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重商丘之孔子思想来源于太丘社文化

 太丘神社 2018-01-20

厚重商丘之

孔子思想源于太丘社文化

夏浚钟

孔子文化是举世关注的大事,孔子思想是怎样形成的?2000多年来少见有探讨。世界上所有的思想在初始阶段均有影响其形成的环境因素。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并成长了孔子思想?答案是:太丘社文化对孕育、成就孔子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孔子先代故里是商丘市永城龙亢,据《孔子家语》可证明孔子在商丘地域长大,孔子的成长过程中,商丘境内的太丘社文化对孔子思想的孕育与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孔子先代故里在商丘古龙亢

清光绪二十九年《永城县志·古迹志·茔墓》载:孔子先代故里,龙亢集。20107月、河南大学出版社、第150-151页)将《孔子先代故里碑》收录其中,考该碑记成于隋唐之后明代之前。近年《永城文史》编纂组进一步考证确定该碑记成于唐代。维普网收录:《中州统战》载文:“孔子祖籍在永城—孔子先代故里碑在永城出土”{19968:29-29}。根据《淮北志》记载古龙亢在西汉时设龙亢县归沛郡管辖,《亳州志》、《永城县志》记载古龙亢在三国至晋设龙亢县属亳州管辖。“孔子先代故里”碑记现存于永城市博物馆,正面阴刻“孔子先代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故里”和“墓在邑西南龙亢县”。此碑中的孔父嘉即是春秋宋国“华督之乱”被杀的孔父嘉,孔父嘉被史书定为孔子六世祖。其子木金父奔鲁,木金父生皋夷(祁父),皋夷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子。现永城市龙岗镇古称龙亢、龙堽。“孔子先代故里碑”文中的“邑”即是著名的酇台、酇县,现为永城市酇城镇。现龙岗镇境内还保留有“孔子五代以上世祖坟茔”墓群。自木金父因华督之乱(公元前710年)奔鲁以后到孔子出生(公元前551年)已经在鲁(山东曲阜)繁衍生息五代。

孔子先期思想成型于商丘地域

《孔子家语·儒行解第五》(中华书局200910月北京第139页)记载孔子应约从卫返鲁会见鲁哀公,其中一句对话如下:

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丘未知其为儒服也。”

鲁哀公问:先生穿的衣服是儒服吗(儒者在当时的鲁国是被瞧不起的阶层)?孔子说:我少年时代在鲁国居住,穿的是宽袖的衣服。我现在长期居住在宋国,戴的是缁布做的礼冠。我听说,君子学问要广博,穿衣服要随其乡俗。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儒者的服装。

这句对话清晰肯定地说明1、孔子青年成长时期长期在宋地居住生活。2、儒学发源于、兴盛于宋(商丘的太丘社文化区域,鲁哀公的问话透漏出鲁国当时儒者被边沿化,儒者在当时的鲁国是被士大夫阶层看不起的一个阶层,孔子从宋返鲁所着服饰被鲁哀公认为是儒服。说明鲁国儒者甚少。孔子在回答鲁哀公的问话时,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其中透漏出孔子的对话智慧)。孔子在其先代故里是宋的龙亢,龙亢东北30多里即是宋的国家神社“太丘社”(司马迁称其为宋太丘社,位置在永城市太丘镇丘庙村),宋国君每年春秋两季要率百官到太丘社祀天祭地,国中大事要告于社,临时出现战事也要告社。社是当时宋国的信仰中心,社里有殷商、周礼的传承,有相当于私塾的文化传授场所。孔子从鲁奔宋长期居住,太丘社距离其先祖故里30多里,太丘社文化是那么的丰富厚重,孔子思想的形成受到“宋太丘社”文化的影响是肯定的。遍阅孔子成长记载,均不见孔子师学于谁,只有一则记载孔子问礼与老子,这还是孔子成名之后的事。事实上,孔子小老子20岁,老子的故里居太丘社百里之遥,按太丘社的信仰、政治地位,老子应不止一次到太丘社观学。孔子在宋的成长期正是老子思想道德成熟期,孔子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是肯定无疑的。孔子思想的形成应主要是宋太丘社文化的孕育的结果。《论语》中孔子批评了许多国家的君主、礼仪,唯独没有批评过宋国,究其原因一是孔子是宋国殷人的后代,二是孔子思想来源于宋。所谓“儿不嫌母丑”,圣人也不例外。

孔子时代宋国的原都城(睢阳城)因被大水淹没都城迁至相地(现永城市与淮北交界处),距离宋国神社太丘社40余里。孔子来往于先代故里龙亢、太丘社、宋国都城是情理中的事。孔子思想、孔子文化初期状态形成于商丘地域应是符合史实的。太丘社信仰文化直接影响了孔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天命与德并重决定事物结果”观点来源于“太丘社”文化

太丘社信仰的主线是“上帝之命与个人德行决定事物”。孔子思想所表现出的主要观点与此相符。《论语》、《孔子家语》和《史记·孔子世家》共同完成的孔子的一个故事,可以侧面说明孔子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太丘社信仰文化的影响。《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孔子在宋,见恒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朽之速愈。’”。《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魋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速矣。”。《论语·述而篇第七》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恒魋(tui)其如予何?”。

孔子在芒砀山脚下的采石场,看到了宋国司马恒魋(宋恒公之后,与孔子是同族同宗)使用人力、财力为自己用石头制作椁,三年未成工匠皆病。孔子就评论恒魋这样做不好。恒魋听说孔子评议他的不是,就对孔子不满。孔子在太丘社附近的大桑树下带领弟子演习礼仪(祀天祭地和朝见君王诸侯的礼仪),恒魋就赶到把桑树砍倒办孔子难堪。孔子与恒魋同是殷商宋公后人,孔子当时并不惧怕恒魋的示威活动,就说道:天生给我的品德,恒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后期有些作品把这次事件描述为宋国司马恒魋追杀孔子,应是讹传。一个掌管马匹的宋国司马对付只有牛车的孔子,用不着骑着马到多处去追杀。恒魋真的想杀孔子的话,孔子坐着牛车是跑不脱的,恒魋与孔子之间只是同族人之间的语言冲突激烈一些而已。这个故事被后人演绎成多种版本,其中安徽宿州的“演礼寺”也有恒魋与孔子的故事。

孔子长期居住来往于商丘的旁证还有《列子·说符篇》讲述的一个故事:宋国城里(现商丘市睢阳区)有一仁义之家的黑牛连续两次生了白牛犊,去请教孔子 ,最后因祸得福的故事。一个富裕人家因生牛犊两次去问孔子,如若不是孔子常常居于宋地,这样的小事两次从宋跑到鲁问询是很不现实的。

总之,孔子思想的孕育与形成与商丘地域文化特别是太丘社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被世人尊奉的儒家文化也是商丘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系永城市政协文史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