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相当普遍,但是由于难以获得病原学证据,因此「病毒性脑炎」成为「垃圾筐」,把各种类似的疾病都装了进去。其实不同病毒,因为侵袭性和毒力不同引起的病变部位和形状也不尽相同,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头颅影像学(MRI)获取更多的信息帮助鉴别。 疱疹病毒 1. 单纯疱疹病毒-1 型脑炎 (HSV-1) 单纯疱疹病毒-1 型脑炎是成人中最为常见的病毒性脑炎,一般被认为是潜伏于三叉神经节或者嗅神经的单纯疱疹病毒重新激活逆行感染至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影像学对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价值:
2. 单纯疱疹病毒-2 型脑炎 (HSV-2) 单纯疱疹病毒-2 多潜伏于骶髂神经节,很少引起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经由生殖产道感染导致严重的新生儿脑炎。 影像学表现可与 HSV-1 脑炎类似。 3.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VZV)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脑炎是带状疱疹罕见的并发症,免疫缺陷的患者出现皮肤带状疱疹合并神经系统体征时需要高度警惕。但文献表明仍有 1/3 确诊的带状疱疹病毒脑炎患者在整个病程中没有出现典型的疱疹表现。潜伏于脊神经节的病毒可从脊髓神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相应节段的脊髓或颅神经受累。 除了直接侵袭脑组织引起神经损害外,较为特殊的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引发颅内不同管径血管的炎性改变,导致对应血供区的出血或者缺血性改变,多见于皮层/近皮层灰白质交界处及深部灰质核团。
图 4 半卵圆区、皮层、灰白质交界区的缺血性改变是带状疱疹病毒脑炎的另一常见影像学改变 4. 巨细胞病毒脑炎 (CMV) 巨细胞病毒脑炎多见于新生儿宫内感染或者免疫缺陷的成年患者(如 HIV 病人或者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激活的病毒可经由血管或者脑脊液在颅内播散导致广泛的神经组织坏死,既往多项研究报道在脑膜、皮层、脑干、基底节区、室管膜、脊髓、视网膜中发现巨细胞包涵体。 巨细胞病毒脑炎的影像学具有多样性:
5. EB 病毒脑炎 (EBV) EB 病毒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及免疫抑制的成年人,20% 的原发感染者出现全身性并发症,而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仅占 5%。 由于 EB 病毒对基底节区具有特殊的亲和性,MRI-T2 加权像上常可见双侧纹状体高信号改变,也可累及丘脑、皮层等。白质、脑干胼胝体压部受累亦有报道,但十分少见。
6. 人类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HHV-6) 同样好发于免疫缺陷病人,影像学上常多见病灶于内侧颞叶及内嗅皮层,相较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灶更为局限,很少累及岛叶皮层。
虫媒病毒 虫媒病毒性脑炎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常发生于特定的季节或者地域环境,经蚊或者蜱叮咬传播。经蚊传播的病毒多属于黄病毒科,如在我国及东亚地区主要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在美国常见为西尼罗河病毒性脑炎和圣路易斯病毒性脑炎。森林脑炎经由蜱咬传播,好发于林木业发达地区。 1. 日本脑炎 (JE) 流行性乙型病毒脑炎因好发及最早报道于日本,因此又被成为日本脑炎,好发于夏季多蚊虫地域。 典型患者的磁共振上可见 T2 及 FLAIR 序列上病灶上累及大脑深部灰质核团,包括双侧丘脑、基底节等。乙型病毒性脑炎也可累及颞叶,但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不同,病灶多分布于海马的体尾部,而较少累及颞叶前回及岛叶。
2. 西尼罗河病毒脑炎 (WNE) 西尼罗河病毒脑炎是美国地区最为常见的病毒性脑炎,多经由蚊虫叮咬传播,也可因输血、器官移植、胎传等途径感染。 颅脑的磁共振改变多不具有特异性,有文献报道内侧颞叶、中脑常先受累,而皮层、白质、丘脑、小脑等部位病灶多出现较晚。西尼罗河病毒感染患者多伴有肢体弛缓性瘫痪,这被认为与病毒破坏脊髓灰质前角相关,表现为磁共振上对应部位的 T2 高信号。
3. 圣路易斯病毒性脑炎 (SLE) 圣路易斯病毒性脑炎是继西尼罗河病毒脑炎之后美国地区第二常见的病毒性脑炎,病程中出现眼睑、舌肌、嘴唇、肢体的震颤是典型的临床表现,这被认为与病灶累及中脑黑质所致。此外,脑桥、丘脑、岛叶病变也常伴发,但多无特征性。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choviruses)及新型肠道病毒共 71 个血清型。 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侵犯脊髓灰质前角引起弛缓性瘫痪外,其余肠道病毒多引起无菌性脑膜炎,直接侵犯脑实质引起脑炎很少见。 肠道病毒 71 型(EV 7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体,罕见情况下可侵袭神经系统引发病毒性脑炎,文献报道中延髓及脑桥被盖后部易受累。
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罕见,但在流感爆发或者宿主免疫抑制时需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发生。 磁共振多不具有特征性,但有时可引起一些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如表现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症或者双侧丘脑受累的急性坏死性脑病,需结合临床资料与多种疾病鉴别。
其他 1. HIV 脑炎 (HIVE) HIV 病毒脑炎多由 HIV 病毒直接侵袭颅内所致。 其影像学表现可在 1/3 无症状病人中发现:
研究表明,早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可减轻白质高信号,但无法阻止或逆转大脑萎缩。
2. 进行性多灶白质脑病 (PML) 进行性多灶白质脑多发生于严重的免疫缺陷者,如 HIV、血液肿瘤患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不同于 HIV 脑炎,PML 是由多瘤 JC 病毒感染侵袭所致。多瘤 JC 病毒特异性侵袭少突胶质细胞,导致白质纤维的脱髓鞘及轴索缺失。 MRI 上可见病灶多非对称性、多灶性地分布于脑室旁白质区域,并进一步向皮层延续,可累及皮层下 U 型纤维,这是与 HIV 脑炎的重要鉴别点之一。少见情况下也可见小脑脚及脑干受累。
|
|
来自: 昵称34875616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