而在当时吴蜀联合抗魏的国际形势下,魏国不得不面对东西两线作战。

  

既然司马懿已经成为西线对蜀汉作战的最高军事统帅,那么,东线对孙吴政权的战争,则由司马懿派系之外的将领来指挥。换言之,淮南地区是司马氏力量的薄弱所在,镇守此地的将领大多是曹魏的保皇党,成为反抗司马氏的大本营。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以谋反罪名诛杀权臣曹爽三族。此后不久,镇守寿春的大将王凌被晋升为太尉,位列三公。


王凌,字彦云,太原人士,说起他的家世,绝对的名门望族,别的不说,他的伯父正是那位用美人计除掉了董卓的王允王司徒,王允被董卓部将杀害后,他逃回老家,后来应曹操的征辟,入相府为官,在魏国同孙权的几次大战中立下军功,受封南乡侯。

  

王凌早已官居三公之一的司空,足以与司马懿分庭抗礼,曹爽败了以后又晋升为太尉。眼见司马懿权势日盛,魏帝曹芳大权旁落,王凌与外甥令狐愚密谋,另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为帝。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孙权下令封锁涂水,王凌以此为由,奏请朝廷出兵伐吴,意图乘机兴兵讨伐司马懿。因出兵的请求迟迟没有得到回复,情急之下,王凌派人把计划告知兖州刺史黄华,希望能得到援助。可惜王凌所托非人,他派去的使者和黄华一起向朝廷告密,司马懿遂亲率大军问罪。

  

自知不是司马懿的对手,王凌不战而降,在押赴洛阳的途中自尽,司马懿下令诛灭王凌、令狐愚三族,尸首示众以儆效尤,王凌等人意欲拥立的楚王曹彪也受牵连被赐死。

  

剿灭王凌是司马懿生命中最后一次率军出征,同年6月,司马懿病重,梦见王凌的鬼魂索命。年逾古稀的司马懿在病痛和噩梦中去世。次年,司马懿长子司马师被魏帝加封为大将军,总领魏国朝政。

02

司马师专权引发“衣带血诏”


正元元年(254),又一次“衣带血诏”在皇宫中上演,和当年的汉献帝刘协一样,年轻气盛的魏帝曹芳因不满司马师专权,与岳父光禄大夫张缉、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等人密谋罢黜司马兄弟,以夏侯玄为大将军。

  

计划中途败露,李丰、夏侯玄、张缉皆被处死。朝中曹氏、夏侯氏亲族和他们的支持者多被肃清。而曹芳的命运比汉献帝更为悲惨,事后不久,司马师把他赶下了皇位,改立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曹髦为皇帝。

  

司马师铲除异己的专横行径激起了扬州刺史文钦的不满。正元二年(255),文钦联合东吴,举兵讨伐司马师,镇东将军毋丘俭率部响应,兵进项城。司马师亲自带兵迎敌,文钦手下的将士家小多在北方,无心恋战,东吴的援军又迟迟未能赶到,叛乱很快被平息。毋丘俭死于乱军之中,文钦逃亡到了东吴,二人留在魏国的族人全部被杀。

  

出征之前,司马师已患上了眼瘤,文钦兵败后,司马师因眼部过于疼痛死于许昌,其弟司马昭迫使魏帝加封自己为大将军、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次年又进为大都督、高都公,把持魏国军政大权。

03

曹氏的武装力量土崩瓦解


司马昭掌权后不久,曾经跟随司马氏平定文钦、毋丘俭之乱的大将军诸葛诞,又一次在寿春举起了叛旗,并派儿子为质以求救兵。

  

曾为司马师立下大功的诸葛诞为什么要造司马昭的反?据说是因为他与之前被诛杀的宗亲夏侯玄交情颇深,又看到王凌、文钦先后覆灭,惶恐不安,暗中收买人心;训练死士被司马昭发现了,这才被迫起兵的。顺带一提,那位与诸葛诞交情不浅的夏侯玄,实则是司马师原配夫人夏侯徽的哥哥。

  

为了打败诸葛诞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司马昭从各地调集了26万大军,将寿春团团包围,同时分兵抵抗东吴援军。泰山太守胡烈派兵烧光了吴军的粮草,迫使其班师回朝,孤立无援的诸葛诞在死守寿春数月后,弹尽粮绝,兵败伏诛,余众皆降。“淮南三叛”就此全部以失败告终。

  

力量土崩瓦解,魏境内的士大夫转而拥戴司马昭,建国仅仅数十年,曹魏政权彻底落入了司马氏之手。


吴秀波饰演的司马懿

04

司马炎代魏立晋


甘露五年(260),眼见朝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昭手中,傀儡皇帝曹髦发动了一次毫无意义的垂死挣扎,和前任皇帝曹芳相比,曹髦的反抗显得那么鲁莽、可怜和冲动——他集合了宫中的侍卫和太监,拿起兵器,冲向司马昭府。

  

曹髦永远不会知道,在他走出宫门的下一秒,他最亲信的近臣王沈、王经就向司马昭告知了事变的消息。皇宫门口,在司马昭心腹谋士贾充的命令下,武士成济拔剑刺入了曹髦的胸口。曹魏皇室对司马氏的最后一次反扑,就这样可笑地结束了。曹魏死后,司马昭诛灭成济满门,立燕王之子曹奂为皇帝。

  

国内反对势力铲除后,司马昭乘胜发动了吞并蜀汉的战争。司马昭挟灭蜀之功,进位晋王,加九锡。蜀汉灭亡后的第二年,司马昭病逝,长子司马炎即位,曹魏政权开始进入倒计时。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就在司马昭去世短短4个月后,司马炎迫使魏国末代皇帝曹奂退位,完成了代魏立晋的最后一步。

  

司马炎称帝15年之后,晋军挥师南下,攻灭东吴,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群雄逐鹿的乱世。

  

对后世而言,司马氏取代曹魏,绝不仅仅只是一次简单的改朝换代,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甚至超过了司马炎统一三国。因为,司马氏代表的是士族门阀的利益,所以,司马炎代魏称帝的实质,是士族战胜了曹魏军事贵族集团,夺取了国家政权。起于东汉,兴于三国的士族政治,自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摘自《时代人物》吾乃昊天/文) 

刊小容天下,纸薄纳古今

求关注~

阅读历史,感悟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