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好了明理 2018-01-19

【军武次位面】作者:风林火山

在二战期间的德国,流传着许多“超级武器”的神话,一向迷信“武器至上论”的希特勒就是这些神话的制造者。二战前,希特勒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指令德国军工企业研制了许多新武器;大战中后期,随着纳粹军队在战场上连吃败仗,希特勒更是把扭转战局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超级武器”上面。和所有的“超级武器”一样,“多拉”大炮也终究不能挽救希特勒失败的命运,只不过在兵器发展史中多了一个传奇故事而已。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1942年初春的一天,位于德国中部的吕根森林靶场戒备森严。靶场中停放着一列奇特的列车,这列火车前后两端的几节车厢全是高度戒备的防空高炮,中间则是一节巨大的加长车厢,一根犹如巨型烟筒的炮管在车厢上斜指空中,足有几层楼高。这就是希特勒的“超级武器之“多拉”大炮。“多拉”大炮要在这里向希特勒进行最后的发射演示。中午时分,随着一声轰天巨响,一发重达7吨的混凝土破坏弹发射出膛,射程达到28公里多;1个多小时后,又是一发4吨多重的榴弹,一直打到了47公里之外。看到这门威力巨大的超级大炮,希特勒满脸兴奋,一个劲地叫好,命令将“多拉”大炮马上投入战场。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说到这门“多拉”大炮,还要从希特勒刚刚上台时讲起,那时纳粹军队已开始秘密制订横扫西欧大陆的作战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希特勒的主要对手就是德国的宿敌法国。但法国从1928年开始,就在法德边界筑起了世界闻名的马其诺防线。在这条全长390公里的坚固防线上,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达3.5米厚,装甲炮塔厚度达300毫米,可以挡住2发直接命中的420毫米迫击炮弹。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马其诺防线最可悲在于德军直接绕过去了

马其诺防线成了希特勒当时的一块心病。1935年,德国陆军总部进行了系列的测试,研究何种口径的炮兵武器能有效对付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军火巨头克虏伯公司提出了600、800和1000毫米口径的多种超级火炮设计方案。当希特勒于1936年走访克虏伯公司时,他立即要求发展此类超重列车炮。克虏伯公司来不及进一步测试,便制订若干新型列车炮的规格:最大射程在35至45公里之间,最大仰角65度,具有贯穿1米厚钢板、7米厚混凝土和30米厚硬土工事的穿透能力。1937年,新火炮口径定为800毫米,并于当年开始研制。克虏伯公司虽然以往在设计、制造大型火炮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多拉”大炮实在过于庞大,巨大的尺寸和重量在设计、制造中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直到1941年底,研制工作方告成功。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法国仅坚守了6个礼拜

而在此1年多以前,德国就以“红色方案”为行动代号向法国发动了全面进攻。尽管这时“多拉”巨炮还没制造出来,但德军裹挟着以坦克为主的装甲闪击战的神威,已不惧怕法国消极防御的“马其诺防线”。法军全军覆没:死9.2万人,伤20万人,被俘20万人。1941年6月22日,法国签署了屈辱的投降条约。“多拉”大炮成了迟到的武器。在现代火炮的发展历史上,“多拉”大炮可以称得上空前绝后。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巴黎大炮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沙皇大炮

在此之前著名的“巴黎大炮”,虽然炮身长达35.7米比“多拉大炮长了3米多,但它的口径只有230毫米,不到“多拉”大炮的三分之一,只能算是一个瘦高个;而16世纪沙皇俄国制造的“炮王',口径虽有890毫米,但长度不过5.34米,况且那只是一门古老的铜制滑膛炮,根本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多拉”大炮的全重高达1350吨,全长42.97米、宽7米、高11.6米,32.48米长的炮身重400吨。由于过于巨大,它采用了特殊的复线式设计,炮架为简单的箱型结构,其下炮架分置于并列的两组铁轨上,每组铁轨上装有4辆5轴式载具,使“多拉”火炮共有8辆载具,载具的路轮总数为80个,不难想像它的巨大。安置“多拉”大炮也是件复杂而费时的工作,需要庞大的人力支援。其中由3或4列火车运送的构筑工人约1000人,负责装配炮身和炮架;另外还需要1列火车搭载铁路构筑工人。若以1500名人力计算,需要3到6个星期才能完成整套射击位置和专用铁路的构筑。此外,“多拉”大炮还需要多列火车支援,以运输它的复杂组件:下炮架分成两大件运输,而上炮架和炮身部件(炮闩、炮身摇架、耳轴插销和组件、炮管和2片式炮管衬套)共分成5大件方能运输,上述7个分件总重量700吨。“多拉”大炮的后端装有2具弹药装卸机,炮架为3层式结构,其中最上层供炮手操炮使用。发射时炮手用动力式撞槌将炮弹送人炮膛中,弹药起卸机和炮身俯仰机构皆为电动操作,撞槌和炮闩为液压操作。由于火炮为固定式结构,调整射击方向要依靠炮架内的2辆1000马力机车头操作,沿着弯曲的铁轨移动。每发炮弹必须间隔19至45分钟才能发射,火炮的高低射界10至65度,炮口初速每秒820米,最大射程28至47公里,炮身寿命约100发炮弹左右。“多拉”大炮配备有两种弹药,一种是用于穿透坚固要塞工事和强化目标的混凝土破坏弹,另一种则是供轰击用的高爆弹。前者重7.1吨,后者重4.8吨。皆由3个发射药包推进,发射药包连同1.3米长的套筒重约1.85至2吨。此外,德军还开发了一种2吨重的增程弹,最大射程可达130公里以上,但从未投入使用。火炮射击时,强大的后座力使每个轮轴负荷增至64吨,常常导致铁轨下陷。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就在希特勒视察“多拉”大炮试射的时候,队洲战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对苏闪击战。但在苏联军民的英勇抗击下,希特勒“冬季来临之前占领莫斯科”的计划遭到失败。希特勒的战略失误和苏军许多坚固阵地难以攻克,使德军陷入被动。德军急需威力巨大的重火器。正在这时,没赶上进攻法国的“多拉”巨炮出笼了,希特勒急令运往苏联战场。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被摧毁的苏军炮台

随同“多拉”大炮进入苏联的是由伯姆上校指挥的炮兵部队,包括指挥部;负责火炮射击控制的炮兵连;1个加强通讯排;1个具有4支侦察组的搜索排,配备有红外线设备和标定器材;负责装设、操作和卸除火炮的士兵,共约500人左右。其他用于支援的士兵包括:构筑土兵、操作防空高炮的士兵、20名克虏伯公司的工程师、2个罗马尼亚警卫连、宪兵配备警犬的巡逻兵、德国空军支援的1个战斗机分队,总兵员共3870人左右。

史上最大规模炮战:苏联巨型炮台被德军800mm巨炮引爆地下弹药库

▲一同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的还有600mm的卡尔臼炮

1942年,德军在进攻苏联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时屡屡受挫,苏军凭借坚固工事使德军遭到惨重伤亡。德军炮兵调来上千门各种火炮进行报复,其中就有“多拉”大炮。在6月5日开始的7天间断性炮击中,“多拉”大炮总共向7个目标射击了48发炮弹,其中33发集中攻击要塞内深入地底33米的弹药库重达7.1吨的巨型炮弹将弹药库彻底摧毁,破坏威力惊人。看到“多拉”火炮的威力后,苏联战场上的德军纷纷要求“多拉”大炮前来助阵。于是,“多拉”大炮又奉命北调,开往斯大林格勒与莫洛托夫城。到了那里后,分别发射了8发炮弹。不过,“多拉”大炮却没能挽救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多拉”大炮威力惊人,但因为目标庞大,生存能力也很脆弱。为防御苏联飞机和战舰的攻击,不得不施以广泛的伪装,这些伪装设施常常绵延列车四周数公里之远。尽管如此,它还是遭到了苏联红军的猛烈打击,不得不往后撤回到德国本土。

1944年,法西斯德国已难以逃脱失败的下场,这时波兰首都华沙发生了武装起义,德国秘密警察头子下令镇压,并丧心病狂地使用了“多拉”大炮。在离华沙30公里的地方,发射了30发炮弹,使成千上万的波兰人民伤亡。此后,“多拉”大炮便在战场上销声匿迹了。整个战争期间,德国共制造了2门“多拉”大炮,从初次登场到最后镇压华沙起义,据查总共发射了104发炮弹。这种喧嚣一时的“超级武器”了无声息地走完了它短暂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